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工作方式的创新路径

2017-05-08 02:10杨晓华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作方式高校工会创新路径

杨晓华

【摘 要】“互联网+”是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它不断推动经济形态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也为高校的工会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能否充分的借助于“互联网+”的新平台,创新高校工会工作的新路径,是高校工会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工会;工作方式;创新路径

引言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夯实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高校工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载体,创新工会工作的服务方式,拓展新的空间,以使高校工会工作能充分体现服务、凝聚、教育、维权的四大职能。“群众性是群团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尺”,高校工会工作重心始终以全体教职工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为衡量工作时效性的一把标尺,只有保持和增强群众性,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民主管理、维权保障、素质提升、和谐创建和宣教文体五大工程体现工会的重要职责和服务职能。

一、“互联网+” 时代,高校工会工作的新特点

“互联网+” 时代为高校工会工作提供了新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通过手机等移动网络,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即时、 高效互动的新型传播时代已深刻的改变了高校教职工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理念等,这也将极大地改变高校工会的服务方式,“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工会的结合必然催生新型的高校工会工作模式。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高校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种工会工作服务对象工作模式改变必然工会工作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实现信息的交换已从最初的设想拓展到通讯、社交、电子商务、信息共享等領域,手机终端和APP平台使人们使用网络的渠道得到极大地拓展。同时也为高校工会利用互联网推进工作提供强大的平台。传统的工会服务方式主要以通知、组织学习、召开会议等单向传播的方法提供普遍性服务,缺乏交流沟通;服务范围多囿于校园,以文体活动或福利发放为主要形式;服务内容多从高校党政工作的需要出发,对于普通教职工缺乏感染力和时效性。即使有些高校建立了网上的服务平台,但实际效力非常有限。而“互联网+”网络平台改变了高校工会囿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统服务模式,从而实现跨越时空及场域的即时互动,使工会与广大的教职员工能快捷有效地实现双向的互动沟通和信息的反馈。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开放、互联、共享、创新、高效等特点,恰恰与高校工会以“服务教职工”的工作宗旨吻合,也必将为高校工会工作注入更多创新的可能和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时代, 高校工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无以阻挡,高校工会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互联网+”拓宽高校工会工作的作用空间,实现了服务的全天候等优势,打破传统的工会工作界域,使工会的服务范围从办公室、活动室等场所延伸至每个教职工的电脑前、手机里。积极搭建高校工会会员间互动交流平台,借助于互联网超越时空限制,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回馈教职工的诉求,使高校工会工作方式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将信息传递、沟通交流以“私人套餐”的网络语言特点实现与广大教职工的无缝对接,也使交流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这些都给高校的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相伴相随,“互联网+”给高校工会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之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也使其成为了一种大众传播媒体,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制造者和传播者。一些教职工的诉求和意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网络的扩散效应使得不良的情绪产生连锁反应和发酵,会变成对学校的不认同。与此同时,近几年高校教师队伍中有很多80后,他们思想独立,自我意识很强,这代人身上深深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而网上的不良信息也会干扰到年轻教师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判断,高校工会要深刻认识这些影响,并借助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使教职工能真正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工会工作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时代赋予高校工会工作的新特点,为高校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创新高校工会工作的新路径提供有效的支撑。高校工会工作者应顺势而为,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工作基础、拓展工作载体、完善服务职能,积极寻求有效路径实现高校中心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及教职工身心的健康发展。

1.拓展工会民主管理的渠道。高校工会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引导教职工在岗位建工,凝聚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和发展,共同管理学校事务,促进高校的进步发展。高校工会应不断更新观念,尽可能地通过网络传达信息、汇总意见,使每位教师的利益和诉前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回应,开辟快捷高效的维权平台,用互联网搭建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换、感情交流的新渠道。开通校园“议事网”广泛征集教职工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收集教职工民意和民情,举办校领导与教师的民主恳谈会,并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或开发校园APP,高校教师或学生的个人矛盾和一些普遍问题均可以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网上平台等进行反映,由高校工会汇总后提交各个职能部门督办,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更能形成合力,有效缓解矛盾,增强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搭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平台。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是高校工会的重要职能,通过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拼和交流、教师科研工作沙龙或能力提升培训班,并组建不同的微信群或公众,从而促进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交流,向广大的教职工推送教育美文和评论及好书推送、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利用微视频、和微课堂等方式积极嫁接新老教师的网络互动,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更便捷的氛围。

3.积极拓展和谐文化建设的新载体。高校工会作为群团工作的重要组织,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这也要求高校工会尽快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会文娱活动动员多,自主参与少的不利局面,借助于互联网资源尽可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发挥网络带动教职工文化活动的作用,网络平台建设着力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如摄影、书画、影视、体锻、艺术等门类,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为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借助网络组建适合不同群体的教工社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精心打造特色“教工之家”和“妇女小家”网络平台,延伸和拓宽服务的内涵,满足不同教职工群体的文化活动需求,增强凝聚力。

4.扩大高校工会网络平台服务功能辐射范围。高校工会还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家政服务、健康咨询相关的公众号,当教师有心理、法律、健康或家庭婚姻及育儿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与专门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指导和心理按摩。也可针对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职称评审或收入等问题时,积极发挥桥梁枢纽作用,并及时了解、协调和解决问题,通过建立论坛、微信平台或手机APP平台,发出维权之声和建议,从而减少不和谐问题的产生,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宇.当前我国高校工会研究——以松江大学城为例[D].华东政法大学,2013.

[2]沈 强、靳振华.“互联网+”思维下推进高校工会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3]樊帅领.“微时代”视域下高校工会 “微服务”模式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6.2.

注:

本论文是2016年校工会理论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会服务方式的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方式高校工会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探讨
探讨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