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与再造:搬迁移民的能力提升

2017-05-03 07:48房艳
人民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再造

房艳

【摘要】陕南地区大规模的避灾移民搬迁后的较长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过渡期的诸多不适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移民人群能力受损和缺失。因此,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移民人群的能力再造。

【关键词】搬迁移民能力 建设能力 再造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移民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历来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移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移民这个窗口,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系列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公平问题、发展问题、地区差距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生态问题等等。

安置地点、安置方式的差异对移民的社会融合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移民群体而言,搬迁前后互动群体和活动范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在缺乏相应的社会心理认同感的情形下,其生活方式、生产结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支持网均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同时还经受着因各种政策及外部因素的介入引起的失业、返贫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移民人群的能力再造和能力建设问题,是保障相关区域和人群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陕南搬迁移民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物质资本积累能力受损。物质资本指的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物质表现形态。其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的住房与建筑、土地、足够的水供给与卫生条件、清洁及可负担的能源和通讯设施。课题组实地考察时发现,陕南某些移民迁入地的基础设施还不足以保障其目前的生活生产要求,如有的迁入地还存在道路、桥梁、电源及水源等基础设施不完备的状况,承接外来移民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二次移民主观认定的耕地质量基本上为一般、不太好和很不好。因此,理性的搬迁户就会慢慢取消对物质资本的中长期投入,导致搬迁移民物质资本积累能力受损。从农村现实看,农业性收入已经不再是移民农户整个收入的主渠道,然而它依然是最后保障,从另一方面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移民农户的生存成本。课题组在陕南移民安置区调研时还了解到,对于大多数移民家庭而言,在外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移民农户收入的主渠道,大多数移民家庭有将近一半的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

对于农村移民而言,土地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承载着诸多功能。大部分陕南移民原居住区域拥有的田地、果林因各种原因未立即流转,致使土地撂荒情况和地权纠纷情况普遍增加,另一方面,移民安置区人口密度大幅增加,生态承载力弱化,加之安置区由于土地质量情况一般或呈下降趋势,因而土地对移民农户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减弱,陕南搬迁移民在非农业领域就业的两栖性丧失就成为常态:即能找到岗位就坚守在非农业领域,若找不到岗位就返回到耕地上找寻仅有的生活保障。

应付风险能力受损。风险,就是非期望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又是无形的,其显著特征即突发性和多变性。陈传波在《中国小农户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论著中把风险划分为两种机制,正规机制以及非正规机制。风险的非正规机制重点依靠借贷和社会网中的转移支付和互惠,而正规机制主要是政府给予的行政方面的扶持、补贴和优待。移民在搬迁中应付这两种风险的能力均有所弱化甚至不同程度上有所破坏。实际考察得知,移民因搬迁,使得以前的社会关系网解体,而在新的安置区其社会关系网的重塑却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大多数搬迁移民如果遭遇经济困顿就手足无措。对于应付风险的正规机制,移民基本上是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在搬迁中一方面有移民部门的安置后扶援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给移民也能提供一定的扶持管理。

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缘由,移民相关部门觉得他们的后扶援助落实以后,移民后续产生的贫困应纳入社会问题,由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全权负责;相应地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观点是,移民后续产生的贫困源头依然是因避灾搬迁工程引发的,理所当然地应由国家担责,如此看来,后续安置区移民的贫困很难得到正规机制的各种帮扶和援助。

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受损。课题组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80%的移民认为他们以前掌握的生产生活技能或手艺对于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非常重要。即通过長期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如种植经济林、农作物、养殖家畜家禽等实践活动而积累下来的人力资本对于每个搬迁移民增加家庭收入的贡献很大,并在很大程度上起着相当积极的作用。陕南移民在搬迁过程中,由于先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生产生活环境不具备一致性和连贯性,致使移民人群原先通过接受教育和技能提升培训方式所累计的人力资本存量,在移民后对其解决家庭贫困问题的贡献率明显消减,原有的技能失去发挥作用的平台和空间,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因此受损,尤其移民后人力资本增量和存量有可能会突然完全失灵,加之市场信息的缺失更是雪上加霜。

以上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人力资本受损情况,搬迁中,人力资本还存在一些直观看不见的受损情况,即隐性缺失和受损。如在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中,为解决贫困问题而进行的各种短视“投资”活动。这些“投资”活动包括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商业经营、服务业经营以及其他知识和技能提高活动。从资本增值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降低人力资本存量的行为。

