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欢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财务外包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方式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纳,但也有不少企业无法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本文主要从财务外包的定义及特点入手,从企业自身、外包商、宏观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财务外包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财务外包;风险应对;核心竞争力
一、财务外包定义及特点
财务外包是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整个财务管理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分解成若干模块,如总帐核算、往来帐款管理、纳税申报等,将这些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处理。
一方面,财务外包在很大程度上能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加专业的技能支持,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财务外包也使企业面临各种风险。
二、财务外包风险类型及成因
财务外包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外包过程中,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外包活动不能取得预期成果或失败而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有来自企业自身、外包商、宏观政策三个方面的风险。
(一)来自企业自身的风险
其一,选择风险:外包商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财务外包的结果,而我国目前外包市场还不完善,外包商质量参差不齐,所以企业在对外包商进行选择时面临很大的风险。其二,沟通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与外包商在财务信息的交换、加工、处理等方面。企业因过度的自我保护,不能给外包商提供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使外包业务不能顺利开展。其三,对外包商的依赖风险:企业财务外包虽使企业降低了成本,却也可能让企业过于依赖外包商。一旦外包商中断服务,或者改变服务方式和水平等就会让企业处于被动局面。其四,企业内部知识磨蚀的风险:若企业因为财务外包而忽略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从长远来看,将有可能使企业自身财务能力磨蚀,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二)来自外包商的风险
其一,质量风险:企业财务外包的目的之一是获取专业的代理服务,当服务不满足这一基本条件时,企业就面临着质量风险。其二,安全风险:财务外包时,会涉及企业方相应财务信息的交付,其中部分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一旦被第三方获得,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其三,信息风险:在企业和外包商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外包商隐瞒的信息,使企业存在信息风险。
(三)来自宏观政策的风险
当下我国财务外包缺乏宏观法律政策的指导。对企业,缺乏相关制度的指导,就无法按照专业化的流程来进行财务外包选择决策、过程管理以及外包后期安排,只能自行摸索前进。对外包商,由于法律目前缺乏对其严格制度规定,很容易造成外包商市场混乱,外包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会因为缺乏正确指导流程,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三、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以上财务外包风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风险应对。
(一)企业自身角度
从企业自身来看,可选择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三种策略。
1.风险降低策略
其一,合理确定财务外包方式和范围:并非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外包,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外包方式和范围。其二,谨慎选择外包商:在选择外包商时,企业尤其需要对外包商的价格、服务质量、可靠性、专业程度、信用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避免让信用差和业务能力弱的外包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三,详细签订合同及财务协议:企业选择了具体的外包方式和合适的外包商后,就需要通过签订外包合同和财务协议进行权责分明。其四,加强与外包商的沟通:企业需要加强和外包商的沟通与合作,增加相互间的信任度。其五,企业应尽力降低对外包商的依赖程度,通过控制核心业务,坚持把控决策环節,掌握主动权。
2.风险转移策略
一方面,企业与外包商签订合同可以将风险转移。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为财务外包缴纳保险,即通过向非关联的第三方付款,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通常为保险公司。
3.风险保留策略
一则,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外包风险准备金制度,即企业通过定期计提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来达到吸收风险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即使外包决策失误或者成本超过预期,企业也能自行吸收风险。二则,当没有其他备选方法,或者与其他备选方法接受风险相比付出的代价更小时,企业往往会采取风险接受策略。
(二)承包商角度
当下,我国财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外包商的发展空间很大。其应努力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如制定相应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加强员工培训,与客户积极进行沟通,及时提供财务反馈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等。
(三)宏观政策角度
当下,我国财务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应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使用财务外包企业的利益,明确外包商的准入机制,对财务外包的相关责任义务作出规定,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企业采用财务外包,同时也促进财务外包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四、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可以选择财务外包,凭借外部资源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当然,在财务外包过程中,企业要承担各种可能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外包的成功,是企业自身能力、外包商、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发展的综合体现。因此,政府需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行业需要净化市场,而作为中坚力量的外包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企业自身也要勇敢地面对风险的挑战,树立正确的外包观念,通过正确的领导、严密的合同、有力的监管和有效的沟通等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削弱及规避,实现财务外包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Z].北京.2010
[2]珀斯.外包制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朱冬琴.财务与会计外包: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山西:生产力研究,2009(6)
[4]戴福祥等.财务外包风险防范研究[J].武汉:财会通讯,2009(29)
[5]任秀梅等.财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