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峰 邓国军 郭元友 李罡 杨朝星 赵大伟
摘 要:从保山国家木薯试验站引进新品种(系)10个,以当地的主栽品种红鳝尾(主体遗传为南洋红)为对照,对文山南亚热带中高海拔河谷山地(海拔1100 m左右)进行木薯新品种(系)引种观察鉴定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观察鉴定分析与调查评价,基本掌握了各参试品种(系)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性状,为今后文山南亚热带中高海拔河谷山地的木薯种植品种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木薯 品种 生物学特性 经济性状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的东南角,东与广西百色毗邻,南与越南的河江省接壤,是东南亚“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和新高地,全州除海拔18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外均可种植木薯,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处于“桂西—滇南”木薯种植的优势主产区(即北纬24°线以南的南亚热带生态气候区),且种植地域多为低热河谷山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而这些栽培地带的土壤贫瘠、耕作粗放,缺乏应有的科学种植理念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水平,从而造成文山木薯种植的单产偏低(平均鲜薯产量为1000 kg/667 m2左右),远不能满足文山木薯加工业的生产需要。为了推动文山州木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人们对木薯生产的再认识,加大木薯育种攻关和产业化开发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我们针对文山木薯生产种植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有价值的新品种(系)来开展试验示范,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文山州南亚热带中高海拔(1100 m左右)河谷山地生态气候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系),为当前文山木薯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新品种(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设在麻栗坡县麻栗镇盘龙村(海拔1129 m)和马关县南捞乡南捞村(海拔1140 m),土壤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无前作(冬闲)。
1.2 参试品种
供试新品种(系)共10个,主要是近几年广西及华南地区相关科研单位选育的苗头品系和已在全国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新品种,设当地主栽品种南洋红或红鳝尾为对照种。参试品种(系)名称分别为华南124、华南205、华南6号、8号、9号、H360、H680、桂热4号、新选048和HU50-Ⅱ。
1.3 试验设计
试验木薯于当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下种,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11个处理,但不设重复。小区为3行区,行长10 m,行距1.0 m,小区面积30 m2;每1个品种(或处理)栽插30株,株距1.0 m,单本斜插,四周设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
试验地选择地力均匀、肥力中等且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地块,管理要高于当地的生产水平,改粗放式种植为集约化生产,即在下种前试验地要犁耙1次,然后整平,并按规格起垄;同时每小区施用有机肥50 kg、复合肥(N、P、K比为1∶1∶1)1.5 kg作基肥,下种后30~60 d进行追肥,即每小区施用尿素0.5 kg、复合肥1.0 kg、氯化钾0.5 kg,并结合中耕薅除1次。试验过程中不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1 生物学性状的观察
生长发育期间对各品种(系)的株型、株高、茎粗、分枝分叉、发根还苗性和抗逆性等进行田间观测记录。株高为从地面到茎杆顶端生长点的高度,茎粗为距离地面15 cm处的测量值,抗逆性包括抗旱、耐寒以及抗病虫害等。
1.5.2 生长量与经济性状的测定
收获时,每个品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5株进行块根数、茎杆重量、鲜薯重量和理论产量的测定。试验数据不进行方差分析,只采用加权平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与抗逆性的比较观察鉴定
根据各参试品种(系)形态特征的对应观察,并结合表1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对比得出:HU50-Ⅱ、华南124、H360、桂热4号和红鳝尾等5个品种(系)的全生育期相近,均在270 d左右,为中晚熟品种;而H680、华南205、华南6号和新选048等4个品种(系)的全生育期在240 d左右,为中熟品种;华南8号和华南9号2个品种成熟最早,全生育期210 d,为早熟品种。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桂热4号、红鳝尾的萌芽性和发根还苗性一般,生长势不够强,地上部分生长旺盛,但地下部分的积累不够,体现了一定的热带遗传本性和自然退化性;而华南124、HU50-Ⅱ和H360等9个新品种(系)除了个别少数田间生物学特性有所区别外,其他绝大多数生物学性状的表现均十分相似,不但充分体现了遗传本源的固定性,同时也表现出环境影响下的不稳定性和应变性,主要反应在品种(系)的整齐度和抗寒性方面。
2.2 生长量与经济性状的测量对比鉴定
从表2可以看出:以HU50-Ⅱ、华南124、H360和华南205等为代表的外引新品系和自育新品种的单产均在3000 kg以上, 且表现出株高适中、茎杆粗状、分枝较高及单株结薯数较多的丰产性状,比第2对照红缮尾(单产1920.0 kg)增产66.0 %以上;同时通过田间生长量的调查结果得出,11个参试品种(系)中鲜薯量产量最高的是HU50-Ⅱ(单产为3616.0 kg/667 m2)、最低的是华南9号(单产1685.3 kg/667 m2),比第1对照华南205(单产3187.7 kg/667 m2)增产的品种(系)有HU50-Ⅱ、华南124(单产3528.0 kg/667 m2)和H360(单产3338.7 kg/667 m2)等3个,而除华南9号以外,其他9个新品种(系)均比第2对照红鳝尾增产,增幅为8.9 %~88.3 %。
3 讨论与评价
木薯良种是文山木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木薯良种应该具有高产稳产、淀粉含量高、适应性广以及其他优良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华南124又名薯王,该品种发芽力强,出苗快,生长迅速,叶片厚而浓绿且寿命长,光合作用效率高,株高适中,株型紧凑,结薯集中且浅生平展,块根粗大均匀,产量较高。该品种的重点生物学性状是:适应性强,耐旱抗寒,生长势强,常绿晚衰,淀粉积累较好。
HU50-Ⅱ最早由广西木薯研究所从泰国引进并审定,其品种特性主要表现为:生长势强,茎杆粗状,分枝角度大,四周结薯,薯条粗大均匀且浅生易收获,适宜相似气候生态环境条件下肥力一般的土壤种植,如在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地上种植,容易造成植株徒长或倒状,从而影响产量。
H360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近几年选育出来的第三代中国木薯新品系,除个别环境固定性生物学遗传特性外,整体表现较为优越。主要体现在:生长势较强,抗病能力强,分枝部位高且分枝次数少,株型紧凑,叶色浓绿且晚衰,植株生长后期的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较为充分。
华南205又名细叶木薯,最早自菲律宾引入,因其广适性很早便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高产工业型品种,该品种自然选择性较强,田间生物学性状与经济生长量的综合表现优良,在云南及文山等这些新品种更换迟缓的薯区仍然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潜力。
最后,试验有2点需要着重说明:一是华南9号为食用型品种,因为种性生物遗传的原因,产量便不会太高;二是华南6号、H680、新选048、桂熱4号和华南8号等几个新品种(系)的生物学性状已基本稳定,只是因为环境效应型遗传习性的影响,在文山南亚热带中高海拔(1100 m左右)的河谷山地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