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贤与安徽省立图书馆

2017-05-06 12:25江贻隆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

摘 要:吴景贤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任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员六年间,在正常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写下了40多篇百万字关于安徽书院教育、讴歌气节名士、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以及图书馆和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是一位研究型的图书馆工作者。

关键词:吴景贤 安徽省立图书馆 安徽书院 爱国主义

西华师范大学吴景贤教授,生于1910年2月,原名吴尚礼,安徽合肥人。1926年,从安徽私立湖滨中学毕业,1927年1月,任职合肥私立养正小学,私立湖滨中学。1931年3月应聘安徽省立图书馆,任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员,负责馆藏杂志的选购兼图书馆书刊的出版。1932年9月,担任安徽图书馆协会监察委员,1932年10月加入中华图书馆协会。嗣后,任流通股主任。1937年下半年,抗战军兴,因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务停顿而离职。

吴景贤在图书馆的六年里,兢兢业业,仔细选购杂志,并负责杂志登记、分类、装订、典藏工作和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月刊和安徽省立图书馆丛书出版发行工作。在安徽省立图书馆订阅的数百种杂志中,他将杂志分为26类陈列与收藏,范围包括普通刊物、社会经济、图书馆学、政治党务、国际外交、教育、史地、宗教,公报、校刊、文学艺术、农矿水利等类。这些杂志中,含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杂志》《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和《学生杂志》等大型杂志,自创刊号起齐全。其中公报类有中央政府各院部公报、本省各机关公报亦很富足,是重要的历史参考资料。

在安徽省立图书馆丛书中,组织《安徽省立图书馆书目》第一期中文书目,出版和发行,包括《社会科学类》《总丛宗教哲学类》《语言文学类》《科学美术类》《历史地理类》《儿童用书类》。

吴景贤任流通股主任,工作有条不紊。他负责图书借阅规则的制定,把普通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借书室、本省文献室、日被阅览室、巡回书库各项工作领导得井井有条。并负责每天对进馆的读者进行统计,撰写《安徽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简表》,分析读者利用图书情况。1933年底,他与安徽省政府保安处袁传璧科长一道,前往寿县追讨朱家集郢都故址出土的文物717件,交由安徽省立图书馆珍藏。

在图书馆六年里,吴景贤不仅是图书馆工作的践行者,也是一位安徽文献和历史研究者,笔耕不辍,写下了40余篇百万字有关安徽书院、金正希研究、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以及图书馆和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大大提升了安徽省立图书馆学术品位。

一、撰写安徽书院沿革志,称扬书院教育的成就

“阐发安徽文献”是安徽省立图书馆《学风》杂志办刊宗旨。吴景贤黾勉勤力,立足安徽地域文化研究,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依据省府州县志中的资料,结合教育局有关书院的调查材料,对安徽各县的书院进行了细密的爬梳,形成文字《安徽书院志》,分五次发表在《学风》杂志1932年第2卷第4至第8期上。吴景贤对安徽历史上269所书院进行了系统地钩稽,包括书院地址、建置及变迁,院名变更、兴毁修葺,部分书院之考课、教学、祠祀与经费来源等,意在“祖述文献,开创新学”。[1]6

载于《学风》第2卷第8期的《安徽书院沿革考》是吴景贤对安徽书院的沿革进行考证专文。他得出的结论是宋代是安徽书院的初步发展时期,北宋颍州太守欧阳修始建西湖书院,朱熹建歙县紫阳书院是安徽较早的书院;元代安徽书院渐趋于官学化;明代安徽书院经历了跌宕起伏,经历了沉寂、兴盛到禁毁的过程;清代是安徽书院全面繁荣时期;清末废科举,安徽书院出现了新局面,利用书院改建成学校,各府较大的书院改为省立中学,位于各县较大书院,改为县立中学或县立中心小学。书院经费大多改为学堂资金。书院的书籍,或为其他教育机关保管,如敬敷书院的藏书,归于安徽省立图书馆,太平县天都书院藏书归于太平县立民教馆保管。

