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益善小说对卑微人群的书写

2017-05-08 22:26张同
文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向阳民工秧苗

张同

刘益善的中篇小说集《金手镯》,收录了《向阳湖》、《巫山》、《金手镯》、《河沙场》、《河东河西》五个中篇。这是他十年前写的作品,这么多年过去,再来读这些作品,仍能读出忍不住的泪水,遮不住的忧伤,说不出的挂念以及看得到的希望。我想,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作品本身的硬度能够穿越时间,一次又一次抵达阅读作品的人之内心。

《向阳湖》写的是一九六八年冬天,小湾村为了响应中央要在咸宁向阳湖做干校的战略任务,派出四个人,组成民兵排,参与了十几万民工围垦向阳湖的建设。这四个人有“我(山娃)”、“老矮”、“泽林”和“桂桂”。泽林是复员军人,当民兵排的排长;山娃是初中毕业,当宣传员;桂桂是女生,当炊事员;老矮是积极分子,正积极要求入团,他有个喉包爹。生产队里最初没有安排老矮去向阳湖,而是安排的另一名男青年“大旺”。老矮为了得到外出修水利的每天补助5毛钱,也为了与心中暗恋已久的桂桂能有更多的机会见面,他去找大旺商量,能否换一下,让他老矮去。而大旺似乎压根儿不想去,是因为大旺跟队长赌博,输了队长十二块钱,大旺还不起,队长就要大旺去围垦,攒钱回来还赌账。大旺说只要老矮帮他还了这十二块钱的赌账,大旺就把名额让给老矮。老矮便把家里的糙子猪卖了,交了十二块钱给大旺,老矮就成了小湾村民兵排的成员之一。向阳湖围垦工地九县十几万民工,就数老矮他们民兵排最小。不仅人手少,分的段面是湿泥,“桂桂忙朝箢篼里装土,桂桂也打了双赤脚,裤腿挽到小腿上,露出白皙的一截腿肚来。”那可是十冬腊月的寒冷天,霜冻日。为了赶进度,他们四个人谁也不愿落后,老矮说:“拼命吧,人家是人,我们也是人,我就不信拼不过人家!”于是,挖土挑土倒土,桂桂咬着牙,我咬着牙,老矮咬着牙,泽林咬着牙。白天咬牙的拼命还不算,老矮晚上一个人去挖土挑土倒土,他们发现老矮晚上去了工地上,桂桂、山娃、泽林也睡不着了,他们主动去“笨鸟先飞”。有过在那个年代兴修水利工程经历的人都知道,那真是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大家比干劲,比进度,比思想,比奉献。老矮与桂桂的爱情也是干净而朴实的。看到老矮一直没鞋穿,本来已经很辛苦的桂桂就忙里偷闲为老矮一针一线地纳起了鞋底,尽管她没有表明那鞋就是做给老矮的。在老矮的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时,桂桂先是用雪给老矮搓脚,待搓得发红,桂桂便把这双脚捂在自己的怀里。那种似兄妹情、又像母亲爱的亲情超越了爱情,既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也折射出在那个年代特有的人品的高贵。一场大雪,让盼望着干完工程早点儿回家过年的民工们从体力上可以歇息片刻了,可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供应成了问题。一天只吃两顿稀饭,而且每人只能吃一碗。在这种时候,大家都相互谦让,都想让对方吃得饱一些。他们一起去鼠洞找粮,维持生命本能的补给需要。也因为大量民工难挨粮食运到之前的饥饿,民工们对向阳湖附近的东山大队干了的鱼塘,不免心升羡慕,而且还动起了抢鱼的心思。在旁边看热闹的山娃和老矮,看到那么多民工都在抢鱼,也加入了抢鱼的大阵营。东山大队民兵连长的枪声,使鱼塘黑压压的人群蜂拥上岸,老矮就是在这个时候失踪的。只到第二天,东山大队的人在清理鱼塘时发现了老矮的尸体。他被蜂拥上岸的人群踩死在鱼塘。老矮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民工的代表,发着高烧还在打夜工抢进度的他,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宁可多出一份力的他,还没来得及穿上桂桂为他做的新鞋,还没有为他的喉包爹送终,他自己先走一步了。小湾村很小,但那里发生的故事却足于感动天地,那里的生命很卑微,但那里的善良与高贵足于撑起大爱的天空。

