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春:与老建筑“隐居”的十年

2017-05-03 12:09聂姚
新城乡 2017年4期
关键词:复原古建筑部件

聂姚

在温江“隐居”十年,李晓春只干了一件事——复原八栋明清时期的老建筑

“我在这儿待了十年了。”说这话的是李晓春,他生长在阿坝黑水草原、向往自由,却在温江“隐居”了十年,只干了一件事——复原八栋明清时期的老建筑。

70后的李晓春以前干过工程,搞过旅游,积累了上千万的家产,然而现在却为了这些老建筑,花尽了所有家产,遭到周遭人的不理解和质疑。

3月6日,本刊记者来到离成都不远的温江区万春镇郫温路上,探索李晓春与老建筑的情缘。

让古建筑继续生长

从成都出发,经成温邛高速,从温江出口下来,开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李晓春的住处。从2007年开始,他在这里租了七亩地,开始复原古建筑。

眼前的李晓春肤色有点黑,体格结实,这是多年来四处奔波寻访留下的痕迹。

说起复原古建筑的初衷,李晓春只是说,“喜欢嘛,好玩儿嘛。”但他渐渐地从最初的爱好过渡到后来尽全力的保护——不愿意看到这些老建筑在岁月的侵蚀中消失。

随着他的脚步,穿过园林,几栋古建筑映入眼帘。院子左边最里面的那栋是清道光年间的县衙老爷居所,这是他复原的第一栋老建筑。

这栋约100平方米的老建筑被人锯下了一面山墙,拆下来的木头被卖了不少。2007年,李晓春在广元剑阁第一眼见到它时,就决定买下来。因为老宅涉及了8户人家的产权,要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谈条件。李晓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往返四次剑阁,才终于拿下。

运回来的过程也很麻烦,但他回想起来脸上却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先要把所有零部件编上号,再依次拆分,这个房子所有的部件我们都拆回来了,瓦、柱子、梁、石头,一件都不落。”

拆下后还得清洗,这些老物件使用了上百年,积了很多脏东西。为此,李晓春一遍又一遍地钻研和尝试了很多办法:“开始,也用过一些洗涤剂,但对木头有腐蚀,我们就改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工慢慢刮、搓,直到清理到露出木纹。”

进行组装时,一些腐朽的部件要重新配。李晓春是个倔强的人,他追求“原汁原味”,这些部件不仅要尺寸、样式合适,还需要够“老”,所以,为了寻一个部件,他跑过乡下,去过木材市场甚至还有废品收购站,经常花上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不是所有部件都能找到,李晓春望着身旁的柱子说:“这么粗的金丝楠柱头,现在几乎已经买不到了。”

这里最老的一栋房子,要数明时期的祠堂了。

祠堂的门槛很高,大概有四五十厘米,迈着有些费劲。头顶上,红色的主梁很显眼。通向二楼的楼梯很陡,几近70度,两边没有扶手,李晓春低着头,背着手,“噔噔”地快速上楼了。李晓春爱这些老建筑爱得深沉,这段楼梯他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这些木头从宋朝的时候就开始生长,距今已经有800年了,現在把它修复起来,也是让它继续生长。”李晓春看着屋顶的梁说。

与古人对话

老建筑的后面有一条青石板路连接着他住的小院。

进院后有两栋农家小楼。生活中的他也被各种老物件包围着:房子的墙上挂着清朝的犁,屋檐下摆着明代石雕水缸,门口蹲了有好几个抱鼓石,院子地面还有刻画的石砖……

院中央有一个清朝将军家的大门门厅,高约三四米,是李晓春2008年从彭州购来的,俗称“龙门”,这是李晓春的“会客厅”。

门上的挂落、花罩等做工十分考究,虽历经数百年,但颜色、描金保存完好。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凤柱上雕着吉祥八宝,龙柱上是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画面中的人物神态、面貌、动作都雕刻得极为细致,连桌布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摸着这生动的场景,李晓春撇了撇嘴,“很可惜,门上的匾在我去之前已经被卖掉了。”

坐在龙门里,望着院子里的现代两层农家小楼,这一古一今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李晓春说,这里面才藏着他的宝。

他的“藏宝阁”中,藏着一对2004年在阆中买下的清代圈椅,正是这对椅子,开启了他和古建筑的缘分之路。

圈椅后,李晓春又陆续收藏了桌子、屏风、绮窗等各种古建筑上的配件。从2007年起,他开始把这些东西慢慢地“拼”进老建筑里,用他的话来说,“我修房子是先软装,再硬装。”

在李晓春看来,每买一件东西就是一次学习。“古人把文化精髓都浓缩在日常生活里了。”

而古文化也渐渐融入李晓春的生活中,从他居住的小楼就能看出。

两栋小楼的大门上,各悬挂着一个吊檐,整个吊檐镂空雕满了纹饰。

门上挂着对联,主人是川军将领刘湘的三姨太,上联“资富能训惟一永年”,下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即使自己富足了,也要感恩、造福乡亲。李晓春很喜欢这幅对联,这也时时警醒着他,平和待物,与人为善。

屋内有一个明国时期的屏风,是一位老人过70大寿时,儿女及弟子请人代写并雕刻的,“这就是孝文化,传统文化就在这些细节里头。”他指着旁边一个门板上的画说:“这是鹿回头,也寓意着孝道”。李晓春常与这些传达孝文化的老物件交流,孝文化也影响着他,在屋子的二楼,李晓春供奉着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并坚持每天给他们上香。

“还有一个图案特别有意思。”这是刻在一个撑工上的图案,一个人,手上拿着一个面具,意思是取下面具做人。李晓春笑着说:“你看这些多有意思,人呐,得活得真实。”

“连睡觉的时候都在看。”李晓春指的是他的床。这是一张清时期老床,“躺在上面可以和古人对话”。

“选择了就要做下去”

和古人对话也是需要成本的。

这些年,李晓春在收藏和修复老建筑上花尽家产,但却没给自己买一套住房。

目前他的古建筑修复工程暂时停滞了,“现在没钱了,等有钱了,我还是要坚持做下去,我还想把那个老祠堂建成博物馆,然后再改造出几个古建筑民宿。”

但对于李晓春来说,“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有些无奈。

除了资金,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不够,这是他最无能为力的。“我看到太多的古建筑,木头拆下来卖给家具厂,还有的甚至直接拿来当柴烧。”还有一些老建筑,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为了方便,在柱体上打孔、钉钉子,造成了各种无法修补的伤害。

还让李晓春担忧的是老工匠的后继无人。在修复这些古建筑时,找木匠师傅让李晓春颇下了些功夫。“现在能做这种工的师傅很难找了,我们找的修复师傅已近70岁了,以后就更难了。”

“风花雪夜暗香处,几人识得腊月春”,李晓春写了一首诗,这也是他内心的感慨。

在修复老建筑这条路上,李晓春走得有些孤独。

在问及家人是否理解时,他略微犹豫了下,“不理解,不理解就算了!”

不过,一直过着与同龄人不同生活的他也有些迷惑了。他的同学几乎都有了孩子,为家事所忙,而他却撇下一切,追寻理想。

李晓春声音有些低沉地看着我说:“这样做对不对?”

沉吟片刻。

他笑了笑说:“选择了就要做下去。”

说这句话的时候,天正好下起了小雨,打落了枝上的梅花,李晓春坐在将军府的龙门里,面前的普洱已经喝到发白。

猜你喜欢
复原古建筑部件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水轮机过流部件改造与节能增效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焦利氏秤各部件的修理和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