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安办”

2017-05-06 13:15朱进
党史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安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

朱进

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直属机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后方连接前线的重要纽带,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志安办”领导机构成立

1950年10月,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事处在安东(今丹东)市成立。后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将驻安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事处与驻安东志愿军各兵团办事处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简称志安办),任命范凤岐为志安办主任兼政委,于耀亭、唐永杰为志安办副主任,编制为正师单位,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志安办司令部下设机要科、通信科、作战科及一个警卫营;志安办政治部下设宣传科、保卫科及入朝人员登记签证办公室;志安办后勤部下设行政科、工程科、民运科、运输科(负责车队)、卫生所及留守处幼儿园和招待所。

志安办领导机构组成后,立即展开了守护抗美援朝运输生命线的安东鸭绿江大桥和安东火车站;护送志愿军领导到朝鲜志愿军总部;保障国内通讯与朝鲜战场联络畅通,将中央领导的指示及时传达给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指挥机构;负责接收国内各族人民捐献的慰问品、慰问信,并适时送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负责登记所有入朝志愿军指战员名单,保留登记人员档案,为登记人员办理入朝手续和签证;采购日常生活用品运送到朝鲜前线部队;接待祖国各地赴朝慰问团,并护送他们到朝鲜慰问志愿军等一系列工作。

保卫后方交通运输线畅通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不断深入,志愿军部队所需的大量物资和给养大部分都要经过安东市运送到朝鲜,因此,安东火车站和鸭绿江大桥即成为志愿军交通运输的生命线,而志安办担负的正是保卫安东火车站和鸭绿江大桥交通运输线的重任。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因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高射炮部队又少,所以连接中朝两国的两座鸭绿江大桥经常遭敌机轰炸,其中一座(现鸭绿江断桥)于1950年11月8日被美军从中间彻底炸毁;同时安东火车站也经常遭美军飞机轰炸。为此,志安办后勤部工程科的战士与驻安东志愿军高炮部队、安东铁路抢修队员密切配合,用鲜血乃至生命保卫安东鸭绿江大桥及安东火车站。志安办战士常常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抢修被炸坏的鸭绿江大桥。为防敌机轰炸,当时安东市夜晚实行灯火管制,有时夜里志安办抢修大桥的战士们只能在没有灯光和不能用手电的情况下,对大桥被炸坏的部分进行抢修。每当看到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大桥中间的国界线,情不自禁地回头向祖国告别时,抢修鸭绿江大桥的志安办战士都会在心里对他们说,祖国人民等着你们凯旋归来。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安东鸭绿江大桥及安东火车站在志安办与其他兄弟部队及安东铁路部门的保卫抢修下,始终保持通车,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护送志愿军总部首长入朝

护送志愿军首长安全到达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总部工作,是志安办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安办指战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圆满完成了安全护送志愿军首长到朝鲜前线的任务。

在护送工作过程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志安办主任范凤岐带队护送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入朝。为了使邓华与率先过江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尽快会面,護送邓华的车队驶过鸭绿江大桥后,没有随大部队前行。当时邓华乘坐的是一辆苏式嘎斯-51吉普车,坐在副驾驶位置,范凤岐和两名战士坐在后座,邓华的随行车队跟在后面。车队在朝鲜境内行驶不到20分钟,就遇到美军飞机漫无目标地狂轰滥炸、俯冲扫射,邓华乘坐的汽车尾部被一枚流弹击中,坐在后坐的范凤岐只觉腿部热乎乎的,但他来不及多想,立即命令司机加快速度。又行驶了20多分钟,只听一声巨响,一颗炸弹在邓华乘坐的汽车前面不远处爆炸,司机头部被弹片击中当场牺牲,汽车发动机也被炸坏无法行驶。范凤岐当机立断,马上让邓华换乘另一辆护送车。直到这时范凤岐才发现自己腿部受伤,旁边坐的两名保卫科战士在流弹击中汽车时已经牺牲。

1951年2月,彭德怀司令员回国参加军委扩大会议后第二次入朝及1952年4月从朝鲜回国治病都是志安办护送的。在不断护送志愿军首长的过程中,志安办总结了一套护送经验。一是夜间开车护送时,采取先开车灯快速行驶,然后立即关闭车灯行驶,让敌机找不到目标;二是志愿军领导乘坐车辆的位置顺序,必须随机与护送车队调换。

