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军实施战略转移传递重要情报的人

2017-05-06 14:56诸葛凹
党史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科瑞金情报

诸葛凹

1934年初,在几次围剿红军遭受失败之后,蒋介石又一次亲自出任“剿匪”总司令,并在庐山召集了有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主席和军长以上指挥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他公布了自己请德国顾问精心策划的“铁桶围剿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拟动用150万大军,包围以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包围圈半径距中心瑞金只有150公里,同时在包围圈内构筑火力网和碉堡群;一旦包围完成,便每日向瑞金推进1.7华里,且每推进1华里就修筑一道铁丝网,每10华里处再修筑一道碉堡阵线。计划每月向纵深推进50华里,修筑30座碉堡阵,使得火力能够交叉封锁;如果兵力不够,可随时动用美国军用卡车运送部队。在包围圈没有形成之前,派出12个师的兵力与红军纠缠,迷惑红军,争取完成包围圈的时间。

事实上,早在会议开始之前,蒋介石的这个“铁桶围剿计划”就已经在施行了。而如果这一计划得逞,红军将陷于绝境,真正无路可走了。

蒋介石自认这个方案具体严密,各部队位置部署、武器配置、攻击日期、进攻路线、联络信号和口令等等,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印了几大本,上印“绝密”字样,编以序号分发给与会人员,并明确宣布泄密者格杀勿论。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即便如此缜密,这个计划还是落到了中共特科人员的手中。

原来,会议召开时,庐山防区的保安司令莫雄被钦点参加会议。这个莫雄是共产党早年的朋友,原是孙中山的侍卫队长,在国民党军队中还任过中将师长,与蒋介石及蒋身边的陈诚、薛岳、杨永泰、康泽等人的关系都很熟悉,同时也与中共的叶剑英、贺龙、陈赓、李克农等人关系密切。尤其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革命后,他同情和认可共产党,曾几次表示要参加中共特科,并且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周恩来和李克农的策划下,他服从中共特科的安排,继续潜伏在国民党的重要部门,秘密为中共工作。

1933年底,莫雄被蒋介石委任为江西省赣北第四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德安县县长。于是,他专门找到中共特科,建议将一批特科骨干安排在其手下工作。此次参加蒋介石召开的这重要会议,他深感此举事关重大,于是回到他的司令部所在地德安后,马上联系在身边工作的中共特科成员,也是他最信赖的好友项与年,建议马上把这一情报传递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央苏区。

项与年比毛泽东小3岁,比周恩来大2岁,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投入周恩来领导下的特科工作,多次参加特科的重要行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

接到莫雄冒着生命危险搞来的情报,项与年先是利用一架简陋的发报机及时向位于赣南的党中央发出情报。可因为是明码密码混用,以防被敌人破获,不敢太直暴露内容,因此导致对方回复“无法看懂”。于是,项与年决定亲自将情报送到中央苏区。从德安到瑞金约有1000多华里,其间要经过八九个县市,不仅高山阻隔、河流纵横,敌人还设置了多重关卡,而每个地方的守军还都是不一样的部队,盘问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为此,项与年用特种药水将绝密文件的主要内容写到4本学生字典上,利用自己能讲福建话、客家话、广州话、潮州话的特长,扮成教书先生出发了。可是过了南昌之后,敌人的盘查越来越严,项与年几次差点被搜身或被扣押。此时,项与年深深感到,个人的生死不足惜,贻误了党中央和红军的战略准备才是大事。于是中途他利用原来的关系,找到一些地下党员协助,连夜用药水将字典上的情报转写到薄纱纸上,然后藏进布鞋垫层里穿在脚上继续前进。为减少与敌人关卡的接触,熟悉江西地形的项与年昼伏夜行,专走偏僻山路。

临近瑞金,项与年眼看敌人搜查愈紧,稍有疏忽就会功亏一篑,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对自己十分残酷的决定:他悄悄钻进山林僻静处,用一块石头敲掉了自己的4颗门牙,再将衣衫在树干上磨得破破烂烂,把头发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凭著满脸鲜血、蓬头垢面、目光呆滞的叫化子模样,项与年“疯疯癫癫”地向敌人的哨卡走去。国民党兵看到这个满脸污秽,身上散发着腥臭味的疯叫花子走来,都感到恶心、讨厌,纷纷端着枪轰他快走,谁也懒得去盘查他。

就这样,项与年终于及时将情报送到了在中央苏区周恩来手中。

如果说,此前中央“三人团”在是否撤离、何时撤离的问题上还有些犹豫不决,此刻则立即下定了必走的决心,因为蒋介石的“铁桶围剿计划”实际上已经开始实施,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

应当说,莫雄和项与年的这份重要情报,对于挽救党中央、挽救红军起到了关键作用。红军因此秘密撤离,直到突破了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才发现红军已经转移,他精心设计的“铁桶计划”落空了。八万红军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之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搞情报的同志是立了大功的!”

建国后,莫雄曾担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等职务,晚年写的《我与共产党合作的回忆》《莫雄回忆录》等,都记述了这段历史。1956年国庆节,他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叶剑英元帅和李克农副总参谋长专门宴请了他。1980年,他以89岁高龄安然去世。

项与年后来继续在上海、香港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改名梁明德。解放后曾在辽宁省担任建设厅、监察厅副厅长,“文革”中受到冲击和迫害。晚年回到老家福建龙岩,1978年去世。

项与年早年在延安与习仲勋相识,并一起在关中分区党委和绥德地委共事,习仲勋为书记,项与年为常委,二人结下深厚友谊。1996年,《山路漫漫——项与年的革命生涯》一书出版,习仲勋亲自为此书作序,其中写道:项与年最为辉煌的一页,就是他和战友在获得蒋介石庐山会议“剿共计划”后,毅然装成乞丐、敲掉门牙,穿越层层封锁线,日夜兼程把情报送到中央苏区,把系及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情报送到了周恩来手中,从而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项与年与儿子项南失散30多年,而且彼此都已改名,经过戏剧性的曲折查询,父子才在1953年得以团聚。项南在“文革”中也饱受折磨,“文革”结束后曾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父子两人的传奇经历,曾被项南的女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项小米写成《英雄无语》一书,该书荣获第八届解放军文艺奖并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书中的相关情节被改编进影视作品《英雄无语》《江南锄奸》等。

猜你喜欢
特科瑞金情报
中央特科的三种营救方式
新车情报
俄副总理辞任世界杯组委会主席
穆特科:俄罗斯体坛的操盘手
俄体育部长晋升副总理
奥瑞金面临成长瓶颈
密码情报
交接情报
味蕾上的瑞金之红
情报不翼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