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强+张洁
【摘要】文章解读了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中国古代经典的家训代表著作《袁氏世范》。其内容涵盖了亲戚和睦,家庭温馨的构筑之道;修身正心,立身处世之道;治家有道,家业管理的行为规范。对当今中国的道德重建与传统承接亦颇可资鉴。《袁氏世范》中优秀的家训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在嘈杂的今天更好地反思自己,重振孝道,重新出發。
【关键词】袁氏世范;袁采;睦亲;处己;治家
《袁氏世范》一书原名《训俗》,为宋代袁采所著。其字君载,生卒年不详。约为南宋高、孝宗时期人物,曾官至监登闻鼓院。时人称其“德足而形成,学博而文富”。《四库全书提要》评价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所以砒砺末俗者极为笃挚,明白切要,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足见此书的地位与时代影响力。作为中国古代家训经典,这部书从睦亲、处己和治家三个方面入手,主讲家庭人伦、亲族和睦、为人处世、正己修身、治家有道、诚信经商等内容,全书内容针对性强,情感真挚动人,剖析问题入情入理,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达到了其“厚人伦而美习俗”的教化目的,对现代社会亦是颇可资鉴。
一、亲戚和睦。家庭温馨的构筑之道
《睦亲》一篇中,分析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弊端、害处,并总结出父母及子女、夫妻和兄弟等家人族属之间应该如何处理家庭纠纷,维系好家庭关系的经验准则。书中多次写到家人的相处应该贵在宽容,作者从多个角度向我们讲述了怎么才能去构筑一个美满的家庭。
1、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性不可以强合”,“处家贵宽容”,袁采在书中多次提到家人相处应该将心比心,有了矛盾应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对方的苦衷,居家贵在宽容。春秋时有鲍叔荐管仲,心胸宽广的鲍叔牙有智人之名,他可以不计较管仲的过去而坚持把他推荐给齐桓公,而桓公用宽容的心态,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在管仲成为齐国的相国之后,齐国也从一个弱国成长为春秋前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曾经立场对立的人尚且能一笑泯恩仇,更何况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更不该将隔夜之仇常记心间。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周围的人或事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变得完美,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与生俱来或是后天养成的缺点,让人深恶痛绝却又是怎样都去除不掉的。然而如果彼此都不能忍受对方的缺点,家庭关系势必会破裂不和,但是双方若能秉持宽容之心,在对方的言谈举止之中发现其好的一面,而不要总是关注其让自己恼怒的地方,那么家庭气氛一定能够变得温馨和睦。
2、忍得一时,成得一世
“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这可以说是一条经久不衰的真理。许许多多的小吵小闹,最后甚至演变为一场无法收拾的祸事,究其原因,也许只是一点鸡毛蒜皮的琐事,但就是因为双方都不愿忍下当时的一口气,为了一时的面子之争,就有可能做出会让自己后悔一生的决定。六尺巷传奇、将相和等故事都告诉我们,有时候退一步并不是让自己显得软弱,而是为他人的言和提供一个台阶,为解决问题制造一个契机。
忍得一时才能成得一世,那些在无尽的愤怒中也能够保持理智,在别人的嘲笑谩骂中也能沉着冷静的人,往往才是笑到最后的。“父兄不可辩曲直”,要想家庭和顺,就不该凡事都要与自己的家人争个高下,对不同的声音静心倾听,有不好的地方要徐徐改之,不要总是表现的忍无可忍,急火攻心的模样,怀着风平浪静的心,才能迎来海阔天空的情。
3、对上岂可不孝,对下决不可偏
“百行孝为先”,孝在古代是上至君王也必须遵守的准则,或许父母与子女偶尔会闹些矛盾,但是隔辈人之间有些无法调节的代沟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家出生和成长的时代不同,有些在下一代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固有思想确是被上代人奉如圭臬的,而一些被下代人推崇备至的却是上代人眼里的大逆不道。然而不论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与长辈有多大的隔阂,常怀孝心,做到“顺适老人意”还是应该秉持的原则。像王祥卧冰求鲤,闵子骞单衣顺母等家喻户晓的故事,真的可谓是孝感天地。
而小辈尽孝的同时,作为长辈,也要知道小辈的人生是自己的,不管是苦是甜,是春风得意还是荆棘满布都应该让他自己去尝。宝黛之恋便是因为长辈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最终演变成一场揪心的悲剧。当一份好意不被接受,若还要强加于人,只会让彼此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裂痕。
二、修身正心,立身处世之道
《处己》中讲的则是如何“修己身,正己心”。从立身、处事、言行、郊游之道等角度展开,深刻阐述了为人处事应该秉持修身向善,克己持德的原则。
1、勤学好问,知错能改
