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因果关系知识教学策略微探

2017-05-04 09:39储莉莉钟全林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因果关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储莉莉+钟全林

【摘 要】文章从地理课堂教学的视角出发,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地理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行剖析,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对高中地理因果关系教学进行梳理。

【关键词】高中地理;因果关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100-02

地理因果关系知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而高中地理知识不仅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其组成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还具有空间范围广、形成时间长、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直接观察等特点。高中学生刚从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方式中转变过来,难以适应高中繁重的课程学习,导致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得要领。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天文、大气、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等多学科的知识,有些知识还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储备,知识点纷繁复杂,地理成因复杂多变。高一学生初涉地理因果关系知识,不能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难以理解记忆,难以发现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脉络,教会学生学习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方法。

一、变式分析,总结规律

在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抓不住主干而认为地理知识细碎而且繁琐,难以记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进行知识框架的建构,将零散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放入构建好的框架中,使地理知识不仅有“骨骼”,而且“有血有肉”,在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地理问题。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构成完整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因果关系知识涉及对此类知识的分析和其中因果关系的分析,总结为各种知识结构图,在进行此类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变式分析,即对不同结构呈现的结构图进行分析。例如,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中,以不同结构呈现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总结规律。明确岩石圈的物质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即三大类岩石都可以经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化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会形成变质岩,见图1。

二、紧抓主干,明确主次

地理成因知识涉及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气候的形成,不仅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关,还涉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时受到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小区域的气候又涉及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纷繁复杂,不仅学生学习时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把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所以,在此类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主干,即主要影响因素。大陆西岸气候的成因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带的分布以赤道为轴,呈现明显的对称分布。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显著,从赤道到北半球高纬地区,随着热量的减小,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暖流流经的中低纬区域,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的东南沿海、加勒比海东北部,则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高纬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

三、紧扣因果,逐步深入

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源于其已有知识的铺垫,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地理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时,可以由果追因,也可由因导果,层层分析,逐步深入,帮助学生抓住地理因果关系的本质,见图2。

地理现象往往是在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地理过程往往复杂多变,地理演变又涉及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探究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构建思维导图,明确地理因果关系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容易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将零散的地理知识纳入逻辑框架中来,让学生可以知因而明果,由果而导因,理清地理知识学习的思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记忆效率。

四、利用图表,强化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具有相似或相反的特点,可以利用图表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明确不同地理成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比如,在讲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形成时,可以配合宏观的地图,分别讲述冬季风的形成与夏季风的形成,然后将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及同一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力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季风成因中的重点,如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不仅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息息相关,见表1。

五、宏观地形,构建地图

地理知识的学习总是与地理图像脱不开关系,而对于地理图像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往往模糊不清,甚至常常张冠李戴,而对于地理知识的考查,却总是置于形形色色的地理图像之中。学生对于常规的地理图像尚且难以识别,更不要说从不同角度和尺度来绘制的各种地理图像。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畏难而对地理学生失去兴趣。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在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分析中,不同的区域演示着不同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区域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進行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教学时,要明确不同区域间的差异,进而进行区域综合分析。可见,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区域认知至关重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小区域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推导出在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下该区域的地理成因。比如,在分析秘鲁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成因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东侧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进而分析该区域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以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加剧了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范围的扩大。

关于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教学,不仅渗透在自然地理部分的课程内容之中,还涉及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的各个方面,本文就高中一年级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教学做了简单的探究,以后还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34,33.

[2] 池荷.地理教学中地理因果关系的综合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张莎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因果关系法则的运用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因果关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探究刑法的因果关系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