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背景下强化移民能力再造和建设的必要性

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搬迁移民注重能力再造和建设。针对每个人来说,其生存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机制、体制和样式。新的安置区不同于搬迁前的生存地,移民迁出后,新的安置区域环境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较以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切决定了移民必须在新环境中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这种境况下对移民人群的能力唤醒和激发有着更为迫切的客观诉求,否则就会影响搬迁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能力再造和建设是安置区移民自身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人是能力的承担者,所以,人的能力再造和建设必须从人自身作为出发点。人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对其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的一种积极主动适应能力。搬迁移民能力再造和建设,其实是针对移民人群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阿玛蒂亚·森在他的权利贫困理论里揭示了人类贫困的实质即能力的欠缺。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陕南避灾移民在安置区要想走出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原有能力被破坏的前提条件下重新进行能力再造。

能力日趋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挖掘并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把能力再造和建设作为一个时代的实践主题,这对陕南搬迁移民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能力再造和建设是知识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力必然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今天,人的价值诉求理应围绕怎样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能力为核心理念,把自身能力再造和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生发展观来对待。

陕南移民能力再造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帮助安置区移民转变观念,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再造极其复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组织行为学提供的思路就是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态度来决定。良好的、端正的态度对人的具体实践活动将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并在现实中会逐步改善和提升人的能力。反过来,不良的、消极的态度不仅对人的具体实践活动不会起推动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积极的态度和思想,对人的能力再造和提升只能起阻碍作用。因此,在安置区应着力对移民群体增强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学习,努力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和意识水平,进而引导移民群众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早日真正地融入到迁入地的社会生活之中。

加大安置区移民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搬迁移民的创业就业能力。培训是一种教育方式,移民培训不但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移民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搬迁移民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

要科学设计移民培训规划,力争精准培训。搬迁移民能力建設和再造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地编制移民培训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设置好移民培训项目。

要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尽快让搬迁移民向实用技术型农民转变。围绕牧、果、林、菜等支柱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开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并逐步与安置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相结合,根据安置区产业发展要求,直接在安置区产业基地开展培训,学习交流,开拓思路,在增强直观感受的同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引导移民生产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移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挥才能的空间。在陕南搬迁移民的能力再造和建设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就业领域,这是一项提升搬迁移民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措施。

一是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在移民安置区积极开展就业技能提升与培训,通过努力持续提升陕南搬迁移民的全面素质和技能,努力促进搬迁移民劳务输出由单一的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迈进,在搬迁移民转岗就业的问题上加大帮扶力度,努力促进移民安置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是建立健全劳务中介招工渠道,加强与外出移民的及时联系和沟通,为外出移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

三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与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劳务市场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

四是降低搬迁移民进城务工的门槛,积极引导搬迁移民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移民安置区的水果、园林、畜牧水产规模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减轻移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

五是积极鼓励移民自主创业,支持、奖励有一技之长的移民和外出打工人员返回安置区创办工厂企业,同时将他们在外学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还有资金引入到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建设中来。

对搬迁移民的就业和自主创业实行大力扶植和政策倾斜。避灾移民在迁入地面临着怎样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其自身能力提升和建设的双重挑战。此时,政府应发挥作用,运用行政手段如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促进迁入地移民自主创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安置区移民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增强移民应对心理适应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加强他们的能力再造和建设。

应加强资金扶植。政府应加强搬迁移民经济扶持工作,解决好移民最根本生存条件。在产业、农产品上狠下功夫,让搬迁移民走出生产生活发展上的困境,特别是提高搬迁移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加大在能源、交通、水利、生态建设、优势产业以及以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与资金扶植力度,强化移民后期扶植基金管理,做好配套服务。

应加强政策倾斜。要从政策上给予无地少地移民一定倾斜,让农村移民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最低保障,让城镇居民与农村移民享受一样的国家和有关部门扶农政策,真正使移民失去的利益与获得保持平衡、对等。争取长期稳定的移民扶持政策出台,把移民能力再造和提升问题摆到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南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能力再造研究”(项目编号:2014G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余波:《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移民的新思路》,《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年第4期。

②孙中艮、施国庆:《水库建设对移民社会资本影响及其重构路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③俞吾金:《也谈“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再造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权利穷竭问题探究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