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鹰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军的兵力从大约50万增加到86万以上,装甲部队大炮等火力也有了重大改善。长时间的休战使得我方后勤供应系统得以改善。敌军的总兵力只有54万多人。在双方对峙了数月之久的战线上,除东线基本上由朝鲜人民军坚守外,中线和西线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守,同时在这长达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山岭起伏,中朝军队又在劈山钻洞打坑道,易守难攻,只有中部“铁三角”的平康地区和西部开城一带有小块平原便于美国机械化运动。开城,这个朝鲜的古都,眼前是引来世界关注的停战谈判的所在地,不宜惊动。对于美国来说,只有中部的“铁三角”是理想的战场了。
“铁三角”位于朝鲜中部,紧邻“三八线”,是铁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简称,它形成了一个正面三角形,平康位于北端是三角形顶点,铁原、金化成了三角形一东一西的两个端点。如果把朝鲜半岛比喻一个人的话,铁三角地区正处在“这个人”的心窝。该地区也是朝鲜东西海岸之间交通枢纽的咽喉地区:北有东起东海岸的元山港,经过平康向西南方向直至西海岸之滨汉城的横贯东西的公路交通要道,南有自汉城经过铁原、金化而朝西北方向延伸至东海岸大津里的横贯西东的铁路干线。这一条公路要道和一条铁路干线正巧在铁原以东交汇处形成十字形的交通枢纽。尤其是横穿“铁三角”上中部的五圣山脉的主峰,它是中线的大门和制高点,而处于五圣山主峰之西在铁原和平康之间的西方山和晓星山之间的一道平川,又是易攻难守之地,便于机械化部队的运动。由于“铁三角”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铁三角”,谁就掌握着中部防线攻守的主动权。目前的战线就像一条曲曲弯弯的长绳,把“铁三角”地区从中劈成了两半,虽然敌军占领着“铁三角”底线的两个端尖——铁原和金化,但是,由于“铁三角”的顶端——平康和中部防线的制高点——五圣山为中国军队所控制,因此,敌军一方数十公里的纵深地区包括铁路干线、公路要道都处于中国志愿军的控制之下,尤其是在五圣山南麓的“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以及“阻击棱线”(即537.7高地北山)不仅是五圣山主峰阵地的前沿支撑点,而且突入敌军阵地,直接威胁敌军的金化防线。这两个山头不仅像刀刃般突入敌军防线之内,而且与敌军防线相距仅各为500米和100米左右,简直就像拳击场上的对手真是怒目相视,剑拔弩张了。
美国在频繁调兵遣将的同时,还大量调用当地民工加修敌阵防线上的钢筋水泥工事,同时加修了金化地区的道路和桥梁,并利用烟幕遮档向该地区运送大量物资器材。敌人为了蒙蔽我们,利用夜间增兵,白天再用汽车装载少量兵员,或在坦克上故意插上红旗,显眼地沿金化、铁原的公路西开,想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保持其主攻方向的突然性。敌人在金化以南地区及我军阵地前多次举行联合演习,不断组织军官察看我军前沿地形,并以侦察机进行反复低空侦察。
8月31日,为进一步查明我军前沿阵地的具体部署情况,敌人以1个连至1个营的兵力向我454.4东南无名高地、597.9高地进行多次战斗侦察。在597.9高地连续捕去我军3名哨兵,反复以地空炮火力轰击我军前沿陆地。
这一切表明,敌人在紧张地备战,准备向我军发動新的大规模的进攻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面对敌人在停战谈判中不愿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以及仍不断地施加军事压力的情况,我军一面在停战谈判中继续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面保持高度警惕,积极进行持久作战的准备。
敌人将进攻矛头指向上甘岭方向,公开的企图是:首先攻占我两高地,进而夺取五圣山,改善其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为后来进攻我平康以北地区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敌军称将要实施的这次进攻为“摊牌作战”,西方报界称为“金化攻势”,我方则称为“上甘岭战役”,战初称为“五圣山战斗”,“上甘岭战斗”。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主峰正南约4公里处一个不大的村庄。它的前面约700米处,还有一个小村庄叫下甘岭。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多次战役,敌我双方几乎在“三八线”上“拉锯”,导致这两个村庄早已成为无人区,有的村民去了南边,有的村民则来到了北半部。顺五圣山主峰分岔而下向南延伸的两条大山脉,把两个上、下甘岭夹在其中。战斗打响后,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在上甘岭的左右两侧,互为犄角。这两头山头总面积不过3.7平方公里,正面宽也只2.5公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是五圣山的天然屏障,是15军45师所辖135团主阵地前沿两个连的支撑点。
