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莉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能渗入心灵,陶冶情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热爱流行音乐,却对音乐课并不感兴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手段日益增多,普及率快速攀升,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信息化教学并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PPT,播放一些图片、音视频之类资源,而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双边活动,促成应用对象的领域,是向好的方向发生转变和发展的过程, 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以下信息化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快乐学习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种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音乐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抽象,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韵律美、结构美和意境美,运用传统的方法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传说故事。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大多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资源,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多媒体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以其形象、直观、快捷、高效和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比如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如在课件简介乐曲内容时,让文字信息、音频文件和优美画面相映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几个顽皮的牧童,或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笛子,或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画面下方滚动展示意境说明文字,如此则较好地营造出一个调动想象、听觉、视觉活动的学习场景,使学生陶醉其中,加深了理解,激活了学习气氛。
又如,在学习欣赏新疆音乐的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新疆民族风情的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堂上也播放一些关于新疆地理位置、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视频文件,使学生对新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新疆塔塔尔族的服装、舞蹈特点和音乐风格,进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舞步练习。基础弱的可以进行模仿,舞蹈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创编,这样照顾到了全班同学,每个人都可以尽情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本、一台碟片机”——这是对大部分音乐老师上课模式的生动写照。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地听老师唱奏和欣赏录音机的音乐课堂感到枯燥、单调,教师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被打破,课堂教学不再以课本、老师为中心,教与学的外延不断扩大、加深,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方式的革新使得如今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灵动而富有生气。
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微课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教师的视野。在教育教学中,微课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技能的讲解和抽象理论的动态展示,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些难点、重点,制作微课系列,通过网络、微博、QQ群、微信群等途径发布,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师生也可在此平台上进行课前、课堂、课后的互动。
中职生普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都相对较弱,而“微”时代的悄然来临,以其互动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点,给解决了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如广泛运用微信的订阅号。老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建立音乐知识订阅号,有针对性地定时传播音乐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任何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徜徉在经典文字和精美图片的世界里,偶尔还能欣赏视频,用这种全新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学生乐于接受。
有条件的老师和学校,可以由音乐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开发建立音乐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网站可采用WEB方式,通过信息发布、资源管理、在线教学、在线测评、在线交流等互动模块,有效实现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课前课后都能够针对某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开展自学活动,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类专题学习网站选题较小,比较容易建立。
适当运用一些Flash动漫、知识竞答软件、各类仿真教学软件或是教学游戏软件辅助教学,或者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电脑模拟测试、课堂评价系统等,也是效果显著的教学手段之一。
例如在欣赏有关钢琴的音乐作品时,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能力真正弹奏钢琴,可以选择设置“电脑键盘钢琴”游戏这一环节,首先结合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示范讲解游戏软件操作方法,然后邀请同学根据琴谱在电脑键盘上操作,“电脑键盘钢琴”游戏软件的运用,让学生感到十分神奇,他们只需轻轻的敲击电脑键盘,就能“弹出”美妙的旋律,这让学生有一种收获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交互性强,为学生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打开了方便之门,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三、巧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特级教师洪宗礼曾说过一段话,读来感触良多。他说:“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五十平方米的课堂,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要有广博的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现在这些想法都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使用黑板、粉笔、乐器、挂图、录音机等多种设备,教师讲,学生听,繁琐而又耗时,往往手抄一段乐谱就要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时为了欣赏一段音乐又需要准备好几件乐器、挂图等,好似课前准备成了一个“运输队”。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运用好信息技术平台,设计、编制一系列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生动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挂图等。利用音乐软件模拟乐器音色,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讲解乐器结构;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会的实况;利用PremierePro剪辑一些学生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的“真容”再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可以说,信息技术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音乐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四、善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1.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便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理解。例如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普遍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时候如果适当地使用知识竞答软件,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可以营造紧张而又热烈的学习氛围,让简单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灵活生动。或者是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学习小锦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解开小锦囊来一步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乐于接受。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就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但是音乐又有其模糊性和想象性,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单凭声音让他们理解音乐还有些难度,如果再加上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把握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欣赏管弦乐《蓝色多瑙河》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了多瑙河沿途风光,并一路延伸至维也纳金色大厅内,学生边听边看,在水波荡漾的异国风情图像中随着音乐展开联想,这样通过直觀音乐形象,让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完美结合,使音乐由抽象变具体,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音乐的精髓,感悟音乐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更大可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堂里,可以欣赏经典的、流行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倾听、辨别以及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声音,并通过设置相关的音乐活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肢体、语言、日常用品、专业器材自由的演绎音乐,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的世界。
如学生学唱北方民间音乐《对花》,并用简单的手绢舞进行歌表演,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华北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资料,再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有场面感的实景表演录像,这样学生学起手绢舞来,比光看课本中的插图和老师的表演,容易多了,学生们表演得特别起劲,现场气氛很快达到高潮。这类音乐活动,并不要求动作有多标准、多规范、多优美,关键的意图是让学生敢于、乐于、善于用自己的身体全身心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本身已经具备较好的音乐舞蹈功底,则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剧本、音乐等素材,进行相关创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SONAR软件制作,进行配器,让学生自己来欣赏自己的“作品”,效果非凡。无论是情感的体验,还是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乐器的搭配等,都可发挥学生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整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予学生更大的音乐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了音乐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用音乐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