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荣
美声唱法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传入我国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五四运动后,一批热血青年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声乐比赛,回国后举办音乐会,美声唱法在我国萌芽了。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它又称为“柔声唱法”,当演唱高音的时候,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出来。虽然高音的演唱能力并不是唯一使歌唱者取得成就的技能,但它却是歌唱艺术中必备条件之一。一首歌曲的高音往往是高潮部分,对歌曲的表现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对整场演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此,女高音声部比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等其他声部更有的切身感受。我们通过以下女高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教学中高音的解决进行具体分析:
一、喉咙的放松与打开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经说过:“喉咙是声音发出时的必经之路,如果开的不够大而企图发出一个丰满而圆润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呼出呼进之处,如果喉咙紧锁着,声音就只好去寻找另外的通路,要不就只有闷在里面。”喉咙是否能够充分地放松,不但能使音色更加柔和圆润,还会影响到演唱者的艺术寿命。而喉咙的打开对获取科学自然的高音是至关重要的。我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喉咙的放松与打开。
(一)通过打呵欠及咳嗽感受喉咙的放松与打开
打呵欠是国内外声乐教学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来感受喉咙的充分打开以及放松喉咙的重要手段。但是打哈欠不能过头,不然会导致压喉头、撑着唱的结果。呵欠即将打出来时的状态才是唱歌的正确状态。在我个人的声乐教学中,我还常用咳嗽前吸气的感觉引导学生去感受喉咙的放松与打开。跟打哈欠一样,咳嗽前吸气的感觉也是喉头下放与软腭上抬的协调配合,既有放松的状态,又打开到恰到好处,吸气时感到喉咙部位凉凉的,就说明喉咙打开了。通过生活中一些生理动作引导学生去感受抽象的声乐概念,为学生的快速入门提供了条件。
(二)通过哼鸣练习巩固喉咙的放松与打开
通过打哈欠和咳嗽前的状态感受喉咙的放松与打开后,我们如何将这种感觉运用到发声练习以及实际的歌曲演唱中呢?那就需要通过哼鸣练习来巩固演唱中喉咙的放松与打开。哼鸣练习首先能使紧张的喉咙肌肉打开并放松,让声带振动自如,产生像流水般自然的泛音效果;其次還能起到“枢纽”作用,将头腔与胸腔等几个共鸣腔体连接起来,使气息流畅、贯通,声音立起来,为高音的演唱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的呼吸方法及气息的调节运用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声音的支撑点,它是两种力的对抗,对声音的统一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是声乐界在高音唱法中所崇尚的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方法。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吸气,就是胸部和腹部保持一种对抗的吸气感觉,也就是常说的“有支点的呼吸”。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坐在琴凳上,双手搬住琴凳的下沿用力上抬,同时用力往下坐;还可以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吸满气后发出“si”音,直到气息全部用完,这样都可以明显感受到气息的对抗。
歌曲演唱中声音的不通畅、不统一,特别是高声区苍白、干涩等问题,在掌握横膈膜式呼吸法的基础上,学习巧妙地调节气息,是解决高音的关键所在。声区不同,呼吸的状态和呼吸量也是不同的,低声区不需要太多的气息,气息过强,会产生漏气现象,声音会虚、散、空;中声区气息平稳自然一些,但也要适量,过多过少的气息都会造成声音不稳;高声区需要较多气息,气息太弱会增加声带负担,不能适应发声的需要。要想获得纯净圆润、有穿透力的声音,必须得到正确呼吸的支持,特别是在女高声部的高声区训练,气息这只宽大有力的手,必须牢牢的控制住声音这条线,才能使它像风筝一样在声音的天空自由翱翔。
三、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
在演唱中,共鸣腔体的正确运用是取得良好声音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头腔、胸腔和咽腔这三大腔体,既要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要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搭配起来合理运用,还要根据声区的不同科学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比例。低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其次是咽腔的运用,只需少量的头腔共鸣;中声区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次之,仍辅以少量的头腔共鸣;在高声区就要以头腔共鸣为主了,口腔共鸣次之,少量的胸腔共鸣,高声区如果再运用过多的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声音就会变得过于低沉、笨重,直接影响高音的灵活度和质量。只有科学合理的调节共鸣腔体的运用比例,高声区的声音才能悦耳动听、宏亮集中并富有穿透力,歌唱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能够得心应手地演唱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的高音,对轻松自如地演绎不同风格的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我们拥有了大师们那样的嗓子,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并进行大量地学习、实践和练习,这样才能达到声乐艺术的理想境界,摘取那“皇冠上的明珠”。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