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诞生的东北抗联歌谣

2017-05-06 13:14李兴濂
党史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杨靖宇抗联歌谣

李兴濂

歌谣是透视民族心灵的窗口,最直接形象地表达时代脉动和人民的心声,是历史真实可信的记录。东北抗日联军在与日本帝国主义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了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戎马倥偬中创作了大量抗日歌谣,传遍白山黑水,响遍林海雪原。这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抗联歌谣,是抗联将士满怀义愤的怒吼,是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宣言,是抗联艰苦奋战的生动写照,表达了东北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心,极大地激励和鼓舞抗日军民保家卫國的斗争勇气。东北抗联歌谣不仅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烽火历程,也承载着不屈的东北人民荡气回肠的绝地呐喊。她是东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英雄乐章,是血与火、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气吞山河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不屈象征,她是抗战文化中一枝争艳夺目芬芳四溢的奇葩!

激发抗战的嘹亮号角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沦陷。日寇的野蛮侵略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东北父老乡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民族存亡的最危急时刻,中共中央、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组成抗日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东北各阶层民众群情激奋,各地抗日义勇军迅速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战浪潮,拉开了中国抗日斗争的序幕,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东北老百姓对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给予高度赞扬与信任。“共产党有主张,领导群众把日抗。延安发来抗日兵,大军发来千百万。老白山里扎下营,神出鬼没游击战,吓得鬼子发了懵。汉汗走狗转了向,百姓个个喜盈盈。”歌谣表达了东北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信赖,也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发挥的历史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东北大地处处点燃抗日烽火,民众纷纷拿起武器,投入抗联队伍。《参加抗日联合军歌》:“大家齐心参加抗日联合军,他也愿去我也愿去共同打日本,勇敢冲锋努力杀敌大家都齐心,打倒日本推翻‘满洲把走狗擒,到那时‘满洲政权归我们。同胞们坚决勇敢去斗争,团结起来万众劳苦工农弟兄,飞机大炮化学武器都不怕,死不投降决不出卖坚决反抗,雪国恨报我国仇是我主张。”《起来,东北的男儿》:“坚如铜铁勇如猛虎,东北的男儿呀,千里平原万里山岭,杀敌的好战场,起来起来热血沸腾家乡的男儿呀,下定决心握紧拳头,冲杀向前方。”《赶豺狼》:“一根呀棒儿呀两尺长,姐在溪边洗衣呀裳,红叶儿落在溪水呀里,不知呀漂流到何方?叶儿叶你别忙,奴家有话托你寄情郎,你若是见了情郎面,就叫他呀收拾行李早还乡,大家一齐呀赶豺狼!”

像这样号召人们拿起武器参加抗联队伍的歌谣还有许多,如《一致团结打日本》《儿童抗日》《少年儿童团歌》《小姑娘从军抗日》《杀敌上前线》《送夫去抗联》等,展现了东北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父送子、妻送夫去抗联当兵坚决抗战的踊跃场面。这些歌谣成为激励百姓抗战的嘹亮号角,在唤起民众爱国热情、激发斗争勇气、坚定必胜信念、拥护抗战主张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有力地壮大了抗联队伍。

浴血奋战的壮丽画卷

在东北这片辽阔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露宿于深山密林,出没于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众抗战的决心。在这抗战的滚滚烽烟中,产生了许多粗犷有力、曲调激昂,歌颂抗联将士奋勇杀敌的抗联歌谣,成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鼓舞士气,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

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受到东北民众的赞扬和信任。“别看鬼子多,一死死一窝,别看抗联少,个个是英豪。”人们把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比作精忠报国的杨家军:“杨家将,杨家军,杨家兵将骨头硬,别夸当年杨家兵,且看今日杨司令。杨家将,杨家军,个个抗日好榜样,上阵杀敌赛猛虎,鬼子一见就投降!”《歪把子》这首歌谣歌颂了抗联战士英勇善战,夺取敌人歪把子机枪事迹:“歪把子,日本造,抗联大军缴来了。歪把子,嗓门高,对着鬼子嗷嗷叫。歪把子,到咱手,吓得鬼子直发抖。歪把子,手中攥,打得鬼子血糊烂!”

