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新闻 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
——浅谈市县电视台的新闻立台

2017-05-07 19:02卢丽嫦
视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市县新闻节目民生

□ 卢丽嫦

做强新闻 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
——浅谈市县电视台的新闻立台

□ 卢丽嫦

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在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陷入困境,新闻立台面临挑战。要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做强新闻,本文对此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市县电视台;新闻立台;新型主流媒体

市县电视台作为我国“四级办台”规制体系下覆盖范围最窄、资源条件最薄弱的一级,面临省级卫视的挤压和新兴媒体的冲击,导致市场份额下滑,经营创收乏力,这对市县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新闻立台,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成为市县电视台亟需思考的课题。

一、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实困境

当前,一些市县电视台从业者做节目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因为激励不足,缺乏动力,另一方面节目做出来影响力不大,丧失职业成就感。对新闻节目来说,其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都面临现实困境。

(一)选题被动,民生弱化

选题是新闻报道的起点,是新闻从业者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主要体现。然而,当前一些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创者在选题上出现了被动应对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政府中心工作相关时政题材的过度依赖;在具体报道过程中,出现了套路化、简单化的现象。一些跑线记者过于依赖会议材料、新闻通稿,而不注重现场重要人物的采访、新闻价值的发掘以及新闻事件的延展性,尤其未能结合民生视角对时政事件予以解读,最终导致新闻语言乏味、内容空洞、缺少细节。另外,在民生选题上更是缺乏主动性,不动脑,不出门,不走访,以致民生新闻比重偏低,甚至放弃了这一最具本土特色和创收潜力的业务板块。

(二)形式陈旧,缺乏看点

简单化的前期采访和文本写作,往往导致简单化的形式设计,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稿件质量不佳必然影响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内容乏味必然导致言语乏味。而稿件类型的同一化也给编排带来了难度,难以形成板块区隔和节奏起伏;同时,时政类稿件的次序安排向来遵循固有程式,这更令节目样态难有突破。另外,市县电视台本就资源有限,难以投入更多成本进行节目包装,最终导致其新闻节目整体上给观众以制作粗糙的印象。

(三)新媒体运作乏力,区域影响力不足

由于城市电视台在新媒体方面缺乏资金投入,无法自建平台,同时对第三方平台如微信、微博的运作也不够重视,再加上电视收视整体下滑,导致自制新闻内容在本土市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足。另外,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往往以自己的报道能够上送省台播出为荣,这种陈旧观念和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节目制作缺乏受众意识,脱离市场需求,本土影响力下滑。省台播出确实能够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提升影响力,然而市县电视台的目标市场终究在本土。深耕本土,做强本土,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新闻立台是确保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必然要求

新闻立台是党和政府对传统媒体的政策性要求,主管部门对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时段、时长都有指令性要求。即便在娱乐节目分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省级卫视,新闻立台也仍是必须高举的旗帜。

当前,中央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型媒体”,离不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构建,而要保持“主流媒体”地位,离不开内容制作与传播,而其核心仍然是新闻。在信息充斥的互联网时代,能够最直观反映社会环境变迁、最具实用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内容仍然是新闻。电视媒体要成为“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做好新闻。

对于市县电视台来说,新闻立台的意义更显著,因为本土新闻是城市受众的刚需,是市县电视台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对优势的节目类型。由于覆盖限制,市县电视台不一定要“做大”新闻,但一定要“做强”新闻。市县电视台要在其覆盖区域内保持主流地位,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做强本土新闻。

三、对策建议:如何做强新闻

通常来说,要实现单一业务的强化,既要求资源上的匹配,也需要制度上的激励,须从多个方面着力。

(一)理顺机制,强化激励

2014年,国内学者王明轩提出要警惕电视媒体的“空壳化”现象,即内容自制能力弱化。①2016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就改革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空壳化”现象进行了证实,他坦言:“山东卫视458名员工,但真正从事节目生产创作的只有98人,做综艺节目的人员更是少到只有52人。”事实上,“空壳化”现象在每一个电视台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市县电视台,新闻从业者对业务工作有所懈怠,长此以往,将导致新闻自制力量的空壳化。要扭转这一倾向,市县电视台管理者应明确新闻业务的战略性地位,同时理顺机制,建立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做业务,用吕芃的话说就是,“把员工赶到一线去”;在薪酬分配上向业务岗位倾斜,并建立评优机制,按工作效果划分薪酬等级,从根源上让员工愿意做新闻、做好新闻。