徽州历来重视书院教育,明清时期,歙县的紫阳书院、休宁的海阳书院和洋川毓文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书院,是徽州教育发达的重要津梁,为徽州文化的繁盛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当中国未举办新式学校之时,书院就是我们的学校。”[1]6吴景贤的《紫阳书院沿革考》考述了安徽歙县紫阳书院600余年历史,他指出:安徽的书院,以地域而言,当属徽州最为发达,“其中赫然树一徽帜,讲习心性微言,宗主理学家法,衍流六百余年,几与书院制度相终始者,……皆无有逾于歙县紫阳书院者。” [2]1他的《洋川毓文书院考》文章,发表在《学风》1937年第7卷第4期,文中对毓文书院亦是称誉有加。旌德洋川毓文书院,是乾嘉时代安徽方面的一个大书院,颇能代表一时的学风,“为清代有数之重要学府”[3]1由此可见,安徽书院教育办得成效显著,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吴景贤的这些文章对安徽古代书院教育作了系统的考察,对于研究安徽教育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丰富了教育史书院史内涵。

二、歌颂金正希等名士,以励气节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侵凌,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之际,由于抗敌御侮的需要,学界掀起金正希研究高潮。1935年,全国各界代表人士70余人选出了包括金正希在内的安徽三十先贤,安徽省立图书馆将他们的生平学行编成了《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初稿》,目的让国民读后受到启发,如“明之季世,内政荒乱,外患迭乘,左光斗之排斥阉奴,金正希之舉义抗清……或以高节风励于当时,或以大勇自拔于浊世”。[4]1吴景贤亦借助《学风》平台,配合省馆发表了四篇研究金正希的长文,即刊登在《学风》杂志第5卷第1期的《金正希之抗清运动》,第5卷第6期的《金正希之地方自卫》,第5卷第8期的《金正希之学术》和第5卷第9期的《金正希之思想研究》,全面叙述金正希抗清活动与学术思想,讴歌金正希极富安内攘外的经世才能,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英雄。其忠烈与史可法比肩,古文与归有光齐名,可以跻身韩愈柳宗元之列,历算则为徐光启推崇,至于桐城文学、皖南考据学都有先导之功。

继表彰前贤休宁金正希之后,他在《学风》1936年第3期发表《复社名流吴次尾》一文,歌颂另一位安徽乡贤贵池人吴次尾忠贞爱国,协助复社创始人张溥主持复社事务,草拟《留都防乱公揭》,讨伐阉党余孽阮大铖的壮烈举动。因为吴次尾的积极参与,复社这个在明末有较大影响的文人社团,质变为企图复兴传统人文精神,挽救明政府于危亡的政治团体。吴次尾在复社后期实质上起到领袖与感召作用,张溥、张采复社之人,多数“皆极重气节操守。南明士气之激昂慷慨,复社诸君,实为之先,而次尾尤为其中杰出人物”。[5]15

他在《学风》1936年第7/8期发表的《宋明学生运动两大领袖陈东与张溥》,肯定陈东与张溥领导的学生运动“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以他们运动发生的动机而言,同是鉴于内忧外患之日亟,各秉正义。”“对当时社会政治有很大纠正与挽救。” [6]2

最终,吴景贤笔下的三位英雄陈东、金正希和吴次尾都英勇就义,他们的昭昭名节却永垂青史。吴景贤这些文章,旨在弘扬先贤事功,表彰安徽文献,激发民族情感,达到“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爱国爱乡的教育效果。

