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2017-05-03 11:43刘鹏鉴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前教育专业中职

【摘 要】本文选取三所中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从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75-03

学习心理是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的时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影响着这两方面的发展。因为,一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的质量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幼儿的作用,她们的质量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深入了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课题组对相关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课题选取兴安师范学校、灵山职业技术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含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学生自身学习状态、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另外,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 630 份,回收问卷 587 份,其中有效问卷 584 份,有效率为 92.7%。

二、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因素的统计与分析

(一)家庭因素

调查显示家庭因素是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因素。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二是父母受教育程度;三是父母对学生学习的期望。

1.来自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问卷调查中,在问题“家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学习心态”(可多选),80% 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经济状况”这一选项。调查结果也显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90% 来自农村,85% 的学生其父母职业是农民、工人,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务农和外出打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认定自己对于自家的经济困难背负一定的责任,想为家里减轻负担,分担忧愁。家庭经济困难使学生思想负担重,使之对于学习不能轻装上阵,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来自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85% 以上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水平,由于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少,也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说服力,学生不愿意听父母的教育。

3.来自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家长对于学生在校学习的要求有两种,一是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要求。送孩子来上学只是因为家里人都要工作,没有人管,孩子太小,又做不了什么工,只能送来学校让老师帮管着,没有学多少知识的要求。家长这种对学生学习无任何期待的心态,使学生来到学校后学习缺少目标。没有目标,学生的学习就会缺少方向,浑浑噩噩,慢慢产生消极学习心理和行为。二是期望过高,自己受了没有文化的苦,希望子女不要重蹈覆辙,对子女要求过高。要求过高,学生达不到,就容易产生失望、失落的心理,从而不愿意学习。

(二)学生自身因素

问卷调查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自我认知五个方面。认为学生的这些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1.学生学习目标的影响。在“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这个问题中,只有15% 的学生是自己选取这个专业,38% 的学生是跟随他人,47% 的学生是由自己父母为自己定的。在问及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时有半数学生选择了一般和没有明确目标过一天算一天。在问及“你上学学习,期望自已?”这个问题时,25% 的学生选择了父母要我来读,能拿个文凭就可以了,10% 的学生选择基本掌握就行了,35% 的学生选择没有认真想过,20% 的学生选择能较好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为今后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是学习行为的指明灯。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从众性,学习目标的模糊性,不可能会让学生有好的学习心理、好的学习行为和态度。

2.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对问题“上课时你会经常逃课或迟到吗?”33.3% 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说明中职学生在对待课堂时间上还是有比较大的惰性。对问题“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是否会向老师请教”,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说明在对待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会倾向于沉默。对问题“上课时间,你在课堂上通常做些什么?”33% 的学生选择了开小差玩手机和看小说,走神,聊天、玩手机、睡觉以及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见的学生占到剩下的三分之二;当被问及“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的态度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感触,无所谓的态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学习态度决定学习心态。学生自己敷衍的学习态度,注定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不可能有好的学习结果。

3.学生自学习动力的影响。任何行为的产生,必须有使之产生的动力需求。因此,良好学习心理行为的形成,也必须要有学习需求动力的支持。在促使你学习动力调查中,47% 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是源自家庭的压力,或认为这是一种义务,34% 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知识品质,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做准备。学生自身学习动力的缺乏,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积极心态。

4.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影响。在问题“上课有做笔记的习惯吗?”50% 的学生选择有时记,有时不记。在问及“你是否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2% 的学生能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5% 的学生偶尔,53% 的学生从来不。另外对课余时间进行统计,55% 的学生课余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在 1 小时以内。“你会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查参考资料吗?”大多数学生选择偶尔。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观察验证发现,中职学生确实很少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课堂中能不开小差、认真听课、主动做笔记、主动参与老师教学互动的学生更少。行为是心理的直接反应,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充分说明她们没有具备积极的学习心态。

