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伟梁
刍议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 林伟梁
“社会热点事件”通常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容易引发社会舆情,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所以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纸媒应加强引导,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展开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媒介融合;纸媒;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引导
“社会热点事件”是引起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事件,是在新旧媒体的广泛传播和关注下形成的。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传播的信息具有真伪难辨的特点。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纸媒需要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同时也要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以突显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并通过加强社会舆情控制,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从而推动纸媒的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媒体竞争越发激烈,受众的需求也变得越发多元化。面对这种发展形势,纸媒能否凭借自身固有优势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将关系到其能否在媒体行业和受众面前保持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例如,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后,国内网络上却出现了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的谣言,最终引发了多地的“抢盐风波”,导致多地超市柜台的盐销售一空。但新闻报纸却在两天后才报道此次事件,在此之前则出现了无人辟谣的情况。纸媒面对敏感事件时失声或缺位,以至于民众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最终导致纸媒公信力受损。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矛盾日渐激化。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的突发事件将在短时间内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纸媒未能及时进行舆论引导,也将导致谣言四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抢盐风波”的出现,导致多地民众因“抢盐”而相互争斗,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需要充分认识自身舆论引导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在谣言四起的时候,要主动辟谣,树立自身的媒体公信力。
现阶段,一些纸媒仍然缺乏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引导。例如,2014年3月,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了暴力事件,导致民众29人死亡、143人受伤。而在此次案件发生后的40余小时内,网络上却出现了诸多谣言,如“昆明暴恐案伤者须缴纳五万元押金”“昆明暴恐案11名在逃嫌犯名单”“暴恐案造成数百人伤亡”等。出现如此多的网络谣言,固然与一些网络媒体肆意进行不实消息传播有关,但也与纸媒未能较好地进行舆论引导有关。在案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尽管报道了案件消息,但有关死亡人数等内容,则被进行了边缘化处理,内容、字体等不会进行特殊处理。对于大众来讲,从纸媒上将很难获得想要的信息。正因如此,在一些人的刻意引导下,网上谣言四起,引发了广大民众对此次案件的不良猜想。但实际上,在案件发生3天后,就被成功破获,犯罪分子也全部落网。而纸媒未能进行有效引导,则导致各地民众陷入了恐慌,进而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次报道可以看出,纸媒开展的新闻报道宏观理论偏多,事件性报道较少,缺乏对“社会热点事件”中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视,因此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较少。
“社会热点事件”舆论的形成十分迅速,对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新闻报道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但就目前来看,纸媒缺乏对“社会热点事件”舆论的及时引导,以至于在后期无法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例如,2013年7月,湖南临武县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村民发生争执,最终导致瓜农邓正加死亡。该事件一经网络爆料和传播,迅速引发了“城管打死瓜农”的网络舆论。事件仅发生一日,就有3000余条新闻报道产生。但是《人民日报》却并未及时关注这类局部地区发生的“小事”,仅在网络舆论已经形成的两天后作出了《湖南临武通报瓜贩死亡事件调查进展:涉事城管接受调查》的报道,使用了可观的用词进行事件报道,但未能引起预期的网络反响,网络上“城管打死瓜农”的争论依然持续进行。在事件发生的四天后,随着网络舆论的爆发,《人民日报》最终发表了《杜绝城管暴力需权责相称》的报道,使用了城管暴力执法等词语,却依然未能平息网络舆论。究其原因,则是由于纸媒未能及时给予“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以足够的关注,也未能及时加强舆论引导,最终导致舆论事件不断发酵。
“社会热点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广大民众注意,与其涉及的各方利益和背后的复杂原因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新闻媒体进行深入挖掘,以便通过还原事件真相实现社会舆论的合理引导。但纸媒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常常未能进行舆论的引导跟进,进而导致舆论事件不断升级。例如,2013年4月,网络曝光了“李某某”事件,引发了网民对李某某一家的道德谴责和事件处理情况的关注。面对这种舆情,《人民日报》发表了《孩子之过,教育之伤》的文章,引导广大民众关注家庭和社会教育问题,并为李双江叫屈,随后又发表了《别跟着传闻瞎转悠》的报道,希望能够引导网络舆论。但对于广大民众来讲,由于未能从中获知事件处理情况,所以网络舆论反而越演越烈。经过三个月,《人民日报》并未针对“李某某”事件进行报道,直至7月才发表最后一篇报道《李某某等5人涉嫌强奸被公诉》。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民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面对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社会热点事件”及其衍生出的舆论,纸媒要想加强引导作用的发挥,以维持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还要真正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关注广大民众关心的问题,并端正态度,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对事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有始有终地将问题处理情况和解决结果回馈给民众。而通过加强舆论发展情况的预测,并做到及时正面回应和去伪存真,加强与民众的平等沟通,则能有效预防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非理性网络舆情的爆发。为此,纸媒还应加强民众参与舆论数量、微博粉丝数量、论坛点击数等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社会热点事件”中的非理性舆情,并通过及时干涉,减少引发社会性恐慌或气愤的言论。在此基础上,要创建专门的舆论平台,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尽快了解民众对事件的关注焦点。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不断有“社会热点事件”产生,并会因此引发强烈的社会舆论。面对这种局面,纸媒还应认识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性,结合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通过加强舆情监测及时了解民众关注的问题,通过及时跟进报道和解决问题引导舆论正常发展,进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常嘉玲,唐义凯,霍凤德.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舆论引导与版面语言创新运用[J].新闻窗,2014(05):9-11.
2.魏含聿.浅析我国纸媒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方式——以《人民日报》对马航事件的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123.
3.莫高义.创新媒体融合机制提升舆论引导合力——南方报业实施“1+X”采编策划联动机制的实践与体会[J].新闻战线,2015(09):2-5.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