东北抗日联军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军需供给非常困难,绝大多数的军需靠从敌人那里缴获,抗联的武器装备就主要靠缴获的战利品来解决,用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消灭敌人。《专打鬼子后脑勺》:“大盖枪,南洋造,鬼子送来抗联要,端起来,把准瞄,叭勾,叭勾,专打鬼子后脑勺。”东北抗日联军作战勇敢,缴获较多,从创建后基本是人手一件武器,基本全部换上当时比较先进的日制“三八式”步枪,并有相当数量的轻、重机枪、迫击炮、无线电台等装备。歌谣记录了抗联的抗战功绩。《“三八枪”、小钢炮》:“‘三八枪、小钢炮,全是东洋鬼子造,如今抗联缴过来,打得鬼子嗷嗷叫,打得鬼子嗷嗷叫。”

1937年10月抗联11军建成,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东北老百姓唱道:“‘十大联军十万人,抗日救国一条心。步炮联合除倭寇,铁骑纵横扫妖气。但愿民族获解放,白山黑水庆升平。”《高粱出了苗》描绘了抗日战争的火热场面:“高粱出了苗,炸了大铁桥;高粱拔节长,炸了飞机场;高粱红又红,炸了鬼子营。”在东北抗联队伍中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队伍——少年铁血队,是由抗联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亲手组建,在极其艰险的战争环境中锻炼成长。《铁血队,名气大》:“铁血队,名气大,鬼子闻名心害怕。林中路旁埋地雷,漫山遍野开红花。鬼子来扫荡,准啃铁西瓜。”

抗联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他们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寒冬无棉衣,酷夏蚊蛇咬。抗联歌谣有很多是反映艰苦军旅生活的。《游击乐》:“高山昂首看天晴,足履白云听雨生,游击独有苦中乐,战士到处皆扎营。南北峰连三千里,东西军挥八面风,给食每随征程尽,乐将米和野蔬烹。”《一张马皮度春节》:“兴安雪后到寒林,战能相逢话笑闻。征夫阵地度春节,马皮佳肴传让频。青松影伴高风士,篝火光耀子夜魂。试问人间肉食者,知否深山受饥人。”抗联战士有时缝桦皮做鞋,都能乐观地唱出:“抗联做鞋不用线哪,树皮做鞋底,树皮做鞋面哪,穿上‘皮鞋跑得快,能过万水和千山,能过万水和千山。”像这样的歌谣还有:“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森林是家乡,火堆是亲娘。”“喝口天池水,长双飞毛腿,扛起红缨枪,去打日本鬼。”“铺着地,盖着天,霜露当衣穿,风雨当饭餐,为了打日本,再苦也心甘。”“名字叫抗联,家住长白山,住的石头洞,睡的石头板,穿的树皮鞋,吃的野菜饭,心比烈火红,志比铁石坚,抗日救祖国,恢复我江山。”这些歌谣充分反映了抗联艰苦的露营生活和饱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抗联将领十分重视文化宣传的教育鼓动作用,适应斗争需要亲自动手写作,对抗联歌谣的产生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东北抗联歌谣中大量鼓舞士气的作品大都出自抗联将领之手,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等,都创作过许多慷慨激昂、激励士气之作。1932年,杨靖宇初到磐石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南满32军游击队,为争取团结各方面反日爱国力量和帮助他们掌握游击战术要领,写了一首《四季游击歌》,其中充满团结作战、乐观向上的爱国激情,很快就在南满大地传唱开来。1936年抗联一军第一次西征,取得了摩天岭大捷,消息传来,杨靖宇在汤泉边兴奋地写下了《西征胜利歌》。李兆麟作词的《露营之歌》,描写了抗联部队一年四季的露营生活,歌词气势磅礴,真实地反映了东北抗联艰苦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抗联将士们豪迈的气概、高尚的情操、坚毅的决心以及乐观的情怀。此外,李兆麟还创作过《长白山歌》,赵尚志创作过《从军歌》,周保中创作过《红旗歌》《联合歌》。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这些作品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抗战队伍中许多指战员也结合斗争生活创作歌谣,如《抗日联军英名贯九州》《豪气壮山河》等抒发了抗战将士誓死光复祖国的豪迈气概。这些抗联歌谣,充分展示了抗联将士坚定的政治信念、家国情怀、乐观精神和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战斗风貌和英雄气概。

