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超
(身份证号:130732198704062934)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的同时,也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减少人文建设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加强全民身体素质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因地制宜;生态效益;合理规划
本文将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现状与具体的改进措施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绿化的合理建设进行综合探究。
一、重视本地的绿色植物,不要盲目引進外来物种
部分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出现了忽视本地的绿色植物,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外来物种的情况。没有参考当地的气候类型和地质条件引进的外来物种会出现不适应本地生存环境,不易存活或因为没有天敌出现生物入侵的情况,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并且结合环境,对城市绿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植物进行筛选。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将目光着眼于本地园林植物,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在绿色生态规划中将观赏价值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城市绿色园林的规划不仅要注重其观赏效果,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维护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片面的强调绿化的景观效果,将林木当成城市的绿色点缀,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为此,相关城建部门应将生态效益放在园林规划的首要位置,将其对于生态环境的调解作用和对于城市热岛效应、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改善作用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的健康绿色发展。对于城市绿化建设不要只追求形式上的整洁、美观,还要将其与绿色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相统一,从根本上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近几年,城市各项用地紧张,城市绿色园林的规划建设较过去需要投入更多的经济成本。在此基础之上,如果盲目的追求美观,不根据当地情况,建设如“欧式大草坪”这样养护困难的绿色规划,不仅加剧了规划的投入成本,从长远角度看,其生态效益也远低于种植树木。因此,应将绿色生态规划中将观赏价值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时,优先考虑植物种类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园林。
三、减少生态园林的建设的奢侈化程度
部分地产公司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将建筑绿化作为居民购买房产的噱头,在实际的绿色规划建设时,并不注重其绿色生态效益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将绿色经济植物作为一种房屋建筑的装饰品,这使得一些建筑小区的绿化成为奢侈品,用以促进房产的销售。小区的绿化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提升小区内的生活质量,益于居民的身体健康,确保小区环境宜人,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建筑单位如果只是将小区绿化作为吸引居民入住的“卖点”,追求古树或名贵树种的植入,以期抬高建筑的销售价值,获取超出绿色规划投入的经济利益,结果导致了绿色经济植物的投资比例大幅度上升,其绿色生态效益的回报却远远低于预期值。同时,远距离运输以及异地生长环境的差异也使得部分树种生存率不高,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四、对于绿色经济植物的进行合理规划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在对绿色经济植物的合理引进之外,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配置使其使用效率和对于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优化。将绿化建设推行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是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为此,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和成本投入中使绿色经济作物达到最大比例的城市覆盖,是当前阶段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快,人口的大量流入,使得城市的居住面积受到挤压,建筑用地的使用价值飞速上涨,城市中心区的绿化建设面积受城市的开发建设影响出现萎缩。甚至历经艰辛而保有的,载有历史遗迹的生态园林也被打着旧城区改造名义的相关单位拆除、破坏。绿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烈,占据着重要比例的城市经济利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效益为代价的,城市的中心区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中心区的绿化是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强基础环节的绿色建设,扩大市中心的绿化覆盖面积,是当前阶段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
五、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
园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根据自然的地理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尽量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费用,又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水景的开发,在没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设水景,景观效果固然好,但要依靠大量的人工补水来维持,不符合生态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园林之美在于其各具特色,盲目以洋风作为潮流,肆意将舞台道具搬入园林,以玩酷充当超前,或追求“奢侈”和“豪华”,既不能表现园林的特色,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地方特色,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构思,既经济又能表现地域文化,还能创作有特色的生态园林。从而实现对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镇生态园林的有效建设。
六、结语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要根据当地发展的特点,实现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重点解决当前城市绿色规划的难题,针对绿色规划的根本目的做出生态建设资源的合理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应加强本土绿色植物在环境规划中的使用,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注重城市绿化范围的合理规划,将生态效益与美观实用相统一,从而实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加强生态效益的绿化建设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晓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0)
[2]谢娟.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