5.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针对“你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35% 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强,65% 的学生认为自己差、不行;针对“你对自已学习状态的综合评价”问题,40% 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综合评价是满意,60% 的学生不满意或者认为较差。这调查结果说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自我认同感,对自己没有信心。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认同,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对其学习行为有积极的引领,促使其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因素调查中,学生认为在考核制度和环境氛围上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有影响。

1.学校考核制度的影响。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不严格,不管学生学不学,平时学得如何,考试考得如何,为了毕业率,到学生毕业了都给学生毕业。这样的考核方式打击了努力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也放任了不爱学习的学生,使学生抱有来学校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

2.学校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问题“你认为学校的学习氛围或环境怎么样?”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不好,没有什么学习的气氛”。可见,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环氛围是不认同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们知道环境氛围对于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如果学校的学习氛围足够浓厚,那么就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让学生变得爱学习,积极努力学习;如果学习氛围不好,不浓厚,那么学生也就随大流,就不愿意学。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主要是指社会上的消极观点、舆论、示范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影响。

1.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读书成才又出现了新的理解。在以前,上学读书是人们最渴望的事,被认为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如今随着高学历低收入、低文化炫富現象的出现,使得“读书—成功;读书—致富”,这样的理念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学生不再单纯地相信读书学习的功用,例如在对“读书无用论”这句话的看法上,60% 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很有道理和有点道理。因为她们大多数认为家庭背景好,就有好前程,读书多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理念。

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常常演变为“钱—钱”交易、“钱—权”交易、“权—权”交易。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和身心成长,使学生认为读再多的书,也是没有用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就业压力的影响。当前社会整体经济情况造成了工作岗位的供不应求,应聘者供大于求,企业更倾向招聘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使得中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更多困难,更容易产生挫败感,造成心理负担。这种就业压力蔓延到学校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三、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对策

(一)针对家庭影响因素的策略

1.政府要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扶持力度。在广西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学生的生活成本一年比一年高,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家庭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为了不让学生因贫困产生消极学习心理而退学、辍学,政府应该给予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更大的扶持力度。

2.学校要加强与中职学生父母的沟通,促进其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学校学生的父母由于大多数文化层次低,常年在外打工或务农,不懂或疏于对孩子的学习的管理,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家长这种放任的态度,滋生了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因此,老师、班主任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向他们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也向家长输送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正确对待自己孩子学习问题,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针对学生自身影响因素

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影响学习心理的因素,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是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前提。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差的,不是学习的料,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学生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对学习充满自信,才能有动力去学。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大部分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盲目的。学校老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使她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比如:什么是学前教育专业?它的就业范围、前景、国家政策,学习了它后自己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能力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其学习方向的明确,端正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行为。

3.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见并不是事件直接导致行为结果,而是与人对事件持有的信念、态度有关。中职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源自于她们对自己学习失败结果的消极的、不正确的认知归因所导致。例如:对于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而从不思考自己是否真的用心、努力去学习过。这种不恰当的消极归因,会打击她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对她们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改变她们对于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所持的信念,引导她们正确归因,促进自己的学习。

(三)针对学校因素

人都有从众心理。针对学校因素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学校要做好班风、学风建设。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读书氛围;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奖励措施;第三,对于学风班风好的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用积极的机制来引导和建立学生学习的良好行为和心理。

(四)针对社会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因而榜样的影响作用非常大。为消除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应做到:一树立正确舆论导向,不让消极的言论影响学生;二要严惩不正之风;三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传播正能量。为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分析。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研究者认为在以上几个方面中,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通过学生内在的变化,影响其外在变化,改变其消极学习心理,积极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新娜.中职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韦士源.中职生学习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李巧玲.如何指导中职学生克服消极心理[J].职业与教育,2007(11)

[4]高亚华.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以朝阳市经济学校学生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克服路径研究”(GXZZJG2015B177)

【作者简介】侯艳清(1985— ),女,广西兴安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黄 红(1977— )女,广西兴业人,兴安师范学校,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刘鹏鉴(1980— )男,广西灵山人,灵山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学前教育专业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