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指导:新高考时代学校变革的新趋向

2017-05-05 08:38董新良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职业指导心理

文|董新良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18年开始,包括山西省在内的全国多数省份将陆续进入新高考时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为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开展高中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到2018年9月,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和生涯规划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学校教育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高考时代,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指导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养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然成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学生指导解读

现代意义上的学生指导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指导”,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与教学、管理并重的现代学校三大职能之一。在我国,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学生指导指学校针对学生在学业、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全面、系统的咨询与服务,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其实质在于通过职业指导、学习指导和心理指导“三位一体”式服务,认识学生、发现学生,进而塑造学生。

(一)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又称职业生涯规划,指在客观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升学考试、专业选择、职业定向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规划未来的能力,实现最大限度的人职匹配与自我完善。

职业指导主要包括自我认识指导、职业定向指导、职业规划指导以及职业技巧指导等方面。其中,自我认识指导即引导学生对自身兴趣、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做出全面分析,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职业定向指导是指引导学生在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最佳目标;职业规划指导是指帮助学生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及自身性格特质,确定合理的行动策略和措施;职业技巧指导即从求职方法、气质形象、口头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中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学业发展与职业理想树立的关键期,但中学生普遍对自身和社会认识不足,在就业与升学选择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他性。此外,新一轮高考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制度,“3+3”自由选择模式对学校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潜能与素养报考科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学阶段开展职业指导,应尽可能利用当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对学生兴趣潜能和人格特质等进行科学测评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身优势和不足,发现自身潜能与兴趣,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树立终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即以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为依据,通过应用有关学习研究的基本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其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指导通常包括学习目的指导、学习心理指导以及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学习目的指导即引导学生以全面认识自我为前提,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为参考,制定合理的学业发展目标和阶段性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习角色转变;学习心理指导是指根据不同学习活动的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坚定的学习意志;学习方法指导是指通过知识获得、巩固及应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自主策划、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确立高效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表现出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态度与动机不明确、学习策略与方法不科学、学习情绪不积极等问题。在中学阶段开展学习指导,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内化的学习动力机制,全面了解学习过程、认识学习规律以及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心理指导

心理指导是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和教育理论,在人际交往、情感意志及挫折适应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辅导与咨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心理指导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其他相关活动。

在中学阶段,学生心理指导主要包括青春期与性心理指导、情感与意志指导、人际交往指导、人格指导及生活指导等方面。青春期与性心理指导即通过传授性生理及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及婚恋观念;情感与意志指导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与意志力,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自身情感与行为;人际交往指导即在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人际吸引力及排斥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格指导即引导学生客观了解自身个性特点,建立科学的自我认识;生活指导是指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与休闲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中学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意志、个性与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紧张、青春期闭锁心理、消极挫折适应、情感障碍及网络成瘾等容易成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极易引发校园暴力、自伤自杀等失范行为。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指导,既要满足普通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也要关注各类特殊群体或个体心理和行为表现,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学校学生指导对策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学校工作思路和角色转变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成为初高级中学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从学生发展和学校育人工作的规律来看,学生指导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联动、协同合作的系统工程。做好学生指导工作,需要学校尽快完成由管理到服务、由命令到沟通、由被动到主动、由碎片到整体的学生指导角色转变,积极探索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学生指导制度,增强学生指导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

首先,应统筹规划,建立职业指导、学习指导和心理指导“三位一体”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实现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度融合和渗透,为学生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多样化的咨询与服务。当然,利用常态化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优势,将学生指导中的各项任务渗透到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层面,也是学生指导工作开展的基本选择。

其次,应针对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和班集体三类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指导,建立团体动力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第一,关注学生个体,构建多元的师生互动方式,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学生指导的起点。学校可借助脑科学测评技术,客观分析学生兴趣潜能及人格特质,统筹学生潜能激发、选课指导及职业定向等问题。第二,关注学生群体,引导各类非正式群体发挥积极作用。第三,关注班集体,发挥班组织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

再者,学校应逐步建立以政教工作人员、班主任、导生为主体,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指导队伍。第一,依托政教工作人员,协调组织学生指导工作,促进学生指导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目前,多数学校的学生指导工作主要由政教处或德育处承担,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学校应强化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服务意识,积极协调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等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指导中的教育作用。第二,建立“导师制”,依托班主任和教师,实现“精准指导”。一方面,在现有班级管理基础上,可尝试由科任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行政班建制不变的前提下,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方面出发,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实行分层教学和指导,使各类学生都得到适性、适度的发展。第三,建立“导生制”,发挥“同辈群体”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从高年级学生群体中选取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导生”,既有助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又可以调动高年级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积极同辈效应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职业指导心理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心理感受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