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安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方式以及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为例,从提高认识、依托人才优势、点面结合以及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论述高中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关键词】高中 自主教育 课程体系 建构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9-0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彰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课堂教学改革趋势也由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重点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轴心进行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自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发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唤醒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进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交往,实现自主发展,成为自我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参与的主体,为学生主体性的良好生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自主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落实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为顺应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的培养方式以及对人才的新要求,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在自主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多途径多方式提高师生自主教育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常常会出现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导致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或产生负效应。教育改革常常滞后于其他事项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教育改革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学校老师与学生的权益,所牵涉的还有学生背后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所以学校的每一项新举措的出台与实施必须要慎之又慎。只有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从思想认识上接纳了学校教育改革有关举措之后,学校的改革才有可能顺利推动。
在决定开展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后,学校提出了“提高认识,分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向师生、家长宣传自主教育有关理念。一是通过举办“大家讲坛”、“学术年會”和“学科研讨”等方式,把教育的主体性思想和自主教育相关理念和理论知识向教师进行宣讲,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是学校教育创新的迫切需要”;二是通过“周一晨会”、“年级集会”和“班会”等途径对学生解读“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等自主教育相关思想,充分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自主潜能,培养自主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促使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三是利用“家长会”、家校 QQ 群、“致家长一封信”等灵活的形式向家长公布自主教育实施方案,让家长充分认识自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校教育改革举措能够赢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二、依托人才优势建构自主教育的课程体系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自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论创立人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所以说只有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审视,综合考评学校办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学生实情等各种系统构成要素,做好统筹与规划设计,才能为后续的自主教育改革实施奠定基础。
学校多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全力配合学术委员会开展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及设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学校的自主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交往、自主创新”四种核心能力。在系统论和课程理论指导下,围绕培养目标,学术委员会在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拟定出符合学校实情的自主教育课程。根据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的修改和补充意见进行增删和修订,初步形成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即使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收集师生反馈的意见与建议,让自主教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的以“崇善教育”为核心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
(一)建构和谐家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育德能力
考虑到当前学校教育所处的社会舆论环境,从学生安全的角度出发,学校不宜开设和组织学生开展大型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针对独生子女家庭观念淡薄和自私冷漠和孩子越大与父母交流越少的现状,学校开设了“创建和谐家风”的自主教育课程。此项活动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主动向父母求教待人接物、寻亲访友、饭桌礼节等社会交际礼仪,每月至少亲自为父母下厨一次,并做好学习记录和收集好图像资料。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创造与父母互动的机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人格。
(二)建构学习能力提升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在“优质教育集团化”理念的指导下,名校扩招的规模势不可挡。处于第二梯队中段的学校经受生源质量下滑的考验日益严峻。学校面临“学生规则意识淡漠、知识和技能缺漏较多、学习能力偏弱、自主发展认识不足”等诸多挑战。学校把学生能力提升设置为自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专家讲座结合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来激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做法有两方面:一是不定期举办以“学习能力提升”为专题的系列讲座,专家人选则从校内外名师中进行选择;二是推动班级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互助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建构学校管理体验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学校管理体验课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是建立值周班机制。即每周安排一个班级来作为值周班,负责学生考勤登记,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教室卫生检查等工作。每周五的行政领导会议上,值周班班长向学校领导进行值周工作汇报。第二周周一晨会上再向全体师生进行值周总结。二是推进班级的自主管理。班主任不再包办一切,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交由班团干和学科代表组成的班级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并且班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每半个学期轮换一批人来做,轮值期间班级量化评分居前的,才有机会被评选为优秀干部。这种群体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四)建构学生组织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交往能力
学校在做好团委会和学生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成立社团组织,并支持他们开展社团活动。社团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从而满足他们的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社团由团委总负责,对社团的建立、注册、活动和评价实施三级管理,星级达标,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的活动,并进行学分认定。目前学校社团有文学社、摄影社、街舞社等18个社团组织。学校还鼓励社团主动与兄弟学校的社团组织进行活动交流与联系。这样社团组织活动让学生的交往冲破了班级、年级、学校的无形界线,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五)建构学校活动策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人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一般在活动举办前两个月,学校就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活动策划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学校要求以班级和社团组织为单位上报活动策划方案。经过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的甄选,评出十件优秀方案,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投票活动,选出人气最高的方案。最后由方案人气排名第一的班级或社团组织根据学校领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再由该班学生或社团组织负责实施,学校领导、老师只负责配合工作。
三、点面结合稳步推进自主教育课程的实施
实践是检验课程生命力的唯一方式。课程的价值也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得以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中,往往把课程实施与教学混为一谈,以至于人们常常将课程实施与教学等同起来。对于自主教育课程来说,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在自主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干扰,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实现自我修正,实现自主发展。因此,自主教育课程的实施必须极力避免落入课堂教学的窠臼。
学校把自主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来组织实施,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自主能力、形成健康人格。为确保自主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主要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稳步推进。考虑到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首先把在原有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的自主教育课程进行优先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在積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之后,再将所有自主教育课程向学生铺开。
四、求真务实努力创新自主教育的评价机制
评价也是一种教育。为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学会对自我发展进行客观评价,自我教育评价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上。所以学校建立了一种以“自我评价”为主,以“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自主教育活动,一旦学生主动地投入自主教育活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必然高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会在更大的学习空间里得到发展。“自主教育”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评价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在学校印制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把“自主教育”模块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织部分来建档。根据“自主育德”、“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交往”和“自主创新”等五个自主教育目标来设置五个子模块。包括活动记录、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等项目。每种评价形式都做到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肯定,以“是否进步”作为评比和表彰的标尺,使每个进步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修订版.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谭兴光.中学生自主教育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 寿.关于自主教育的理性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11)
[4]董耀棠.探索自主教育途径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1997(12)
[5]翟晋玉.自主教育不是放任不管[N].中国教师报,2014-12-10
[6]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