(二)扩大版面,强化民生

市县电视台要成为区域新型主流媒体,离不开新闻业务的支撑;为了应对省级卫视和体制外新媒体的冲击,同样离不开优质的新闻节目。由于资源条件限制,市县电视台不可能在高成本的综艺节目或电视剧上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而只能以本土化和差异化策略突围。本土新闻节目可以说是市县电视台最具特色、最不容易被复制、其他强势电视台或互联网巨头无暇顾及的内容品类;同时,本土新闻资讯也是本土受众的收视刚需。因此,从业者应该对本土新闻节目的市场容量和赢利前景有信心。在此背景下,扩大新闻节目版面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同样的资源用于做新闻,比做其他节目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个城市的时政新闻题材资源是相对固定的。扩大版面主要是用于提升民生新闻分量,或者强化时政题材的民生化解读。从新闻价值来考量,市县电视台的时政新闻与省级卫视相比仍不占优势,而更具贴近性的民生新闻或民生类题材对本土受众来说,新闻价值更高,更“好看”。

(三)丰富样式,做活新闻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不一定要苛求高度、深度,但一定要务实,要做活,要善于从形式上寻求突破,把节目做得好看。以广东潮州电视台的《民生直播室》为例,该节目的主体板块是民生新闻的普语播报,其后是“世情世理”板块,主要以微小品的方式诙谐再现社会事件,最后是潮州话播报板块,节目时长一共55分钟。有新闻、有短剧、有普语、有方言,这样的内容安排和节目样式被广东省内学者称为“四不像”,但这却是潮州电视台长期探索和尝试的结果,也正是这一看似不专业的节目,引发了收视热潮,获得了28.90%的平均收视率和76.56%的市场份额。②

(四)务实发展新媒体,提升网络影响力

新媒体业务应该如何发展?对此,很多电视台都存在困惑。新媒体不得不做,但不是每一个电视台都能负担新媒体运作的高昂成本。为此,很多市县电视台采取保守路线,除了官方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主要就是借助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发布资讯,与网友互动,经济条件较好的电视台还推出了自己的APP。然而对于中央厨房建设、网络直播、聚合性资讯平台等应用和业态,市县电视台只能望而却步,因为资金投入实在太大,负担不起。但即便是目前最常见的微信、微博运作,有的电视台也能做得有声有色,扩大了网络影响力,甚至实现了赢利。例如广东云浮广播电视台的微信公众号,以“发布权威资讯、报道本土民生、营造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图文微信全年阅读量达2000多万,平均每天有3万多人浏览,多条接近10万+阅读量。另外,上传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3000多万次,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387万次,有20多条视频播放量达到10万+。③这样的成绩在城市电视台的新媒体实践中还不多见。云浮台的微信推送其实并没有太多新意,无非聚焦民生热点、快速响应、快速发布,然而要真正做到这几点,并不容易。

总之,强化新闻主业,推进媒体融合,是电视媒体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做新闻,还是打造新媒体,城市电视台仍大有可为,而提升信心、转变观念、精于业务等基础性工作是重中之重。方法一直都在,成功的范本也不在少数,关键是市县电视台从业者有没有决心去尝试、去改变。

注释:

①王明轩.小心!电视台正被空壳化[J].南方电视学刊,2014(06).

②谢江林.“低覆盖”困境下的权衡取舍——城市电视台发展的路径选择[J].南方电视学刊,2013(04).

③梁杰.城市广电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选题策略分析——基于云浮广播电视台的实践探索[J].南方电视学刊,2017(04).

(作者单位:佛山电视台三水分台)

猜你喜欢
市县新闻节目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市县传真
市县传真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