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道德两难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7-05-04 20:17黄芳
成才之路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换位思考

黄芳

摘 要: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道德两难法,可以提高学生在道德困境中正确判断的能力。文章认为采用换位思考、“中西合璧”、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能化解道德两难的尴尬,提高学生面对真实问题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两难;换位思考;中西合璧;小品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06-02

所谓道德两难法,也称为“故事两难法”“新苏格拉底法”等,它是由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针对单纯式灌输的德育方法提出来的。其具体方法是教师向学生同时提出两条道德规则,并且两条规则不可兼得,让学生面对这两条规则进行道德选择,并根据他们选择的原因和结果判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当学生出现道德失衡时,教师引导他们了解更深层次的道德判断形式,帮助学生的道德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说得再直白些,“道德两难故事法”就是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指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多角度深层次地看待和理解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一、换位思考,用心沟通是化解道德两难问题之本

在两难问题的呈现过程中,创设两个不可兼容的冲突情境,可引发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让冲突的情境成为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的台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体验效果,促成学生获得最真实、最触动内心的体验。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直面冲突,经历了对新旧认知的思考,经历了对认知冲突的处理,发展了道德判断能力,建构起新的道德认知。以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例: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萌发阶段,自我意识正逐步完善,与大人的冲突日益明显。教师设置了一个道德两难问题:小明的成绩一向很稳定,可是有一次由于考试前没有休息好,临场发挥失常,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明的爸爸是一位脾气十分暴躁的家长,面对这样的成绩,小明该不该实话告诉爸爸?如果你是小明,你也有一位这样的爸爸,你会怎么办?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思辨,正方理由: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应诚实地告诉爸爸,得到他的谅解;反方意见:不告诉可以维持和父亲的表面和谐,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的,争取得到好的成绩来回报他。站在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正方的理由似乎过于“高大上”,反方的想法好像略显幼稚,但是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从他们的想法中,教师可发现家庭的开放性和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了一段处理过声音的一位爸爸的录音,在录音中,这位爸爸强烈地表达了想和孩子沟通的想法。孩子们听了,纷纷表示愿意和父母沟通。有着亲子关系的父子俩平时不愿意沟通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沟通方式的不同。根据平时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总结出如下方法:先从小事谈起,讲究策略;理解父母,多一些平等;坦诚相待;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换位思考;注意沟通时的语气委婉些;找准时机。

沟通这种行为,需要彼此先拥有相同的情感基础,站在同一目标上才有可能进行。如果一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想说的话不假思索地全部说出来,只会让情况更加失控。这样,双方不仅无法顺利沟通,而且极有可能像在吵架似的,使双方都陷于僵局之中。同样的,如果沟通的双方站在同一出发点,奔着同一目标时,敞开心扉,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道德两难法看似是平行的两条线、告诉与不告诉的一对矛盾体,此时却找到了一种兼容的方法,行之有效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二、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是化解道德两难之法

教育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或建构,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因此,当面对难以抉择的矛盾冲突时,教师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或辩论式的深入对话。在生生对话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会在碰撞中不断刺激道德认知结构的改变。并且,学生在对外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中,会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增进自己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实际能力。

以教师听过的一堂录像课——上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石库门的变迁”一课为例:石库门作为上海独有的一种建筑物,在历史的演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课伊始,叶老师埋下伏笔:上海早期的石库门一户人家住一幢楼,十分舒适,而且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建筑的特色,一幢一幢的石库门房子连成排成为“联排式布局”,建筑风格可谓是“中西合璧”。可随着当时战争的爆发以及大量人员涌入上海, “一户一栋”的石库门变成了“一门多户”,甚至出现一栋楼房住“七十二家房客”的现象。现在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上海的生活不相匹配的石库门,又该何去何从呢?前期的铺垫一方面让学生们更深地了解石库门的特色以及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而如何看待这些已经老去却富有意义的老建筑,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思辨。生:我也觉得不应该拆,因为有些名人的故居就是石库门建筑。生:我觉得应该拆掉,因为它的生活设施实在是太落后了,家里没有卫生间,白天还行,晚上上厕所还得去公共厕所,现在这样的生活我们难以想象了。生:我也覺得不应该拆,虽然它已经很破旧,但是现在的人都喜欢“忆苦思甜”,就好比开惯了小汽车的人偶尔也想去感受下骑骑自行车兜风的感觉,当我们住惯了高楼大厦,也很想去看看以前老上海人的房子。我的奶奶以前住的就是石库门这样的老房子,现在已经被拆掉了,奶奶现在还总是向我们讲述以前她在石库门的生活。从奶奶的话语中,我虽然感受到了石库门生活的艰苦,但邻居间的那份充满温馨的人情味是现在大房子里所缺少的。师:有没有同学考虑过两者兼备的方法呢?生:文人故居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缮。生:实在破败不堪的石库门还是拆掉吧,影响形象的同时也的确无人问津,还是拆掉了让政府重新规划。生:可以对它进行修缮变成旅游景点,让更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库门。改变一种思维和方法,就可以让本是矛盾的两者更好地融合与兼备。学生们在本是拆与不拆的两个完全不能兼容的矛盾体中,找到了中和的方法,既保留了石库门,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在大上海的历史长河中继续扮演着它独一无二的角色。

三、小品表演,潜移默化是化解道德两难之形

小品表演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来推动他们认知活动的发展。它利于学生真实地感受人物及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领,解除学生已有的认知困惑,让学生重认知冲突的化解中及时构建新的道德认知,能促进学生道德思辨能力的提升,健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使认知冲突成为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楼梯和台阶。以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真正的友谊”一课为例:在一次数学发展题竞赛中,班长小红遇到一道题目不会做,怕得不到奖受到同学的耻笑,就偷看了同桌的答案。这一幕正好被坐在后面的好朋友小雨看见了,小雨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老师。通过前期的思辨和小品表演,学生们想到了折中的方法,现截取其中一个片段。小雨(笑嘻嘻):小红,今早上学时听到广播里表扬一位司机,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主动留了张纸条给小车司机,承担赔偿责任。我觉得应该给他点个赞,他太有诚信了。小红(低着头):是的。小雨(拉着手):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主动赔偿。一样的,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主动承认并承担后果,你觉得呢?小红(红着脸):嗯,你说得对,我这就找老师去承认错误。

面对认知冲突,教师没有把教条式灌输式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对话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辨、自己去感悟。在这样的小品表演式的总结和反思中,学生逐渐懂得理性地认知事件,采用合适的方式解决冲突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道德两难法,可以提高学生在道德困境中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教师采用换位思考、“中西合璧”、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使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独特新颖的体验和感悟,彰显出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而且能提高自己面对真实问题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肖静,潘泽江.论“道德两难”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3]许艳玲.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12).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换位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浅析换位思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