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报道中留学生负面形象探究

2017-05-07 19:02李盼
视听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网络媒体负面

□李盼

网络媒体报道中留学生负面形象探究

□李盼

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备受国人和媒体关注,被称为“留学精英”。但近几年,关于中国留学生海外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甚至将“留学精英”与“留学垃圾”挂钩。可见,留学生的媒介形象发生异变并受到极大的损害,这必然会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采取抽样方法,基于新浪网关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留学生网络媒介负面形象的成因,提出重构留学生网络媒介形象的建议。

网络媒体;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负面形象

中国留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可以说是国家形象的缩影。因此,其媒介形象不管是对外传播还是对内传播都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留学生在国家机构、主体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所呈现的媒介形象存在很大的偏差。网络媒体受商业利益追逐的驱动,希望以更多惊人的负面报道来吸引受众,加上中国留学生话语权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中国留学生的负面形象在社会上不断传播,其媒介形象被异化、丑化,造成社会对这个群体产生了认知偏见和误解。

一、研究对象和样本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留学生,本研究界定的中国留学生是正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本文采取抽样的方法,收集了新浪网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近两年来有关中国留学生的新闻报道共2776篇。因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在以中国留学生为主体的事件性新闻报道上,所以为使获取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主要集中选取新浪网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新闻事件报道性质作为统计样本,排除一些简讯、重复报道、非事件性的报道和评论以及未反映中国留学生主体行为的报道之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共172篇,涉及到非正常死亡问题、生活腐化问题、学风问题、心理问题、犯罪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正面报道仅占11%,而负面报道则高达48%,本文以此为根据来做进一步分析。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其负面形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他杀等。这类报道占整个样本的比重最大,此类题材的报道共有40篇,占总数的23%,说明此类问题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这类报道有《中国女留学生澳洲遇害细节:全身赤裸手腕被捆》《澳洲中国留学生被殴身亡两名嫌犯获保释》等。

(二)犯罪主体

包括刑事、民事、经济等领域犯罪。这类题材的报道共有28篇,占总数的16%。中国留学生犯罪事件向来是网络媒体报道的热点,一经报道会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中国留学生形象损害极大。这类报道有《中国留学生在美杀女友藏尸案宣判: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中国留学生在美代购毒药被判16年监禁》等。

(三)学风不正

包括在考场作弊、有偿找代考等。这类题材的报道共有8篇,占总数的5%。这类报道有《中国留学生被特别点名容易作弊》《英大学3年抓5万作弊生:中国留学生占比大因玩乐不写论文》《中国留学生在美找替考》等。

(四)生活腐化

这类表现为生活糜烂、不务正业、崇尚“享乐主义”等行为。这类题材的报道共有6篇,约占总数的4%。这类报道如《纽约一中国留学生因酒驾被捕F1签证被取消》《华裔雇多名中国女留学生东京卖淫专接待外国客》等。

(五)心理问题

这类报道比重较少,共有3篇,约占总数的2%,如《中国留学生虐待同学被判6年其父:送孩子去西方学习是又一场“大跃进”》《美国俄州大中国留学生自杀疑因无法承担压力》等。

此外,笔者通过研究样本发现,网络媒体在报道留学生这一群体时存在失实、夸大和捕风捉影的现象,由于不实新闻的传播引起对中国留学生不利的社会舆论,导致留学生形象损失极大。同时存在喜欢大力渲染、反复传播中国留学生的犯罪案例、同质化传播现象严重等问题。这很容易造成中国留学生群体给人们留下劣迹斑斑的印象。实际上,新浪网把中国留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过于放大,并且其存在的不良形象在这一群体中只占极少的部分,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媒体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媒体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因此,网络媒体并未合理地向公众呈现中国留学生这一群体客观、全面、真实的整体面貌。

二、中国留学生负面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商业化运作

在传媒市场化日益加快的今天,网络媒体为追逐商业利益,为争夺有限的受众市场,往往希望提供惊人的信息、刺激的图片和负面新闻来激发受众阅读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与其他群体如女大学生、高校教师等一样,真实形象被异化、歪曲,沦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和无辜受害者。

(二)刻板印象导致公众认知偏见

在当今复杂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到处存在着刻板印象。社会学中刻板印象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很多时候,网络媒体会以旁观者的心态去关注中国留学生群体,他们时刻关注着这一群体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有噱头、有刺激性的话题来吸引受众眼球,将极少中国留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夸大、放大,向公众进行渲染和反复传播,加之一些固化的价值取向,导致公众对中国留学生的认知偏见、印象误解随之愈来愈深。

(三)中国留学生话语权缺失

中国留学生形象被媒体曲解、异化的原因还在于这一群体的集体失语。笔者发现新浪网中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报道,其新闻文本绝大部分是以记者的第三人称来进行叙述的,很少直接引用被报道的新闻主体的原话,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声音微弱甚至无声。这直接导致他们在信息的传递中处于失语的状态,在传播中以失声的被动姿态被媒体话语权操纵。

三、关于改善网络媒体中国留学生形象的建议

(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应承担起媒介的社会责任,以独立的意志、正确的价值标准来影响、建构和引导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介在报道中国留学生群体时应遵循客观、全面、公正、真实的原则,力求在报道的意图、倾向、数量及总体评价等方面,公正、客观地刻画出中国留学生的真实风貌。其次,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态,应积极抵制低俗低劣新闻,抵制利益的诱惑,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给人们带来真实而有价值的新闻。

(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媒体应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公约,坚决抵制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传播正能量,增强公信力,高度重视建设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积极完善网站媒体内部审核机制,增强“把关人”的作用和地位。严格把关新闻内容,落实到微观真实、客观,宏观真实、全面,让不良信息和谣言无机可乘。其次,制定严格的自律规范,提高网络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在处理中国留学生的新闻上切勿失衡,要把握好“度”,避免无意或有意地造成对这一群体的异化和曲解,改变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向公众客观合理地还原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遏制对现实生活中这一群体的再次伤害。

(三)尊重中国留学生的话语权

由于中国留学生群体越来越低年龄化,大多数对于网络媒介的运用还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他们通常只是把网络媒介当作进行娱乐消遣和获取资讯的渠道,还不能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网络媒介形象。由此造成这一群体在面对负面新闻时,缺乏处理和应对网络危机的公关能力,并未积极地采取措施来维护和争取自身权益,加之缺乏话语权,导致这一群体基本处于失语状态。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改变。一方面,中国留学生群体应积极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国内网络媒体应尊重中国留学生这一群体的话语权。尊重报道主体的话语权,不仅能为媒体增加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争取到受众的支持,还能吸引受众眼球,有利于把握市场的脉搏。在长期报道选择中,应把握报道的平衡,倾注人文关怀,着力表现新闻的宏观真实,树立起网络媒体的品牌与公信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网络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杜骏飞.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2(01):86-90.

3.孔庆新,平睿其.女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研究[J].新闻战线,2016(20):122-123.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网络媒体负面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远离负面情绪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