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研究中的话语策略之研究

2017-05-08 01:55姬晨辰
商情 2017年11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批评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逐渐增多,学科属性也开始变得范围更广,批评话语分析因为受各种扩张影响,被重新定义为批评话语研究。文字与社会的关系指出:文字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是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文化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文字也受社会发展方向和文化进程的影响。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最常见的研究领域之一,大概的研究方向为对隐喻定义、本质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话语策略

一、批评话语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批评话语分析也一直保持着不断地探索深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逐渐增多,学科属性也开始变得范围更广。渐渐的,批评话语分析因为受各种扩张影响,被重新定义为批评话语研究。同时,批评话语研究也开始与其他学科发生交叉、融合,逐渐发展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认知语言学、发展心理学、语用学等。批评话语研究以强制为研究核心,所以往往作者都会有意无意的采用各种话语策略来使文字更加富有强制性,与此同时被概念化的语言和认识的过程也经常会出现。单说概念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关注的重点就是文字与概念化之间的联系。但对识解来讲,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又偏重于文本的表现方法与认知之间存在的联系。认知语言学说到底,研究重点在于识解,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语言被概念化的方式。

二、话语策略

文字与社会的关系指出:文字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是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文化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文字也受社会发展方向和文化进程的影响。批评话语研究以探索文章作者的强制目的为目标,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合理分析,进一步讨论话语、文本的深层含义,同时挖掘作者是如何通过作品来实现对读者的操纵。由此,来反映在社会的某些大环境的背景下权利的不正确使用,人与人呢之间的不平等以及社会本征的构建等是如何实现对他人心智模型进行操控的。在研究过程中,所谓的强制文字通常就隐藏在读者眼前,或者说隐藏在隐晦的话语策略中,而话语策略才是强制性语言文字的重中之重。认知语言学可以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多种多样的研究手段,同时还可以提供一种可以将隐喻、转喻、与概念融合、社会大环境、社会风俗习惯、注意力等多种对社会认知方式进行理论化的方式方法。

有的学者认为,认知语言学不单单只是在进行描写,有时候也会评价,而其中更多的是批评。认知语言学从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上可以看作是对整个社会的社会认知模式;而微观则是以Hart为代表的研究方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探讨,发现认知语言学的话语策略集中表现在对识解操作的解释说明上。我们可以将识解操作看作是维修站,他会为不同的话语策略的认知提供帮助。在批评话语研究中,由于语境的不同,识解操作的实现可以表达成是可以表现出不同意识形态的某种策略。话语的反复强调灌输、对人们的意识形态进行的各种保持或者改变,都是批评话语分析对意识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的重要方面。话语策略实施的终极目标是强制的实现,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话语策略进行解读,有利于听众对话语策略所要表达的隐形内容,诸如权力、社会表征、意识形态等,从而了解到作者的深刻意图,实现作者对于读者的心智模型进行通过话语策略进行操纵。

话语策略是存在诸多的表现形式,但最终目的无疑蒙蔽和强制。对待话语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认知和解读以便更好的了解话语策略,包括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话语功能及策略、话语目的及意图、作者的意识形态等等,以了解文字、社会背景以及作者三方之间的所存在的关系。所以,话语与认知之间存在着唇亡齿寒的相辅相成规律,同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相似。对话语策略的深刻理解同时可以通过对认知机制的解释进行,而认知机制又可以作为对话语策略的深刻理解的基石。

三、话语策略的认知

对待话语策略的认知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要通过从多个角度对认知语言学的话语策略进行多种解释说明操作进行解读入手,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结合欧洲相关学者对于Hart的话语策略进行了解释说明、介绍分析,并从结构构型策略、定位策略等方面入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讨论,进而大胆的对拓展策略进行构思。

Hart指出,最基本话语策略是结构构型。所谓的结构构型,通常是通过图式化后才实现的,发言者会把场景表达成为一个抽象的想象出来的图。结构构型表达方式将事件或事物定义为三种关系:拓扑关系、系致使关系、顺序关系。图式化在发言者的描述中,也会将参与者融入到图中,也可以说成是事件中。

Hart基于对Fillmore 框架语义学的研究,融合了自己的结构构型的相关知识后,提出了框架策略。如果基于批评的视角来讲,无论对语篇框架进行什么性质的要素引入或输出,都可能会对框架中的剩余部分产生影响。

对框架策略来讲,说话的人可以将表达的知识重点部分概念化,对特定的知识进行拓展,进而给听者造成一种说话人在进行逻辑推理的错觉。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最常见的研究领域之一,大概的研究方向为对隐喻定义、本质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生活中文章里由于隐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的表现在受众面前,所以受众对使用隐喻的文章接收效果更好,可以更清楚理解到文章中隐含的意识形态。

有的学者将识别与定位技术策略看成同一类研究,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以注意观为基础的策略是识别,而以视角观为基础的策略是定位。虽然从某些方面来看,识别与定位之间突出的部分不同,但若从相似的视角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识别与定位之间存在着唇亡齿寒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顾广欣.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批评的话语模式[J].民族文学研究,2015,(1):108117

[2]蒋继华.文本批评的“生产性”归趋——詹姆逊文学阐释学的话语模式[J].学术论坛,2016,39(9):99104

[3]杨柳.新闻语篇群体间语言偏见现象的批评分析[J].外语研究,2014,(6):2327

[4]田海龙,张穆瑶.机构致歉的社会效果及其话语策略[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1):3140

[5]赵芃.专家知识的话语建构及其合法化——一档电视节目中药品推广的话语策略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3(6):2428

作者简介:姬晨辰(1993.1-),女,漢族,山东聊城人,硕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英汉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英国执政党网络报对中式教育纪录片评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中文访谈节目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