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红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笔者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根据钢结构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职业能力,创建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该专业“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含义
所谓“一个依托”是指依托各种资源,例如,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三个对接”是指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与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高职生身份与企业员工对接有效对接。专业教师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学院开发了两门核心课程“钢结构识图与制图”与“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其内容的开发从结构图样的识读开始,到结构构件的制作与安装,再到最后结构的总装以及涂装,与钢结构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学生还可以通过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零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建立复合式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采用“2.5+0.5”模式,即将高职三年的学习分为2.5年在校教育和0.5年在厂创业实践教育两部分。专业骨干教师通过调研、走访等多种方式,了解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所需的技能要求。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以钢结构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归纳教学领域,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
在第六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创新创业。如果第六学期末,学生的创业活动还未结束,学校为学生保留学籍,鼓励学生继续创业,实行弹性制学籍管理。
三、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企业锻炼的机会
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各类实训基地,服务于学生的各项实训。学院钢结构专业已经与杭萧钢构、龙士达钢构、天津豪钢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所,同时为学生配备了企业教师,以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训内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已建的实训基地,为钢结构专业学生提供的创业机会,學生的专业素质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多途径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第一,应针对不同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在第一学期,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法定假日,通过参观企业、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创业的初教育;第二学期,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三学期,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与工人一起作业,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从实践中获得创业之本。
第二,通过为学生创建校内外创业基地,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机会。例如,可以为学生开辟一条服务街,开设店铺以及二手交易市场等途径,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低成本、见效快的项目,体验创新创业的乐趣,从创业中获得未来就业的信心。
第三,鼓励学生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手段,选择一些信誉度高的网站如唯品会等,开设网店。学生通过参加微信、淘宝等营销类活动,拓展了未来的创业思路,以适应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第四,组建创业型社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创业型社团,一方面可以吸纳校内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广招学生作为社团成员。这样组建的社团队伍,才便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五、小结
高职院校是国家提倡开办的技术类专科院校,这类院校承载着诸多重要的功能,但是核心仍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手段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等。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择业。因此,基于“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2015年度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
课题:船舶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