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
□蔡杰
新媒体的出现是新闻传播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模式。本文对现阶段新媒体语境下较为常见的网状叙事模式、椭圆形叙事模式以及多元素叙事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道叙事模式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新闻;叙事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现阶段,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即信息可以实现双向传播,民众可以全面参与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中,这就导致新媒体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方式必须要抓住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推动新闻叙事的进一步发展,并降低新媒体为新闻叙事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促进新闻叙事的全面发展。笔者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几种常见新闻叙事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现阶段,大部分新媒体都是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媒体,互联网的自由性也使得新媒体存在较为明显的自由性。在这样高度自由的环境下,普通网民可以参与到媒体报道中,从自己的角度叙述新闻事件,每个民众都可以成为新闻叙事的中心,并不断向四周散播,不同民众所散播的信息不断重叠与组合,最终形成一种网状叙事。在网状叙事方式中,普通民众已经成为新闻叙事的主体,网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他人的转述而获得相关的新闻资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布与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不仅仅是新闻叙事的传播者,也是新闻报道的受众。
网状叙事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多主体与多元化。新媒体的自由性赋予了人民群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的机会,任何个人与组织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解读与传播。多主体与多元化新闻叙事方式对于新闻报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参与新闻报道的人数明显增多,最终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显著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大量网民的再解读,新闻报道可以无限趋近于真相。
新闻报道网状叙事方式的另一个特征在于碎片化,这是源自于新媒体的一种经典属性。在新媒体当中,大部分人都并非是专业的媒体人,并不会从专业角度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往往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偶然因素发布一些与新闻报道有关的信息,或者仅仅是直接转发他人的信息,大部分民众在转发信息时也并不会对信息的真伪进行鉴别。其次,在新媒体当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更新非常迅速。在新媒体中聚集了海量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信息都以简短报道的方式存在,这些导致新媒体中的网状叙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
在新媒体语境中,受众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对新闻报道的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椭圆形叙事模式应运而生。椭圆形叙事方式是指新闻报道的标题与结尾较为凝练,但是在内容方面具有较高的深度。目前,椭圆形叙事模式主要是指简讯、评论等叙事模式。
在新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简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概要等用明确的时间标示出来,发送给受众,这样,新闻内容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范围的传播。这也是新媒体新闻对速度性要求的最高体现。同时,简讯有着以最快的速度讲明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状况的优势,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认可。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广泛的关注,进而引发相应的舆论监督效应,倒逼事件各个相关方,包括事件主体、事件负责人、对事件负有监督责任的领导等对新闻事件进行回应,从而使受众获得关于新闻事件的权威信息。因此,在简讯发布之后,能够获得人们大范围的关注,从而使新闻事件不断发酵和扩大,形成橄榄形叙事模式。这种范围较大的反应是新媒体所特有的,因为在新媒体新闻报道过程中,所有有条件接触新媒体的人都有发布、转发以及共享新媒体新闻的权利,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也使得大众能够充分参与评论,这促进了舆论的进一步发酵,对事件的相关方产生舆论压力。
在新媒体中,大部分新闻报道最终都能真相大白,尤其是监督部门以及网民的广泛参与促进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被确定之后新闻报道的传播就已经结束了,在新闻事实基本清楚之后还需要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纵向拓展,评论与分析就是对新闻信息的深度拓展。所谓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报道中事件的背景、发生原因以及结果等进行评论,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去认识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评论能够推动人们的认知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完善,对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新闻报道在信息元素方面相对较为单一,例如报纸主要是以文字为传播元素,而电视媒体则主要是以视频为传播元素。但是新媒体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可以实现多元素信息传播,具体来说,主要有文字、音频与视频信息三种元素。
文字信息是传统媒体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文字信息传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文字信息传播,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可以得到控制,从而将最真实的内容展示在受众面前。但是文字信息传播方式较为枯燥,随着多元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单纯的文字信息传播逐渐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文字信息传播对于受众的文化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无法有效阅读文字新闻报道。因此,在新媒体中,往往将文字信息配合其他元素进行传播,从而吸引读者。
图片信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报道中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图片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事件真相,为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其次,相对于文字,图片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相对于视频元素来说,图片所消耗的流量相对较少,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阶段图片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报道传播方式。
视频信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报道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视频信息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时对受众的影响也更强烈。但是视频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流量,现阶段的移动互联资费还无法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收看视频新闻的需求,因此,受众往往都在PC端网页中进行视频观看,在移动端的使用相对较少。
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出现了新的特征,也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只有对新闻叙事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促进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网状叙事模式满足了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椭圆形叙事方式为受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多元化叙事模式则促进了新闻报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将会实现更深入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更大的助力。
1.刘泓.试析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英雄叙事——以新浪体育频道NBA报道为例[J].新闻窗,2013(05):40-41.
2.王珩.用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以通讯《吴菊萍:勇敢的妈妈伟大的母亲》为例[J].传媒,2013(08):67-68.
3.周晔梅.深度报道特性及叙事模式探析——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J].新闻知识,2012(12):42-43.
4.关琮严.“以小见大”:文化政治的新闻方程式——以《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1(10):53-57.
5.蔡惠福,刘亚.纸质新闻应对全媒体挑战之策——从《解放军报》的一些优秀作品中得到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5):115-119.
6.陈昌凤.电传新闻对中美新闻叙事结构的影响——1870~1920年代《申报》与《纽约时报》的叙事结构比较[J].国际新闻界,2009(01):99-103.
7.宋尚琳,李安定,赵辉.论主流电视新闻叙事模式的二元价值观固化作用——央视《新闻联播》解析[J].新闻知识,2006(09):71-7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