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体能训练模块化构建

2017-05-08 03:22宋鑫平邱国俊魏丽杰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军人体能训练测试

宋鑫平,邱国俊,魏丽杰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3)

体能是一切军事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不仅能提高机体能力,更能提高一名合格军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同时,通过体能训练还能提高部队的团队精神和战斗力。[1]

2017年6月军委训管部下发通知,要求2017级新学员按照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军事基础和科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试训,这标志着我军第8次对军事训练内容体系进行的整体重塑基本完成并进入实施阶段。军事体育作为军事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新增和恢复了一些训练内容,课内教学训练学时增加近一倍。在入学入伍阶段,军事体育分为基本理论和基础体能两个部分,新增加的基本理论涵盖军事体育概述、训练身心适应、训练卫生保健、训练伤病预防和训练营养需求五个部分;基础体能涉及体型、单双杠、仰卧起坐、3000 m跑和基础体能组合几项内容。新大纲的修订与试行,必然推动军队院校军事体育课程的重构。

1 现状分析

国防科技大学自2009年开始施行“新兵团、旅”入学入伍训练模式,推动体能训练在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要求上形成统一,也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体育训练理念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贴近部队实战化训练要求,对新生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目标、课程体系架构、教授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已不能完全满足训练需要。

1.1 训练目标单一,缺乏长远考虑

新训期首要目标是提高学员身体素质,发展学员运动能力,达到《军人体能标准》“新兵入伍体能”科目考核标准。但在对学员长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未来任职能力上的目标设计上有缺失。

1.2 训练知识体系结构有待完善

从现行新生入伍军人体能训练知识体系的构建来看,目前只解决了“如何训练”的问题,对“为什么这么训”,“如何更科学训练”等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学员对体能训练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3 “大锅饭”现象严重,影响训练效果

由于新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评估与测试体系尚未建立,学员在能力上没有进行区分,训练计划制订与实施没有差异,训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容易导致部分学员“吃不饱”和“吃不了”情况,致使训练强度无法提高,训练效率低下。

2 模块化训练体系的重构

模块化训练体系能根据学员个性特点和不同训练阶段,采用个体辅导、小组强化和整体发展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同时将军人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原则,组训施训能力培养和伤病预防作为延伸知识进行讲授,解决学员“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2.1 运动能力评估与测试模块

国防科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采用的“分级教学法”模式就很好的发挥了评估与测试的作用,首先在入学入伍阶段就对学员英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之后对学员进行能力分级,最后实施分组教学。军人体能训练作为贯穿大学四年的基础课程和常态化训练科目,也应该在教学训练模式上借鉴该经验,形成科学、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体系。在新生入学时要加大身体运动能力测试的执行力度,分析学员在身体素质方面是否满足部队需要和适应部分发展,把好入口关;在培养期间要依据《军人体能标准》的考核体系,进行定时、定项测试,了解和掌握学员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督促学员进行系统训练;最后以总部实施的军人体能与技能毕业联合考核为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评估,守好出口关。通过建立首尾相连的身体运动能力评估与测试(表1)体系,建立学生军人体能数据档案,将每一学年的体能考核数据入库,分析学员在大学四年期间军人体能的发展变化,用于监控并指导常态化体能训练,推动学员身体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表1 身体运动能力评估与测试

2.2 身体姿态与动作结构纠正与发展模块

正确的动作模式带来的是运动能力的发展,错误的动作模式不仅训练效率低,甚至可能带来训练伤病。功能性训练特别强调多关节、多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以达到运动中动力链的高效,动作模式稳定与整个运动过程能量使用的经济性[2]。新学员在身体姿态控制、本体感觉和运动动作模式调整等方面的能力还有不足,使得其运动能力发展和训练成绩提高被抑制。有的学员由于后天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导致部分人体基本功能缺失、骨骼构造变形、动作能力降低等现象,这不仅影响着军人体能训练的效果,甚至给身体带来巨大伤害。训练初期可将基本动作模式的训练与动作纠正性训练相结合,来解决动作模式功能低下的问题,建立能量最大的合理动作;之后再在运动能力的发展上,将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结合,注重发展核心区稳定训练,动力链发力训练等,实现动作和能力的共同发展。对出现功能动作紊乱的学员应首先完成评估与纠正,其次要建立基本正确的运动动作模式,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军人体能训练。