瓦解敌营的锐利武器

为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联部队非常重视对伪军的争取教育和分化瓦解工作。《千万别上鬼子当》《捉汉奸》《满洲士兵自叹》《满军哗变歌》《劝满洲士兵歌》《劝伪军士兵反正歌》《告伪满军》《满洲士兵觉悟歌》等歌谣在争取和分化瓦解敌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满洲士兵自叹》中,通过一个伪军深夜在岗楼的叹息哀怨,道出他的忧愁:“浩月当空明如昼,满洲士兵自叹在岗楼,手扶枪杆泪儿流,哎咳哎咳呦,思想起来犯忧愁。自从日本占了东三省,维持现状把敌投,哪知投降更是不自由,哎咳哎咳呦,身上受苦心中还担忧。日本鬼子下来讨伐令,不分昼夜就得跟他走,冰天雪地食宿在外头。长官甘心当走狗,拿着士兵当马牛,士兵打仗他在后头,哎咳哎咳呦,挣下功劳他把大烟抽。共产党喊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那知枪子无眼睛,看你伤情不伤情。”周保中领导的抗联第五军将歌谣《对亲日士兵反正歌》用风筝传到河对岸伪军驻地去,伪军士兵偷偷藏起来互相传阅:“亲日士兵兄弟们哪,眼看那立了春,大家提精神,何不反正杀敌人,别在梦中睡沉沉。日本鬼子是仇人,占满洲杀众民。日本鬼子心太狠,用苛捐剥削人,夺取政权他为尊,巧使劳苦兄弟们。日本鬼心太狠,抢掠烧还奸淫,处处欺压中国人,亡国仇恨似海深,赶快起来反正吧!”抗联用歌谣向伪官兵、伪警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同时釆取缴枪不杀、不打骂俘虏,受伤医治,愿意回家发给路费等优待宽大政策,使很多伪军整体哗变,投向抗联队伍;还有的暗中为抗联传递情报,筹集物资。

1936年,抗联一军三师师长王仁斋率领200多名战士在清源县砬子山与伪军遭遇,双方僵持不下,战士们在师长带领下对伪军发起宣传攻势。战士们又是喊口号又是唱歌谣,向伪军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指出日本侵略者是中国人的共同敌人,号召伪军起义。战士们唱的歌谣中有一首《口号歌》极具鼓动性:“同胞们,‘满洲士兵们,你们想想吧,我们为什么?完全是为的救中华。问你们,是不是中国人?赶快哗变吧,枪毙教官,与我们共同打敌人。打出去万恶日寇,推翻‘满洲国,革命成功,万古美名留。”在正义之声的感召下,伪军连长命令停止射击,亲自到抗联阵地,要求参加抗联。王师长考虑到伪连长家属的安全问题,劝其回去,嘱其只要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就行。伪连长深受感动,回到阵地后,暗地派人给抗联送了1000多发子弹。

军民情谊的真挚颂歌

在东北抗联歌谣中,有相当数量是歌颂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作品,如《人人心里向抗联》《欢迎抗日军》等。从不同侧面,栩栩如生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抗联发自内心的拥戴和支援,热情讴歌了抗联子弟兵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如《进屋喝碗热豆浆》:“山脚下,小河旁,门前有棵老白杨,抗联打仗进山里,别忘我家老地方,有朝一日打此过,进屋喝碗热豆浆。”《绿绿瓜蔓一条根》:“绿绿瓜蔓一条根,百姓和抗联一条心。不分军,不分民,一心一意打日本。”歌谣艺术地印证了东北抗联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抗联歌谣中,还有很多是反映百姓对抗联将士的尤衷热爱。歌谣《数星星》:“白山顶,数星星,一颗一颗眨眼睛,抗联队,出英雄,英雄多过满天星。杨司令,数头名,穷人心头一盏灯。”沦为亡国奴的东北民众,把惨遭日寇蹂躏的东北看作是漫漫黑夜,抗联队伍就是那漆黑夜幕下“穷人心头一盏灯”。在辽东游击区流传着歌颂杨靖宇的歌谣:“洋湖沟,山连山,山中有位活神仙,小鬼敢踏半步山,大仙一显圣,小鬼全玩完!杨司令,活神仙,日本鬼,侵略咱,你敢来到洋湖沟,保你个个死得欢!”《抗联军,铁打的汉》:“太子河两岸英雄多? 英雄多,论英雄? 论好汉,英雄好汉数抗联。抗联军? 铁打的汉,渡江登山不怕难,冲锋陷阵如猛虎,决心恢复我河山。”