1953年4月,在护送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入朝过程中,正赶上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后方。当时护送车队入朝后,杨勇乘坐的汽车排在护送车队的第三位。范凤岐看到美军飞机不断投弹,考虑到炸弹投下会有个向后的小斜度,根据以往的护送经验,他命令护送车队临时调换顺序,将杨勇乘坐的车调换到最前面。等将杨勇安全护送到目的地后,范凤岐发现护送车队少了一辆车。一了解,范凤岐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范凤岐在将杨勇乘坐的车临时调换顺序后不久,排在第三位的护送车就遭到了敌机轰炸被炸毁,车上的战士全部牺牲。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安办先后护送的志愿军总部首长还有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李志民、陈赓、杨得志、杨成武、王平等。

担负对过江部队的宣传鼓动工作

志愿军后续出国作战部队主要是在安东过江。这些志愿军部队出发前,以团为单位(部分分散的部队以连为单位)普遍召开誓师大会,因此,志安办还担负起了对志愿军过江部队的宣传工作,包括写标语、口号、欢送词,组织乐队,印发传单,到鸭绿江边对过江部队作鼓动工作、拍摄宣传照片等。

志安办的另一项宣传工作,就是负责接收国内捐献的慰问品、写来的慰问信,并及时送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各族人民纷纷给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捐赠慰问品,写慰问信。志安办接到这些慰问品、慰问信后,全部送到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手中。

志安办政治部宣传科除了完成在国内的宣传工作外,还要到朝鲜前线开展宣传工作。随着“联合国军”被俘人员增多,战俘营急需英语干部。根据上级指示,志安办政治部宣传科懂英语的大学生被派到朝鲜平安北道碧潼战俘营协助俘管处工作。此外,志安办还要到前线给战士们做宣传工作,利用战斗间隙,教战士们如何使用英语日常用语喊话,加强志愿军对敌的政治攻势。

朝鲜停战后的志安办工作

朝鲜停战后,志安办的工作更重了。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直接过江入朝,不需要办任何手续。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朝鲜成立了海关,国内人员入朝都要办签证登记手续,来往必须要有证件,志安办还在朝鲜新义州建立了通关联络站,有急事的同志可以到新义州后补办手续。

据志安办司令部机要科报务员杨佩佳回忆:停战后志安办的工作量非常大,祖国一批批慰问团赴朝慰问;部队整编制频繁换防,有从朝鲜回来的也有去朝鲜的;还有国内家属要求到朝鲜探亲的,都需要通信科和朝鲜联系好后,志安办后勤安排车接送。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由于赴朝人员太多,志安办还申请了一辆专列火车,每天在中朝之间往返一次。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志愿军开始陆续撤军。迎接志愿军归国的任务成为志安办的主要工作。志安办政治部负责写欢迎标语和宣传工作;后勤部负责安排回国部队的临时食宿;后勤部民运科负责组织安东市民和文工团员在车站欢迎凯旋归国的志愿军,并負责把祖国人民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各种慰问品发送给回国的志愿军指战员,让他们感受回到祖国怀抱的温暖。1953年9月2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代表全国人民慰问在反抗侵略,保卫和平事业中建立伟大功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会议推选贺龙为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总团长,总团下设8个总分团。慰问团还有由全国40多个剧团组成的文艺工作团,约3100人,几乎包括了全国著名的主要剧种和这些剧种中最负盛名的演员。其中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新凤霞、言慧珠,马连良等。

由于战争中敌机对朝鲜的轰炸,朝鲜几乎找不到完整的楼房和较大块平整的场地。为此,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领导决定,将由多个剧团组成的文艺工作团演出场地设在安东市,部分志愿军团、营以上干部和伤病员,分批到安东观看演出。志安办负责接待慰问团的工作。

根据上级领导要求“热烈、安全、周到”的指示,志安办主任范凤岐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并进行了具体分工。后勤部负责慰问团食宿“周到”,政治部宣传科负责演出“热烈”,保卫科负责演出“安全”,准备时间仅有3天。