《河东河西》以村会计吉喘大叔和“我”(菱角)为村里找秧苗为故事轴线,塑造了山村农民朴实厚道、善良可亲的人物形象。一场百年罕见的瓢泼大雨下了一夜,某一处圩堤溃口,疯狂的湖水淹没了村子里300多亩稻秧,也夺去了吉喘大叔年幼的小女珍妹的生命。痛失爱女的吉喘大叔把悲痛隐藏在心间,和菱角一个起去找秧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村子里有秧苗,却又被邻村的人订了,于是他们冒着毒辣的太阳继续寻找。到了一个叫白云庵的村子,在庵屋里遇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太。吉喘大叔认识她,她对河东似乎也很熟悉。像对待自己的娘家人一样,招呼着他们。他们喝过老太送来的山泉,在庵前小憩。临别,老太说:“……你们上路后,翻过这道梁子,有两条岔道,你们沿向西北那条路走。到半下午就有收获的,千万别朝西南那条路走,你们的气数不宜在西南,凶多吉少。童家老三,听我的话没错,带好这刘家四伢子的嫩秧秧,他的日子还长呢!”老太太的话,“我”(菱角)是不信的,吉喘大叔却信得不得了。果然,在半下午的時辰,他们在河西的竹林村找到了秧苗。而且比较顺利地定了下来。为了防止节外生枝,吉喘大叔抓紧时间到公社去摇电话回村里,要村里派人来运秧苗。可是到公社去,要走西南方向,老太太说的走西南方向,凶多吉少。吉喘大叔把“我”留在队长娘子家,他自己去公社摇电话。本来,摇了电话,吉喘大叔可以在镇长上住一晚,可他仍然放心不下那些秧苗,因为找秧苗的人多,他怕到手的秧苗又被卖给了别人,那村子里300多亩秧田就没有指望了,于是他不顾一天的劳累,继续朝竹林村赶,忘了自己有夜盲症。“终于吉喘大叔一脚踏空,山里响了一声,像只布袋掉到崖底的响声一样,很快就沉寂起来。过了好久,几颗星星在山顶上冒出来,眨着小眼睛注视着寂静的山里,一条蜿蜒的山路边,有一顶旧草帽。”待“我”、队长娘子以及提马灯的娇娇找到吉喘大叔时,队长娘子背起一百五六十斤的吉喘大叔走了七八里坎坷不平的山路,看到累得气喘吁吁的她,“我”很感激队长娘子,她说:“傻孩子,这有么事呢,救人要紧。”吉喘大叔最终还是走了,他是在听到队长娘子的女儿娇娇对来找秧苗的人说的那段话之后,安祥地走的。娇娇对来找秧苗的人说:“我们的秧已经有人买了,马上就有人来扯的,你们再另找地方去寻吧!”古往今来,大凡伟大的作品所记录的都是人间苦难以及在这种苦难中孕育的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刘益善的短篇小说集《东天一朵云》所表现的也是这个风格特征。《农民毛耕的一天》围绕四十五岁的农民毛耕到镇上办事,巧遇县电视台采访“一百个中国农民的一天”展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如果没有在外打工的额外收入,仅靠种田的家庭,也只能是解决温饱而已。特别是对于人到中年的毛耕,上有老母亲,下有读书正需要用钱的孩子,想不把钱看得重都不可能。电视台的女主持说三天后到村里去采访毛耕。这三天中,毛耕做了许多事:扫墓、帮人拖菜到镇上、整秧田、帮回村扫墓的领导的司机拖出掉在沟里的吉普车、铲去鱼池边的青草。眼看女主持采访的时间到了,镇广播站的小李也专程骑自行车来告诉毛耕,要准备好明天的采访。毛耕就到鱼池打鱼,准备招待县电视台的客人。未料在打鱼的过程中误伤了眼睛,被迫摘除左眼眼球。而广播站的小李再次传话,说县电视台的那个节目不做了。显然,他们都不知道毛耕为了招待电视台的客人而被摘眼球的事。耐人寻味的是那个女主持在屏幕上摘播地方报纸上刊登的某农民打鱼待客不慎被鱼撞伤眼睛而摘除眼球的新闻,真是掩卷无语一声叹。短篇小说 《二道围子》写了一个惜粮如金的女人四婶,用她的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用生命筑起一道良知的围子、道德的围子。那道用生命筑起的围子就是一杆秤,能称出那些活着的人的心的重量。《万斤苕》写出了对大跃进时代的反思,对庄稼人的同情。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可以说是这部小说集的顶级之作。一块价钱120元的手表,却毁了一个13岁鲜活的生命。思儿的忧伤,渐渐苍老的岁月,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留在读者心中的疼痛。《国道边的人家》,则是在纠偏政策,同时也是在纠偏人性。《书道》在于提示一个概念:真正的书道在于心无杂念地入笔墨之境。从《单元楼里最后一对夫妻》里,我们看到官场的喧闹与无奈;看完《小说》,我们也在思考,作家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能写出好小说来。一次偶然的发表作品可以换来一生的必然?是怪体制还是怪自身?如果说《怂哥儿的红领带》所表现的是笑中带泪,那么,《错位》则表达的是欲哭无泪。《清明雨纷纷》里有人文情怀,有对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改变了一个善良的人的思考,更多的是悲悯。

在《刘益善文集》的自序中,他说:“因为出身农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我对农民父兄的那种情感,那种血肉相依那种刻骨铭心的连系是与生俱存的。”我们相信,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付出过情感与心血的作品总是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比如《河东河西》,写他熟悉的乡土。写完之后放了10来年,竟然发表,还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3家选刊转载,虽然出乎他的意料,却应是情理之中。乡村是一个能容纳时间和空间的大舞台。乡土文学不像娱乐那样红级一时,但它永远不会终结,好的乡土文学作品在时间的沉淀中逐渐成为经典,比如刘益善的系列作品。

(作者单位:湖北枝江酒业宣传部)

猜你喜欢
向阳民工秧苗
新年话“福”
字海拾“贝”
农民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Sunny Side Up 向阳而生
红向阳
民工买保险
插秧
舍不得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