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 周利民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掌握大数据的基本特征,积极利用数据预见未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
一、丰富内容,加强大数据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无孔不入”“无所不包”。基于大数据时代潜在的多种风险因素,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以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一要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创建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阵地。针对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对我国意识形态发动的攻击,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攻击的方式倾向,主动创建我国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阵地,逐渐壮大与其相抗衡的力量。创建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阵地,重点是建立主流意识形态导向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提高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的攻防能力。
二要创新传播体制和手段,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当前,部分西方国家看到中国各方面的建设持快速稳健发展之势时,开始发动对中国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的挑战,由原来的“硬实力”渗透变为如今的“软实力”渗透,通过不同方式渠道向我国渗透其意识形态。创新传播体制和手段,应该站在意识形态传播成效的角度进行创新,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广大群众的思想观;要突出方向,树立意识形态斗争旗帜;要狠抓教育,从教育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
三要创建信息管理机制,保障意识形态传播的安全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包括网站、网络应用、社交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正确把握网络传媒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创建、优化信息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增强网络技术保障力量,切实保障意识形态传播的安全性。
二、整合力量,提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大数据时代,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优势来传播我国主流声音,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大数据时代,应紧随时代发展节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调整思维和观念,努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维护社会信息安全。
二是更新技术手段,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保护能力。大数据提供的是一个舆论多元化、信息多源化的数据资源。为了防止恶意攻击我国意识形态的不实言论混入主流传播媒体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据自身存在的缺陷。应从大数据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树立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思想意识;要更新先进技术手段抵御一切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不良信息;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创建具有保护、抵御、回击功能的智能体系。
三是提高职业素养,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信息辨别能力。鉴于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提高信息辨别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媒体从业人员信息辨别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职业素养、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信息辨别能力,重点体现在三个预防:预防被由西方意识形态包装的“普世价值”所蒙蔽;预防在传播媒体中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充当“老好人”;预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脱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
三、优化环境,强化大数据时代的道德体系建设
在以“容量大、规模大、多样性、速度快、密度低”为显著特征的大数据时代,须注重环境的优化,把握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注重软环境的开拓和建设,进一步强化道德体系建设,达到强化社会道德规范、增强社会道德意识和完善社会道德機制的目的。这就需要做到:
一是把握现实环境,强化社会道德规范。强化社会道德规范与大数据时代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紧密相关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充分把握时代优势,努力优化环境,从现实环境上强化大数据时代下的道德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利用虚拟环境,增强社会道德意识。大数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个具有虚拟性质的实践活动的新空间、新环境。充分利用大数据来预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利用虚拟环境不可替代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国民在大数据时代保持社会道德意识,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三是开拓软环境,完善社会道德机制。保障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须重视文化软环境的开拓与利用。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理念和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接受时代信息的洗礼。但信息数据统计让我们发现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等级观念严重或缺乏平等意识的社会文化问题,文化软环境并没有在我们的理想期待中得到正确利用。首先,要积极清除消极的错误的等级观念;其次,全面树立以“人人平等”及“集体主义”为代表的先进文化理念;第三,要坚持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
四、拓展渠道,把握大数据时代的舆论导向对策
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表现得尤为鲜明,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地位。因此,为切实维护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我们需要保持创新的思维,积极拓展渠道,从而把握好大数据时代的舆论导向对策。
一是丰富社会渠道,建设舆论宣传阵地。扩大舆论导向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须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发展特征,坚持渠道多元化与信息多元化相结合,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舆论宣传阵地。舆论宣传阵地的建设,须充分把握现实渠道与虚拟渠道的优势和特色,通过两者相结合,探索一系列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民众意识的具体的途径。
二是结合传统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舆论导向最大程度的发挥,脱离不开传统媒体的重要影响力。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应在结合传统媒体使用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是利用新媒体,扩大舆论导向的作用。大数据时代在本质上是一个提倡技术理性的时代。为了避免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代的脱节,也为了更加有效地扩大舆论导向的社会作用,须在使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展新媒体,扩大新媒体的使用范围,增强新媒体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国对内扩大社会舆论导向、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对外提高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责编 / 吴耀明)
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