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部,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园内有各种果树,还有大片的种植区,栽种了玉米、葫芦、各种蔬菜等,这些教育资源怎样实现它的最大价值呢?这成为本园教师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艺术领域确立两大目标,一个是感受与欣赏的目标,另一个是表现与创造的目标。如果没有很好地去感受和欣赏,就不能更好地表现与创造。幼儿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所以要让孩子亲自去体验、观察、触摸,于是就有了我们组织的一系列趣味美术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快乐采摘过程中得到直接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在园内进行采摘活动。采摘园内一个个红红的海棠果挂在枝头,就像红红的小灯笼,又像漫天的星星。有的幼儿提篮子,有的踮起脚尖去摘那个最大的最红的果子。他们观察着果子的颜色和外形,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红黄渐变,色彩丰富。有的大,有的小,有单个的,有一簇簇的,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分享,满是欢声笑语。
藤架上,绿绿的小葫芦挂在藤上,有的完整对称,有的歪着脑袋,可爱得像葫芦娃。幼儿掰玉米的时候,只见他们穿梭在玉米地里,有的用篮子运,有的用手掰,有的高喊:“我发现了一个玉米之王!”忙得不亦乐乎,当提着篮子返回时,一名幼儿高兴地说:“我们丰收了!”掰完玉米后,他又自己剥玉米皮,自己给玉米脱粒,完整地了解了玉米的结构。
采摘活动中,幼儿玩得很开心,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
采摘结束后,教室里摆上了红果果、绿葫芦,还准备了各种材质的油画棒、水彩笔、刮画纸、线描笔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作画材料,自己选择位置,开始了别开生面的写生活动。因为有了感受,幼儿还沉浸在采摘的兴奋中,特别想把自己喜欢的果实表现出来,于是,拿出纸笔细心观察,静静思考,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跃然纸上,喜悦的心情互相感染着。可爱的小葫芦,红红的海棠果向我们展示着幼儿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风格。似乎在这些画里也看到了一颗颗闪亮的童心。
因为提供了丰富的可以自由选择的素材,有了足够的感受,避免了“闭门造车”的被动,孩子被一种好奇和兴趣吸引着,画画不再是按照范例的被动作业,而成为游戏的一部分,趣味写生也展现了幼儿许多的“哇”时刻。
写生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开展了葫芦创意和手工玉米活动。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在班级搜集的各类材料库里面选择用饮乐多瓶子作玉米芯,用白色、黄色和绿色的太空泥来做玉米,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团玉米粒,有的做玉米芯,有的做叶子。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幼儿的作品憨态可掬,有一种稚拙的生动。用丙烯颜料和排笔创意制作小葫芦,可以随意涂抹,还可以任意地装饰自己的小葫芦,可用挖空、雕刻、粘贴、变形等各种创意方式。教师看一看谁的小葫芦和其他人不一样,设立最独特奖等。
创意活动中也发现有的幼儿的思维局限,容易模仿,看到别人画自己也画,别人用太空泥,也用太空泥,幼儿对于最独特奖似乎不感冒?带着问题,教师们经过研讨,结合主题,又推出果实创意大比拼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找素材,努力表现自己的独特创意。在家长帮助下,幼儿做出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创意作品,有精致的西葫芦高跟鞋,有用鸡蛋和胡萝卜丝呈现的可爱小鸡,有用南瓜做的小人,有用菜花做的小羊,还有用蔬菜和水果做的漂亮拼盘……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实现了自己的创意,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体验到创意美术的快乐。
采摘、写生、创意系列活动受到了教师和幼儿的欢迎,原来美术活动中不动手的幼儿拿起了画笔,天马行空的创意使他们脑洞大开,幼儿开始喜欢美术,喜欢动手创作。教师们也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我们的探索刚刚开始,今后,幼儿园将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继续探索美术与绘本结合、故事与绘画结合、用连环画讲自己的故事等绘画形式。另外,我们还将探索如何吸取米罗可儿、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创作元素,让幼儿思维、技能一起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