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际生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出问题”是一种教学观念,也是教师教会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问题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本文就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相结合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提出问题;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57-02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围绕这个问题,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内能否受到正确有效的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数学作为中小学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出于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对数学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求得最优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适合于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主,在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意识到,新的数学知识的获取是在提出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也间接地证明了“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先设定一定的数学情境,然后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提出问题,之后再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保证学生探究问题途径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后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提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整个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多加注意。
二、创设数学情境的原则与方法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创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保证情境更加符合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立足于教材知识点,也就是一切从教材出发。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充分掌握,只有立足于知识点的数学情境才最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与教材知识点联系不大,那么很容易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出现差错,得不偿失;其次,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征。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接受知识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数学情境进行创设。
至于情境创设的方法则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生活中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再加工,使其具有特殊的教学意义。或者就现有的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这样的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统计图表”这一课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同学的爱好进行调查,分为听音乐、运动、看书等几个方面,再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最终以统计表的方式将调查结果整理出来。
三、提出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具备提出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提出问题就是最基础的一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了解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有怎样的收获的时候,才能够自发去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其次,要向学生传授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根据创设的具体情境,教会学生按照逻辑思维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验证问题的准确性。如“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分式,包括最简分式和一些未约分分式,让学生首先對几组分式进行观察和比较,然后对“这些分式是否相等”“这些分式之间能否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互相转化”等问题进行探究。
2.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在提出问题之后,自然就要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之前提出问题的正确性与否,而且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要在问题的选择上多加注意,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最能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古人说得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把每一个解题步骤都摆在面前让学生进行模仿,也就是要让学生实现自主地学习,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例如,在“垂直线段性质探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再让学生到黑板上画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学生一般只会画一条垂直线就结束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还能画出其他的垂直线段”,让学生自己动手试着多画几条,而不是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还有其他的画法。
四、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反思
1.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
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从数学情境的创建到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探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曾有专家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这也证实了良好的探究精神对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境,将探究精神灵活地融入教学方法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探究的好习惯,逐渐改变学习观念。
2.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当代中小学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偏差。教师在下课之前都会询问学生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学生如果回答没有,教师就会结束这一课题的教学;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如果没有错误,教师就会认为学生在学习上没有问题了。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并不能证明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规定的标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会以传授知识为主,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而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则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剖析,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当成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知识的纽带。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教学中,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也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此种教学模式一定会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帮助更多的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