东北抗联在日寇重兵盘踞的险恶环境中战斗,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寇相比,他们没有后勤,没有补给,除了靠战场缴获来补充外,完全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使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战士们在前线英勇杀敌,百姓们在后方积极支援前线后方:“乒乒乓乓机关枪声响连发,诸位战士勇敢坚决把敌杀。冲锋陷阵先激机枪后把大盖拿,绑起日本抽出钢刀再把他们杀!诸位英雄前方杀敌先冲锋,后方工作还有我们老百姓。你使连珠我使大盖大家齐行动,打倒日本推翻满洲夺回东三省!”

在抗联活动的游击区,老百姓不仅为抗联提供给养,而且为抗联站岗放哨,通风报信。儿童年纪小不引人注意,他们就成了抗联的编外小哨兵。《别看年纪小》:“别看年纪小,个个本领高,白山顶,去放哨,见了鬼子影,三棵白桦齐放倒!鬼子兵,进屯找,哈哈,抗联队伍早就没影了。”生动地刻画出东北儿童的机智、勇敢又童心未泯的可爱形象。

东北民众不顧被敌人抓去坐牢的危险,坚持送衣、送粮给抗联部队,这在歌谣中都有反映。“妈妈做鞋底,闺女做鞋帮,送给咱抗联,穿上打东洋”,“抗联兄弟又饥又苦,快把粮食背上山”抗日联军与当地人民结成了深厚情谊,民拥军,军爱民,人民热爱子弟兵:“年三十,月黑头,巧遇抗联过山沟。挡住小分队,拽住不让走。荞面饺子野猪肉,糊米水,葡萄酒,都把亲人炕上扌周。吃碗饺子喝口酒,迎来新,送走旧,军民同心驱日寇!”纯朴的歌谣,道出了人民与抗联的鱼水深情。

缅怀英雄的崇敬之情

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英雄相继殉国后,民众传唱的歌谣有《杨靖宇将军之歌》《悼赵尚志将军》《李兆麒将军之歌》《烈士纪念歌》《追悼歌》等,深切悼念烈士,充分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英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1940年,东北百姓得知杨靖宇殉国的消息十分悲痛,他们用朴实的语言怀念将军:“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杨靖宇将军之歌》:“松花江水流不停啊,不灭日寇气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啊,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濛江泊子树林密啊,树林里面扎下了大营。英雄们流洒血和泪啊,反满救国打日本,松花江边杀敌人啊,抚松道上出奇兵。伪满的宪兵白来送死啊,红袖头子不中用,消灭了那汉奸李寿山啊,打死了走狗王永诚。秋毫无犯纪律好啊,百姓感谢杨司令。杨司令来爱人民啊,挨冻受饿不灰心,共产党员里出了模范哪,中华民族大英雄。苦战了八年没有接济啊,荒山里牺牲了杨司令,一片忠心贯日月啊,留得万世传英名。”

《悼赵尚志将军》这样唱道:“跃马东土计鸿猷,赴汤蹈火关山难收,辗转苦战十余秋,踏遍三江气贯斗牛。啊!啊!啊!踏遍三江气贯斗牛。塞外游击风雨稠,指点三军力挽九洲。还我河山志未酬。梧桐一战遗恨千秋。啊!啊!啊!梧桐一战遗恨千秋。”

抗联歌谣具有丰富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以爱国主义、敢于斗争为主旋律,粗犷激情,豪迈正气,有其艰苦性、民族性、地域性,为东北独创。她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的是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东北方言土语,听得懂,记得住,很快到处传播。抗日将士在战斗中、操练时、行军中、宿营时唱;儿童们在站岗和游戏时唱;民众在送粮的路上唱;妻子送郎参加抗日联时唱;二人转演员在抗联密营里唱……东北大地到处传唱抗联歌谣,唱红了东北大地,唱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猜你喜欢
杨靖宇抗联歌谣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甜甜的歌谣
捉蛐蛐儿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联英雄赵尚志
杨靖宇: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将军
读歌谣画添画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