上甘岭所处的战略地位,敌我双方都很清楚。志愿军坚守五圣山,就可以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如果敌人夺取了五圣山,就从中线突破了志愿军的防线,在中央打开了一个缺口,进到平康平原,危及朝鲜整个战局。
15军参加整个志愿军全线大反击的同时,有决心誓死守住五圣山。根据战略部署,针对当前敌情,15军于1952年9月2日向军属各师及其配属的各炮团及时颁布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作战方案》的命令。1952年9月7日,节近中秋,15军发出《为粉碎敌人秋季攻势对全体指战员的号召》,提出要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大力开展瓦解敌军的政治攻势。
入秋后,五圣山前敌人换防。我们全师座谈会指出:“我们对敌要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开展政治攻势!美国鬼子过的圣诞节、感恩节。而朝鲜族的李承晚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也过端午节、中秋节。现在端午节已过,中秋节即到,我们抓住这个好时机,开展政治攻势。45师政治部根据上级指示而决定:在离敌人最近的135团1营1连的前沿阵地上,设立对敌广播站,开展对敌军的政治攻势。
9月上旬的一天,我团政治处守老营的技术书记刘永茂接到师政治部要在我团1连前沿阵地“设立对敌广播站”的通知。于是,由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姬诚、敌工干事赵润民带领,由1连抽出的几名战士,帮助师电教组把沉重的发电机抬上山,安放在交通沟的猫耳洞内,师电教组组长许均平带领师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金昌寿、邓忠坚、易启富、张国需等人把100瓦的扩音器安放在重机枪的坑道里,又从机枪射击孔里向左右前方50米处伸出两股电线,装上两个大喇叭,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
这时,由朝鲜人民军驻45师联络处派来两名年轻女军官协助对敌广播。她们由师政治部宣传科的一名女干事陪同,在师警卫连3名武装战士的护送下,来到设在五圣山主峰的135团指挥所。团长张信元、代理团政委工作的政治处主任冯振业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两位团首长让我带领她们从五圣山背后山腰的秘密小道来到了1连。这两名女军官,中尉姓金、少尉姓崔,大家就分别称她们金中尉、崔少尉。我们师团首长对她俩的安全很关心,师聂政委和团冯主任都特别交待,让她俩住在1连连部。
随后的一天师政治部的敌工干事带上两条大横幅和一幅画来到135团,约上赵润民来到1连,带上几名战士把宣传标语和画向敌方向挂了起来。接着两位女军官又开始唱南北朝鲜名歌进行宣传。因我军暂停了冷枪冷炮歼敌活动,敌人一听我方播出的朝鲜名歌,便拥到阵地上狂欢。美国担心部分士兵向我军来投诚,指令对我方的宣传设施进行炮击。
既然如此,不仿进行一次全线战术大反击。
1952年9月10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代政治委员甘泗淇、第二副司令员杨得志等三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请示。两天后,中央军委复电批准实施全线战术大反击。15军召集各师师长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分析了情况,制定了《战术反击作战计划》。
1952年9月18日,在沉寂达一年之久的241公里宽的“三八线”上千炮齐鸣,五次战役后的第一次全线战术大反击开始了!15军选定了反击契入我防线的注字洞敌军阵地。这一反击任务交由135团来担任,团党委派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姬诚到执行反击任务的二营进行戰斗动员,由我配合宣传。
参加全线战术大反击的有志愿军12军、15军、38军、39军、40军、65军、68军等7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共8个军向敌人60个目标发起77次进攻。
10月5日,反击进一步开始的第一阶段结束,各军都按照原作战计划,攻克了敌军阵地,共毙伤俘敌8300余人,其中美军2000余人。
但我42军曾一度攻击占领西线铁原敌方这个交通枢纽、主要军事补给线的马良山阵地,吃了敌人13000发炮弹的亏,伤亡423人,仅歼敌30人。38军接防后,调用182门火炮、100多挺高射机枪、17辆坦克配合夺取马良山高地。
然而,10月2日,38军一名文化教员谷中蛟投敌,使守卫马良山阵地的敌人惊喜交加。他们向上报告,调兵遣将,做好了应战准备。
38军经请示兵团批准后,与敌人的拼杀开始了。整整血战了9个日日夜夜,将敌人先后歼灭了9800人,而自己也伤亡了6700人,终于占领了马良山大部份高地。但战事紧急,38军来不及抢建坚固的地下工事,难以应对敌人调来的大批重炮群,再打下去伤亡更大,副军长江拥辉冷静下来后,经请示上级同意,撤出战斗,江拥辉向总部首长主动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而38军全体将士们憋着一肚子气总结了经验教训,希望能再次挥刀上阵灭敌雪耻。
(作者系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离休干部,抗美援朝战争经历者)
责任编辑:邓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