三、以爱国爱乡为中心,进行历史研究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柱石。”[7]21《学风》集中发表一些紧密关联时局、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文章。吴景贤身在书斋,心忧天下,头脑是清醒的,他在《读刘译<荒木贞夫全告日本国民书>》一文明确指出,日本这个国家和世界上的其他各国迥然不同,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自始至终贯穿一颗侵华的野心,“九一八事变”则是这种野蛮行径的开始。吴景贤肯定了刘文典的《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译文“对于我国的目前社会……实有唤醒群众的伟大力量。”“现在日本的政权,名义上虽拥护了一个天皇,实际上完全操纵在军阀手里。”[8]771931年底至1932年初,他相继在《学风》杂志发表《日本并吞东北的政策》、《中日问题的国际情形》、《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抗日救国运动中国民应有的外交认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人更多地了解日本这个民族,警醒国人“知道日本统治者的意见、政策和野心”。《对日外交学生运动纪》一文清醒的认识到:“当此倭奴肆逞,国际无公道可言之时,危亡迫于眉睫,国脉几将难保。”[9]7

吴景贤是继胡适之后较早开展对吴敬梓研究的学者。《学风》1933年第1/2期合刊上发表的吴景贤《吴敬梓及其社会观》,肯定了《儒林外史》的社会意义和作品地位。“皖南徽州朴学、皖中桐城文章和皖北全椒文学,三者并举,互相媲美,才算适当。”我们把《儒林外史》“当做一本封建社会的历史去读,也很相当”。“我们看过《儒林外史》,便会知道他所认识的社会,乃是阶级的不平等社会。”“《儒林外史》是一部运用写实的方法,讽刺的态度,以整个社会为描写对象,具有社会意义的文艺作品,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10]1

《安徽文献述略》對当时安徽通志馆牵头编印《安徽丛书》、安徽通志馆编纂《安徽通志稿》、安徽省立图书馆收集安徽地方志以及安徽文物收藏与考古发掘情况进行简明的介绍。

吴景贤在《学风》杂志1937年第5期发表了《明清之际徽州奴变考》,对明清之际爆发于徽州黟县歙县休宁的仆佃武装起义斗争,进行了专题研究。文中涉及了明清之际盛行于徽州仆佃制的部分内容,这也是学术界研究徽州仆佃制的早期成果。

《学风》杂志1934年第6期发表的《六二运动始末》是“六二运动”的完整记录。“六二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之后第一次爆发在安徽的大规模的反封建军阀及其政权的群众运动。该文是对十三年前安徽教育史上发生的“六二运动”的完整记录,是丰富而又宝贵的文献资料。

《一九三二年之中国学潮》,学潮的发生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我们只有利导着学潮向着反抗帝国主义的一条路途出发。”[11]23

另外,吴景贤在安徽省立图书馆期间还撰写有《图书馆与中学生》、《图书馆与青年修养》、《杂志的价值及其分类管理法》、《全国图书馆现状调查》、《图书馆界的新转变》、《安徽省立图书馆二十一周年纪念会纪》图书馆方面的系列文章,还有九篇《评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论文提要》和《一九三一年之中国教育》、《陈东原著“中国教育史”述评》等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未刊稿《安徽省立图书馆与革命运动的关系》、《安徽省立图书馆与寿县出土的古物的关系》。

吴景贤教授1996年离开了我们。他在安徽省立图书馆勤勉工作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许的和缅怀的。

参考文献

[1] 吴景贤.安徽书院志(一)[J].学风,1932(4).

[2] 吴景贤.紫阳书院沿革考[J].学风,934(7).

[3] 吴景贤.洋川毓文书院考[J].学风,1937(4).

[4] 安徽省立图书馆.安徽先贤传记教科书编纂经过[J].学风,1935 (第五卷合订本).

[5] 吴景贤.复社名流吴次尾[J].学风,1936(3).

[6] 吴景贤.宋明学生运动两大领袖陈东与张溥[J].学风,1936(07/08).

[7] 江贻隆.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的文献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4).

[8] 吴景贤.读刘,译.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J].学风,1933(10).

[9] 吴景贤.对日外交学生运动纪[J].学风.1931(12).

[10] 吴景贤.吴敬梓及其社会观[J].学风,1933(01/02).

[11] 吴景贤.一九三二年之中国学潮[J].学风,1933(01/0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蕴与践行
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真情
浅析新时代爱国主义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没有“小题大做”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贯彻理性的教育原则
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