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张英
摘要:黄永是清初词人,与陈维崧、董以宁、邹祗谟时称“毗陵四子”,字云孙,顺治十二年进士,官刑部员外郎。黄永《溪南词》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语言清浅淡雅,与内容相得益彰。艺术手法上以化用典故为住,其思想受老庄理论影响较大。这与其十八年因奏销案罢归还乡有莫大的联系。《溪南词》中用了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格式,其中长调、小令居多。
关键词: 清代; 黄永; 日常生活; 《溪南词》; 清浅淡雅
黄永的《溪南词》约有130首,其中绝大部分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中不乏佳作,如《调笑令(凉夜)》、《满庭芳(学圃)》、《永遇乐(同陈俞二子过惠山茶肆小饮,醉后感作)》、《一剪梅(轻舟)》都是质量中上的词作,这些词中有描写夏夜,有为幼女庆生,有的描写山居之景。在黄永的《溪南词》中最常见的就是览生活之景、抒哲理之怀。历来写游景抒怀的作品很多,但多是慨叹事物兴衰。而在黄永的词中事景并无过多伤感之意,只是在描写生活日常之景抑或名胜古迹之时,灌入自己哲理之思、情理之趣。黄永的词没有似词作大家一般描景之妙,抒情之切,但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语言清浅淡雅,词作中表达出的人生态度平和,与世无争。
调笑令(凉夜)
明月。明月。偏向纱窗偷入。有人遥避清光。小怯罗衣夜凉。凉夜。凉夜。报道海棠初谢。
这首小令浅显易懂,描写夏日清净月明之夜,天气转凉,海棠初谢之景。词作简单,静中含动,给人以舒缓、宁静之美感。最后两句“凉夜,凉夜,报道海棠初谢。”蕴含着生物的规律,将景与理相结合,表达出情趣和理趣。
昭君怨(幼女曜贞生日)
初着红衫衬薄绡。爷前万福出帘腰。道儿生日是今朝。
杜老瘐妻谁耐学,左家小女恁般娇。看爷白髪早飘萧。
这首词写为小女庆生,有些巧思,从中可以看出黄永甚爱女儿,从另一首《菩萨蛮》也可看出:
左家织素年还未,采花自插如丸髻。采罢怕娘嗔,拈花却避人。小窗陪绣婢。有事心头记。要拌雪猧餐,溪头弄钓竿。
一个可爱娇小又调皮的小女孩如在目前,字里行间体现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这就是黄永词作的特点,再平淡的语言中描写着寻常,不藏机心,整个词作描绘着一幅声、色俱佳,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
风流子(村居二首)
梅花村墅里,三间屋,一带短篱遮。见杜老堂成,满阶驯雀,蒋生径啓,几树藏鸦。更兼有,松间堪抱膝,柳下好停车。有客来时,三杯桑落,无人到处,一径桐华。
道先生隐者,好裁成芰服,买就渔艖。更觉神清秋水,骨秀烟霞。任世上浮沉,风飘耳畔,人间得失,絮落天涯。笑指华胥古道,这是侬家。
其二
吾将从此逝,吾何意,吾亦爱吾庐。看眼底浮云,花从开谢,阶前生意,草不芟除。闲寻去,古苔侵石罅,流水灌山厨。盍归来乎,一琴一鹤,薄言观者,非我非鱼。
何人長握手,有西邻野叟,能赋能书。便相逢成二老,一样清癯。且自堕三杯,胞中浩浩,黑甜一枕,世外籧籧。人笑高阳去后,又两狂且。
这是两首长调。在第一首的上阙,以白描的手法,一一写出所居之处的环境:一墅、三屋、几树、数雀、有梅有松有柳有来客。寥寥数语勾勒出乡村清闲淡雅的居住环境。从外而内,从字面至内在,都体现出黄永词作“清、淡、雅”的特点。下阙则写出自己的志向是向往无拘无束,挣脱束缚,回归自然,不露机心。从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受老庄思想影响,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黄永的《溪南词》具有以下三个特色:
(一)题材以日常生活为主,注重身边的事物、人景。与词作大家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相比,黄永的词基本上是关注其身边之事,平常生活。黄永在顺治十二年成为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在顺治十八年以奏销案罢归。根据《溪南词》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判断这里面绝大部分的词作是黄永被罢免官职之后回乡居家创作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黄永收到屈原《渔父》、老庄思想的影响,词作内容回归平淡,不露机心。
(二)《溪南词》中绝大部分的词作都表现出作者对事对物、对名对利所持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心境平和、淡泊自然。这与黄永因奏销案而被罢免后产生的人生豁达态度有很大关系。再《念奴娇》中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尤为强烈。“天下谁醒侬亦醉,休道先生五斗”、“可怜古往今来,蚁争鼠斗,谁弱谁强手”、“一樽长满,青天明月吾友”。词的气势一泻千里,人生态度豁达大气,视功名为无物,此作可视为黄永的人生观表达,也是《溪南词》中气势最为恢弘,用词最为大气的一首。自然而然流露出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三)在艺术手法上,《溪南词》中最常见的就是化用典故。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黄永所推崇的大家有大思想家庄子、爱国诗人屈原、词人李清照、文学家陈继儒等。如在《念奴娇(金山游眺,用夏桂洲韵)》中化用屈原的《渔父》、庄子的《逍遥游》,在《卖花声(薄醉)》中化用李煜的《虞美人》和《相见欢》等。
参考文献:
[1]钱仲联.中国文学家大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