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7-05-04 12:08阎伟娜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阎伟娜

【摘要】所谓思辨,指的就是思考、辨析,从哲学方面来讲,思辨就是运用自身的逻辑能力进行纯概念性的思考。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来看,思辨就是指一种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学会并习惯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辨析。本文就从多角度出发,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辨能力;培养

引 言

数学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基本途径有:开放设问、捕捉亮点,激发、唤醒思辨意识;制造差异,追问根源,激發思辨动力。差异通常可以来自学生的多样化思考,根源往往需要教师通过元认知追问来引发。如果学生没有或不能多样化地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故意出错和巧妙变式的方式来制造差异。

1.培养学生数学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

数学思辨能力即为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理论后,学生可借助抽象的数学概念来进一步对具体的知识进行判断、概括及推理,逐步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意识思辨能力。数学思辨能力的形成将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与感悟,让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判断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领域较广,与生活较为贴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能力后,可更为容易整理出自我方法,并在应对相类似问题时可迅速反应,在不断质疑、思考与解答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独到的见解,从而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养,培养其思辨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巧妙设问及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可从多渠道收集素材,以生活化的提问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让其不断发散思维,在头脑中不断对数学知识与理论进行加工与整理,慢慢形成自我的知识框架。以设问及设置悬念的方式展开课堂,可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最大限度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继而,教师可有针对性对设问进行延伸,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设计的例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包容多种答案或解法,从而引发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如深层次、不一般的发现或认识等,加以赞扬和引导,从而引发相关学生的自信和模仿。由此,便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例如,在《认识时间》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同学们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等类似问题进行设问,让学生开始思考。怀揣着“‘时间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这类想法,学生会更加关注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并对日常生活开始回想,思考时间在其生活中是怎样的。如此便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不断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培养其思辨能力。

2.2 积极制造情境、组织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古板的教学课堂中多为教师一人讲解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疑问无法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当面反馈给教师,取而代之的是考差的数学答卷。如此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搜集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素材,借助外界媒介创设多样化情境或组织讨论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间多种想法与解题思路可呈现出来。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才可树立起自信心,活跃思维,不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有趣的图形》一课学习中,教师可自制图形道具,让学生尝试描述图形的特征,然后用生活中所见的例子来说明。如长方形,教师可在介绍其特征之后,让学生间相互合作,找出教室中类似于长方形的物体。将学生自我寻找与发现的方式代替以往教师一人讲,可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参与思考。

2.3 制造差异、追根溯源,激发思辨动力

差异可以引发认知冲突,根源是对事物本质(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因而,它们是学生思辨的动力。差异通常可以来自学生的多样化思考,根源往往需要教师通过元认知追问(追问“为什么”)来引发。比如,对于问题“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那么女生有多少人”,有的学生会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占美术组总人数的3/5”,也有的学生会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2”,还有的学生会转化成“男生占美术组总人数的2/5”。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用第一种转化方法解决问题最简单,从而放大差异认识。然后,教师便应该追问:为什么这一转化方法是最简单的呢?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辨,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有意义的建构和有价值的能力。

2.4 趣味评价及设计亮点,鼓励学生讨论

课堂活动中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决定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学生分享或回答问题后,教师应以趣味性评价来激励学生,多鼓励学生发言,激发其思维发展。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不应直面斥责学生不听讲等,而应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大胆将其想法表达出来,继而再对其想法进行纠正或修补。比如《圆》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来大概描述一下图形的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在其想法上加以纠正或补充。若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球。”教师不可一棒子否认学生的观点,应予以更为专业的用语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其原有概念上进行自我知识修补。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考虑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进行思考与总结,逐步形成自我想法,循序渐进地发掘、激发学生思维的撞击点,适时、适度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其可巧妙灵活应对同类题目,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提高能力、张扬个性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李光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2]杨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2.

[3]钮健.小学数学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方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01:24-26.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