为了在“热烈”上做文章,宣传科没少动脑筋。宣传科的王光廷负责写标语,其他同志用红纸扎花,把演出会场布置的非常漂亮。最让宣传科伤脑筋的是每场演出给演员献花。当时安东已是深秋,加上敌机狂轰滥炸后,全市找不到一朵鲜花。范凤岐只好让汽车队出车到安东附近的郊区县找鲜花。经过大家的努力,鲜花是找来了,但也只够扎10束花,名演员那么多,又是演出好几场,远远不够用。最后还是联络员和慰问团商量出一个“台前接花,后台还花”的办法。为确保演出期间这10束花不凋谢,范凤岐要求民运科副科长贾志贤和一名宣传科年轻女战士负责,想尽办法确保演出时鲜花不凋谢。贾志贤仍记得那时条件艰苦,只能是每隔几小时用嘴含清水向鲜花喷洒,每天还要放窗台见阳光几分钟后再拿到阴凉处,小心翼翼地呵护鲜花到演出开始,这才算松了一口气。

保卫科负责的“安全”更是重要。当时虽已停战,但美国及李承晚集团仍不断制造事端,派遣特务搞破坏、探军情、放冷枪。保卫科做了细致周到的警卫安全方案,范凤岐和其他领导多次到演出现场检查安全工作,以确保贺龙总团长和慰问团全体成员的安全。

后勤部在负责慰问团食宿“周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安东市的机关、团体、学校和市民由于几乎全部疏散到了外县和农村,市里剩下的全是空房子,找不到任何可用的招待设施。幸好最后在安东市委党校找到了些桌椅,志安办后勤部的战士就把这些桌椅拼在一起当床,从志愿军总医院搬来一些干净的被褥铺在上面,解决了慰问团“宿”的问题。“食”的问题就地解决,安排在志安办的食堂吃大锅饭。虽然食宿简陋,但慰问团的同志都非常满意。

演出地点设在安东市劳动宫礼堂,有千人座席。慰问团演出开始前,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三分团领导致慰问词,志安办主任范凤岐代表志愿军致答谢词,代表全体志愿军对慰问团来安东演出表示谢意。

在安东的慰问演出原计划演5场,可最后一场的那天晚上,场外突然聚集了数十辆汽车,且喇叭同时响起。一了解,原来日夜奔跑在中朝运输线上的汽车兵,两边都看不到演出,要求能在国内满足他们的愿望。梅兰芳知道后,决定为英勇的汽车司机们加演一场,司机们欢呼雀跃。后来,在支前模范的强烈要求下,慰问团又加演了一场。

这次演出不仅让志愿军指战员大饱了眼福,同时也开了“四大名旦”同台演出的先河。这些名角在内地演出有很高的收入,而这次慰问演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在慰问团演出期间,志安办的战士们加强警卫、周到服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直到慰问团离开才松了一口气。

志安办在丹东仅存的一处遗址

志安办汽车修配厂旧址位于丹东市振兴区三道沟,现为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在丹东仅存的一处遗址。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相差极为悬殊,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尤其是战争初期,志愿军后勤运输力量十分薄弱,运送物资的车辆经常遭“联合国军”飞机轰炸、扫射,损失、损坏相当严重。为了加强志愿军后勤运输力量,减少损失,1951年上级决定把东北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班的多名战士调到志安办,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办事处汽车修配厂”,专门负责汽车修理工作。志安办的战士和东北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班的战士在没有厂房与设备的艰苦条件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露天作业,夜以继日地加紧维修被敌机炸坏的汽车,并及时送往前线。

1954年12月31日,根据上级指示,志安办汽车修配厂与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二修理厂合并,于1955年4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安东汽车修配厂”,厂址设在安东市郊三道沟伪满时期的“安东机械厂”旧址(今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南厂)。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了支援安东市经济恢复和发展,1956年志安办将汽车修配厂移交给了安东市政府,组建成立了“安东市国营汽车修配厂”,同时志安办还安排一批修配厂的业务骨干转业到该厂,以加强汽车修配厂的技术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修配厂更名为丹东黄海汽车公司,现发展为丹东黄海集团公司并确立了黄海客车品牌。

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从朝鲜撤回国,志安办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安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
局部与真相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会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
漫画幽默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系统性应用探究
安东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及意义分析
滑雪初体验
领悟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