“人之智识有高下”,每个人不是生来便能出口成章,落地成才的,或许人与人之间是有着一些天分上的差别,但也有很多人通过后天的将勤补拙,仍能追上,甚至赶超那些徒有天分,却不知努力为何物的人。“知耻近乎勇”,明白自己的过错,且有勇气去直面并改正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在人的一生中,或大或小,我们都会犯过一些错,但是犯错误并不可耻,也不可怕,最糟的是犯了错误仍然强词夺理、我行我素,不知悔改。浪子回头,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行为。
2、世事无常,随遇而安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的人认为这是失败者用来安慰自己的话,但不可否认,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谁又能知道人生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没有远见的人才会去嫉妒此刻风光无限,而去鄙视讥笑人生正处于低谷中的人。所以,千万不要被一时的表象所蛊惑而去任意欺凌这一刻比你弱小的人,因为你永远也无法猜测这个人以后的命运,即使是跌入泥潭的人,也可能会有跃过龙门的一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有真正能做到宠辱不惊,直坠深渊仍能谈笑风生,波恬浪静时也能看到风狂雨骤的人才能体会到“随遇而安方为福”的处世真谛。
3、不骄不纵,不卑不亢
古时是一个极其讲究礼法的时代,三纲五常,礼不可废。但也有的人,虽守礼,却不能一视同仁,待之如一,对有权有势的人就恭敬礼貌,卑躬屈膝;而对贫困势弱的人却是趾高气昂,颐指气使。殊不知,“礼不可因人而异”,真正有礼的人是绝不会因为富贵或贫贱就对他人区别对待的。即使功成名就也不傲慢骄纵,即使寄人篱下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言谈行事中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与人交往,如果经常舍其长处而揪其短处,那么与人相处的路上必定荆棘满布。相反的,如果能够宽容地看待他的短处而尽力发掘其长处,就是一辈子相交也可以安然无事。拜为上卿的蔺相如在面对大将军廉颇的挑衅时,坦然处之,终使得心高气傲的廉颇背负着荆条前来请罪。是廉颇的宽容让将相得以和睦,国家得以强盛。对待他人就该常怀宽容之心,但是对待自己则应该严格自律,就像古时就连帝王也会有罪己诏,只有时时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严律己宽待人”是交游路上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治家有道,家业管理的行为规范
《治家》的内容就相对广泛,涉及到持家兴业的各个方面,公平交易、诚信经营,甚至连依法及早缴纳赋税都有提及,足可见袁采思想上的成熟和超前。
1、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起家之人,生财富庶,乃日夜忧惧,虑不免于饥寒。破家之子,生事日消,乃轩昂自恣,谓不复可虑”。兴家立业者,往往日夜操劳,忧患饥寒,所以能生财富庶。守成者持家,往往无所约束,居安不能思危,致使家道中落。所以治家之人即使身处安乐舒适的环境中,也仍然不能忘记时刻要思虑周全,谨防危险。在僻静之地,要聚众而居,而“穷盗勿追”则是讲在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也要讲求法度,千万不要得理不饶人,痛打落水狗。
2、公平交易,友爱邻里
俗话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靠得近的邻居可以在你急需人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助你,如果事态紧急,离得远的亲戚朋友再想赶过来援助你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要“和睦邻居以防不虞”。而与人交易也要秉持公平之心,如果在交易中欺瞒诈骗,趁人之危,强买强卖,一段时间或许有利可图,但时间一长必会为人所不齿,到时失了人心,交易也难再做起来。即使以后有悔过之心,也很难会有机会可以重头再来,被欺骗过的人们也不会再来相信你,所以与人买卖,还是应该公平合理,不要贪图一时的蠅头小利。
四、结语
除以上内容之外,《袁氏世范》中还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与继承的优秀家训文化,而其中的孝道文化更是现今这个老龄化社会急需去传承与发扬的。梁治平先生在《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曾指出“传统的东西只要发挥得当,就会变成现代化的创造性因素”。在如今正处于转型阶段的现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社会上出现大量独生子女,而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造成了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的过重压力。而法律则在家庭道德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往往会弥补由此形成的真空,但是目前的有关孝行的法律保障制度比较欠缺,所以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显得尤为重要。孝,仍然是当今社会中,法律不可取代的一种道德约束。这也就需要我们更好地让传统的家训文化,让我们的孝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