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富
摘要: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需要校外的教学实践基地作为支撑。百色学院在承担广西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在城区优质小学、城乡农村小学和定向培养的县(区)教育局建设一批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并充分利用了教学实践基地的隐形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现实教育教学场景等各种资源。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利用
2006年以来,湖南、江西、重庆、广西、河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然而,有研究者指出目前我国培养的本专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在不断退化,具体表现为“五不”现象,即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不安心于农村小学、不适应农村小学、不能与农村小学生融为一体、到农村小学不受欢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实践基地作为保障,职前教育阶段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
一、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离不开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支撑
首先,教师专业情意的养成需要持续的小学教育环境熏陶、文化浸润与实践感悟。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带理智性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教师成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是对自身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体现出教师对教育特有的理智之情与事业之爱,凝结着教师对理想的憧憬、追求与奉献。全科型小学教师专业情意对农村广大寄宿儿童及留守儿童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但是,教师专业情意作为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真实教育环境中通过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感悟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的。
其次,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需要与小学生长期保持接触、互动与交流。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具备“教什么”的本体性知识与“如何教”的过程性知识。全科型教师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社会、艺术、体育、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学以及教育教学的研究与管理等工作。这决定了全科型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多科性等特点,也就是要具备宽厚的自然、人文知识基础以及其他学科广博的、综合的知识,而不是系统掌握每门具体学科的高深知识。这种知识结构不同于分科型教师比较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不能仅靠大学系统的专业学科课程知识教学与短期集中实习而获得,小学各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及其“如何教”的过程性知识需要职前的培养,要与小学一线各学科在职教师长期保持接触、跟踪、了解、互动与交流才能真正领会和系统掌握。
再次,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在真情实境中反复训练与实践。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村小学小班制、复合班、包班制乃至边远农村小学一人一校、两人一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他们要承担几乎所有的科目教学,还要全面负责小学生成长的指导、教育和管理。这就决定了全科型小学教师必须比分科型教师具有更全面的专业能力,既需要具备与各门课程相对应的扎实的教学技能,又需要具备比较高超的管理技巧与育人艺术,既应具有耐心爱心,又应多才多艺,“特别是在艺术方面,最好能有所专长,能歌善舞,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富于爱心、童趣、亲和力与教育情意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通过“纸上谈兵”式模拟训练而成,需要在小学真实情境中反复训练与实践才能实现,因为课堂是教学技能形成的主渠道,实践是养成教师教育教學能力的关键环节,“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在教学实践第一线培养和成长起来的。”
二、基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在城区优质小学中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选择城区优质小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是因为:优质小学优美的环境、积极的氛围有助于涵养教师的专业情意;优质小学师资齐备,每个科目基本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各科目任课教师都“教有所指、教有所长、教有方法”,即熟知本科目的本体性知识及其“如何教”的过程性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优质小学教师整体素质高、能力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能力。通过不间断地到这些基地进行教育见习与实习,加深学生对小学各教学环节、教学中人际交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小学生个别与集体教育、学校管理等工作的具体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自我感悟、领会、实践、研讨与反思,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二是在城乡农村小学中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全科型小学教师就业去向主要是农村小学,选择城乡农村小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教育见习与实习,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参与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文体活动、学校运动会、文艺晚会、文体节目比赛、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校园文化建设、墙板报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基地小学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农村基础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积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感性经验,而且让他们在真实的农村教育工作环境中锻炼,获得更多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体验,进一步强化吹拉弹唱跳及“三字一话”(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锻炼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三是与定向培养的县(区)教育局合作建立稳固的教育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由于广西全科型小学教师实行免费定向培养,学生入学前就与相关县(区)签订了定向服务协议书,毕业后全部进入相应县(区)各农村小学工作,所以,与定向培养的县(区)教育局建立教育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实践基地,各县(区)教育局在思想上会高度重视、工作上也会给予大力支持。这种基地一般用于最后一学期的教育顶岗实习,把各实习生都安排到所定向培养的县(区)实习,由各县(区)教育局负责安排接受教育实习学生的具体学校,并提供教育实习所需办公场地和条件、落实好指导老师。通过顶岗实习,使实习生真正融人实习学校的工作中,比较综合地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现实习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的个人体验、具体教育情境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综合能力。
三、教学实践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充分利用基地学校的隐形教育资源
隐形教育资源在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教师专业情意的养成能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中,应特别注重教学实践基地隐形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一是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特殊的校园环境。基地学校场馆建筑、文体设施、墙板报以及花草树木等校园环境都是教育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与布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校园环境熏陶,对形成全科型小学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和谐的教育人格以及半儿童化的教育思维等专业特性具有春风化雨的作用。
二是发掘和利用实践基地各校的特色文化。每所基地小学在发展历程中都有自己的历史积淀及特色文化。这些积淀与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组织气氛、心理氛围、精神面貌以及学校成员共同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它以精神形态的方式弥漫于学校各个角落、弥散在工作各个环节,使校园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场,对每一个成员都产生着难以抗拒的效应。通过这样的文化浸润,对陶冶全科型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交往能力、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心理健康状况等隐性的专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三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在基地小学,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甚至是省级以上的特级教师,他们既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又具有科學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育人艺术。通过与这些优秀教师长期保持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不仅可以观察和感受到优秀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由内而外地自然投射出来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更快地领悟和掌握教学的规律和艺术,而且又能品味和体验优秀教师在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发展中收获的职业幸福与快乐,进而萌生对教师职业的崇敬、羡慕与追求。
(二)充分利用基地小学的人力资源
实践基地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也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与感悟。因此,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中,应让基地小学的教师广泛、深入地全程参与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聘请部分优秀的教师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让他们参与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听取与吸收他们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聘请小学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同时,吸收大量基地教师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的指导老师,并使他们与职前教师的学生一起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让他们全程参与常规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安排,并与高校教师共同完成对职前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
(三)充分利用基地现实场景
基地学校在全科型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中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职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全科型小学教师无论是常规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还是学生个别与集体教育、班级管理及各种教育力量协调的能力,亦或是教育教学研究等其它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真实的专业环境,就犹如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能力发展要到真实的医院环境锤炼一样。基地小学能够提供大量现实的教育教学场景、即时发生的教育问题、鲜活的现场教育案例。通过对基地学校这些真实的教育场景、问题及案例不问断地进行观察、研究、体验、实践和反思,使职前全科型小学教师从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