林影
摘 要: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必须做到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现状,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备课;研读;教材;有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24
备课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堂好的课既要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要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教学活动中维系师生互动的纽带和控制中心。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的且指向清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自然而然就能落实。
新课程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水平、个体差异等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準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实施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数学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备课时若能将“学生如何参与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教学”等内容作为思考要点,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了解学生的现实学情,就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激起学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空间,使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如教师在授课“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用下面的引例:三个臭皮匠能否顶一个诸葛亮?假如对某事件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甲、乙、丙能想出计谋的概率各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胜?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参与到了课堂中,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对教材、教辅材料应有充分解读
对教材的解读,是备课前的重要工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从而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材里的知识点。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悉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分析例题、习题蕴含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联。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把握重点、难点的同时,教师对教材中的某些不足,可通过借鉴教辅材料及其他教学资源,补充、修改、删减、重组等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力争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如学生在学习异面直线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这个空间,教室是一个什么几何体,各棱所在的直线除了平行、相交外,空间中两直线还存在什么位置关系?这样,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这样建立表象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利于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提炼,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四、灵活处理教材,开发教材资源
同一堂课,由于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日常备课中,我们要始终以课本教材内容为主线,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通过对内容的补充、调整、因材施教等方法灵活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从而更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如中职数学基础模块第一册3.1.1函数的概念一节中对值域的教学,只是简单一提,例题中只有求函数值,没有求值域。对于求简单的函数值域方法是有必要掌握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补充教给学生。如求下列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值域:①y=x-2,x ∈[-1,5];②y=2x,x∈R;③y=3x,x∈{1,2,3,4,5},像③定义域是分离的常数,其对应值域也是分离的常数。学生只有真正掌握如何求值域,才能在学习函数的图像及与值域关联的内容时顺利掌握相关知识。
又如二次函数这一节,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顶点、对称轴、最值、单调性等性质外,第二课时应适当补充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顶点式、一般式、两根式,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解析式,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采用层递练习,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总而言之,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眼前一节课的内容,要做到合理处理教材,从学生的发展着眼,逐步地提高问题层次,不断吸引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
五、对课堂进行反思,形成二次教案
教学反思贯穿于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是教师对原有教案进行沉淀、过滤的过程。一堂课后,我们要做到认真总结,学会反思。尽管我们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但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而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会按照我们事先预定的目标进行,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我们要灵活处理这些偶发事件。在课后,我们要及时记录,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客观分析,对其成败进行归纳、整理,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二次教案,以便于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合学生,且有利于自己驾驭课堂,领会教学理念,传授教学知识的方法,从而真正落实有效教学。
总之,我们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才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从而打造一个高效、有趣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卫星.例谈灵活处理数学教材的策略[J].教学版,2011(Z2):12
[2] 李立忠.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2015(8):32.
[责任编辑 房晓伟]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