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国家的基础财富就是土地资源,我国自建国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管理制度,但是我国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旨在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8.018
土地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些地区由于土地产权制度模糊不清,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速度不断加快
由于地方政府提前完成土地使用的计划指标,我国目前耕地面积逐年递减,且减速加快。在此种环境影响下,中央政府出台了《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前制定新的纲要[1]。
1.2 农村用地不合理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公开的乡村土地市场关闭时,农民集体也会失去土地的自主开发权,这就导致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物质基础,被迫违法对建筑用地或是小产权房进行售卖或出租,因此,出现更多进城打工的人员,给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供应等方面带来更多的压力,也会加大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尝试过有偿出让制度和招拍制度来推动土地资本化深化发展,虽然可以提升政府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政府平衡市场房价或是进行宏观调控,显然不是最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办法。
2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
2.1进一步明确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产权
防止政府或其他外界权利侵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有效途径,是将耕地使用权落实到农民主体,利用农民对土地的切实使用权抵制土地管理者和政府对耕地的随意占用,可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当农民拥有且能够切实享受到土地所有者的权利时,土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才不会随意占用。
2.2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法律地位平等化
《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进行了划分,我国的宪法也已做出了相关规定,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模式,两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2]。这就要求在《土地管理法》的相关修订中,充分考虑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在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时,要结合土地的区位、用途、发展前景等。另外,要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使用人的权利进行统一,确保在建设用地、集体土地用地中,拥有相同的权利。
2.3转变政府土地管理职能
应充分发挥公法中比例原则的积极作用,重构政府土地管理职能的角色。
适当性原则要求政府采用适当的行政手段对土地进行管理,而且对行政目标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政府要有意识的对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进行调整;必要性原则要求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应用的法律制度要对行政目标实现具有必要性,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相称性原则主要是政府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要让公民或组织的土地使用权与粮食安全、城市化建设达到平衡的状态。
2.3.1 加强对设施农用地的审核监管工作 农用土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对进行农用地建设的单位或组织加强审核,避免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设施农用地。在审核时,要严格审核程序。首先应判断审核人是否了解设施农用地的用途,如果在了解过程中发现有其他目的,一定要及时对其进行法律教育;在农用土地审批下来后,相关部门也要经常调查监督,以防出现将农用土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情况出现;最后,要合理利用和规划农用土地的规模,充分利用农用闲置设施,减少随意建设和土地浪费等情况。
2.3.2 发挥国土部门的引导作用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因此,国土部门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通过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措施,避免出现非法用地、亂占土地等现象。另外,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坚持科学用地,对农业用地进行分类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
2.3.3积极探索农村城镇化土地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的小城镇数量增多,因此,土地管理制度应根据我国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镇土地市场,既涵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也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改变以往传统的依靠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推进城镇化的约束,推动城镇化进程。
3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总结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积极重构,才能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制度的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雪阳.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土地科学,2013,(07):15-20.
[2]邵欣.浅谈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科研,2017,(02):85.
作者简介:王晓飞,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