2.3 运动能力提高与发展模块

军人体能训练是提高军人身体运动能力,满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升军事技能的基础性训练,也是人体动作行为的一个形成过程。而人体动作行为发展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运动训练体系设计和计划的层次,即训练目标的设计,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按照人体动作行为发展的层次[3],在新训期间开展体能训练,首先要对学员人体动作行为发展的基础性本体感觉和反射协调能力进行测试和训练,比如身体协调性训练,身体控制能力训练,人体基本动作模式构建训练,躯干支柱稳定性和周边视觉功能训练等;之后再进行人体基本的跑、跳、投、走、爬、滚动等基础性大环节的能力训练,比如跑的专门性动作技术训练,跳跃的正确姿态训练等;第三阶段就进入到针对《军人体能标准》“入伍体能考核标准”中的专项考核内容的动作程序和动作结构的训练,比如基础力量、快速跑、跳跃等以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基础性重复训练;第四阶段为专项考核内容的执行能力训练,即保持日常训练中的能力巩固训练,即在强化能力训练的同时增加考核内容和运动能力相融合的功能性训练。从以往新学员身体素质考评和阶段目标发展分析,新生入学入伍阶段军人体能训练尚不具备进入第五阶段的条件,应把重点放在前四个阶段的训练。

2.4 科学化体能组训能力培养与伤病预防模块

军人体能训练是基层指挥员开展日常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让训练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组训者就必须对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还要在一些规律、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提高训练者运动水平的目的。学员在新训阶段除学习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之外,对日常体能训练的组织和实施也要做到“细学、常做、会用”。教员也要从提高学员组训能力的目标来开展教学,在教学组训中要做到标准、规范。此外,伤病预防与常用治疗方法也是重点讲授内容,要将日常训练伤病发生的常见原因,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模式错误、保护与帮助不到位等讲解到位,并配合正确的训练方法,解决学员“预防”的问题;针对训练中出现的急性损伤如何处理,把紧急处理四步骤“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患肢”等知识进行讲授,用以解决学员急性训练损伤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员预防伤病的意识,还能强化学员对急性训练损伤处理的能力。

2.5 阶段性训练评价与测试模块

定时、定项对训练效果进行考核,是评估阶段训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和分析前期训练中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用于指导后一阶段的训练。而为了确保训练更具针对性,考核也可全面了解和掌握学员身体运动能力水平、动作技能形成,动作模式构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后期的训练提供指导意见。但每一阶段采用何种方式和标准进行考核,要根据阶段和训练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考核依据。比如训练初期摸底测试,应进行“定内容不定标准”的方式,只对学员能力进行摸底,不对成绩提出要求;在中期测试时,要结合训练计划的实施情况,适度调整考核标准。其次在动作技术和动作模式的评估中,要考虑技术动作发展与形成的原则和时效,不能操之过急,避免急于求成。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成绩是过程,不是结果,要始终秉承体能训练科学化、系统化原则,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才能实现运动能力的长远发展。

3 结束语

新生入学阶段军人体能训练模块化构建,要建立在以科学训练理念为指导的基础之上,要将体能训练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结合军人任务特点和需求,创新具有军人体能训练特色的新形式,实现服务于军人体能训练的目标。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坚持和遵循体能训练的原则和规律,才能在训练中取得实效,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保持定期指导和监督,不论教员还是学员,都要时时更新知识体系,用最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训练,教员要持续指导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训练中。模块化的构建为入学入伍体能训练提供了框架与支撑,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详细的计划,有效的方法,丰富的手段和严格的落实作为保证,做到环环相扣,才能确保训练成效,实现提高学员身体运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毅.入伍训练体能标准指导手册[M].国防大学出版社, 2010.

[2] 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27(10):71—76.

[2] 张英波.基于人体动作行为的运动训练系统组构[J].山东体育科技,2014.2(36),35—38.

猜你喜欢
军人体能训练测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幽默大测试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军人就该这个样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