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争当渤海粮仓先锋兵

2017-05-03 09:18武圣俊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东营粮仓渤海

本刊记者|武圣俊

企业争当渤海粮仓先锋兵

本刊记者|武圣俊

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首席专家欧阳竹:钱和技术可以解决很关键的问题,但是由谁去解决问题呢?政府有钱,科学家有技术,但是100万亩、200万亩、1000万亩,甚至更多的地要靠谁去实际操作?是企业,企业在渤海粮仓工程中作用至关重要。

渤海粮仓是一项巨大的农业科技工程,项目从启动到2017年已经实现了增粮30亿公斤,预期到2020年将实现粮食增产50亿公斤。渤海粮仓工程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产业带动是渤海粮仓项目工程不断取得进展的持续动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政府和科研机构,企业参与的作用更是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

效益是企业和农民共同的生产目标,为此展开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都是为增加效益开拓渠道。只有企业的互联网技术和全程的生产服务建成一整套的示范和推广的技术体系,才能真正大面积地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开来。

粮食要增产,农民要增效

周红是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邦农业”)的董事长,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胜利油田,这么多年来一直专注对水稻的研究。周红深刻地认识到在黄河三角洲发展水稻种植,产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2001年周红成立一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那时候东营地区的水稻产量还比较低,每亩只有七八百斤的产量。在胜利油田的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推广到东营之后三年的时间内,东营市水稻单产达到了500—600公斤之间。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科研院所等都在围绕着让农民增产展开工作。

“水稻产量在黄河三角洲不是最大的问题,再高的盐碱地,通过一两年的改造也能将产量提高到500公斤以上,现在如何提质增效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巨大的问题。”周红说。

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万建林介绍:山东东营地区的水稻种植80%以撒播为主。在5月下旬到6月份的时候才可以撒播。使得撒播的水稻生长期只有140天到150天,生理期短导致水稻的品质非常差。

“生理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稻的品质,我觉得单独追求高产而忽略了水稻品质,对东营水稻的长期发展来说是行不通的。”周红直言。为了提高水稻的品质,一邦农业大胆地选择在4月份或者5月份插秧,从而使水稻的的生理期达到了160天到180天之间。

在渤海粮仓工程启动后,一邦农业一门心思研究品质好、高效益的水稻种植模式。该公司因地适宜在高度盐碱地采用稻鸭、水稻大闸蟹等绿色混养模式。在中度盐碱地上采用机械插秧,轻度盐碱地推广水稻与小麦连作的种植方式。

周红介绍,一邦农业开发的稻鸭共养的种养模式已经申请了专利。除此之外公司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起通过渤海粮仓工程在当地科技部门发布了东营市《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规程》和东营市《水稻有机种植技术规程》,在2016年一邦农业又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起草了《水稻育苗机插技术技术规程》。

一邦农业将联合武汉市水生研究院以及山东省淡水研究合作在水稻与小龙虾、甲鱼混养技术上做了进一步的突破。除此之外,一邦农业还学习了黔江的水稻种养模式,目前东营地区水稻种养模式的纯收益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打造东营大米品牌力量

东营农业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黄河的限制。2006年春天一邦农业接了一个很大的工程,稻苗都已经培育了出来,但是受到黄河水的影响,造成了一半的稻苗都没有插种上。所以渤海粮仓在东营发展水稻产业不应该推广过大的面积而是重点提高水稻品质和增加效益。

在品种上一邦农业采取了和农业专家共同开发的思路。品种是水稻产量的关键,所以一邦农业不是等到好的水稻品种审定了才出手,而是在这些品种在育种专家手里还没有审定,但是市场反馈率高的情况下就对其买断,共同开发,企业单独推广新品种,通过推广面积给育种专家提成,采取这种模式使得特色大米的效益大大提高。

东营大米

现在,人们吃饱肚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人们对饮食需求更加趋向食味美和营养美。一邦农业致力研究水稻优质品种和特色品种。公司研究种植的一些水稻产出的大米花青素含量达到普通大米的70倍。特别是在渤海粮仓工程项目实施以后,东营的大米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现在,一邦农业和中国水稻所一同培育出了“盛稻735”等一级优质稻米。培育出黄河三角洲代表性的当家的、将来能够打败“稻花香”的水稻品种是一邦农业和众多参与渤海粮仓工程专家共同的目标。

渤海粮仓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品牌宣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渤海粮仓实施以来,通过一些大型会议的召开,一邦农业与阿里巴巴、中粮等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邦农业一直围绕中高端市场开发产品,在公司辐射带动的5万亩地里,规划出一万亩做中高端的产品。“我们的大米不能次于东北,这是我们的目标。”周红说。

周红认为,渤海粮仓工程应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这几年渤海粮仓项目工程基本上大都把钱补贴给了农户,相较而言在科技研发上的投资则比较少。但是如果没有科技做支撑,经费全补给农民也不是长久之计,农民的根本长久效益还是提不上来。

一邦农业开发的稻田种养采用有机模式,符合现代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目前一邦农业正在与北京菜篮子工程商讨在东营建设一个万亩规模的有机基地。下一步一邦农业还将把台湾和国内的农业专家请到东营一起打造好这块基地,这将更好地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工程的实施。

在东营市,种植大户都是至少100亩起的规模。现在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农村种田靠老人和留守的妇女儿童是不行的。山东省不是水稻的主产区,在基础设施方面上,包括农机补助等在内的很多都没有列入目录。这极大地影响了很多企业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我们现在插秧所用的插秧机全部都是从江苏省调过来的,自己连插秧机都没有呢,水稻种植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非常的欠缺。”周红说。

渤海粮仓使科技、企业与农民有机结合

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汇邦农业)在公司成立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东营地区做苜蓿种植。但是黄河三角洲不太适合苜蓿生长,所以收益一直不佳。之后汇邦农业又做起了棉花,可是到了2013年,由于市场原因,棉花的价格大幅跌下。就在公司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渤海粮仓项目在黄河三角洲落地实施,为这个企业带了机会,汇邦农业参与进了渤海粮仓项目,并且积极配合项目工作的进展。

汇邦农业副总经理张华斌介绍,在渤海粮仓项目中汇邦农业重点承担了农经饲作物品种的筛选,还有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肥料品种筛选和研发工作。在山东省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汇邦农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共同建立了农业研发中心,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也都在那里建立了工作站。汇邦农业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重度盐碱地占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的60%以上,面积非常大。所以在土地改良技术上,汇邦农业把重度盐碱地作为重点突破对象。目前,政府给予了汇邦农业极大的支持,现在汇邦农业正在争取国土部门的支持,用排灌模式改造重度盐碱地,该项目预计一期15000亩,将近2亿的投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当地农民不能单单是补助钱,而应该注重对他们培训科学的种植技术。汇邦农业和当地政府一起成立了农民培训教学点,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在此之外,汇邦农业还建立了集科研实验、办公、物联网为一体的创新中心。这些工作为渤海粮仓工程提供了很好地技术支撑。

渤海粮仓实施了三年,汇邦农业也在这三年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在耐盐农作物品种筛选方面,选出了适合该地区生长的小麦、玉米、高粱、甘薯、花生、苜蓿等农作物的品种。在肥料方面,公司大力引进并筛选有机和无机结合的肥料,在改良盐碱地提升作物产量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到2017年初,汇邦农业已经示范推广了10万亩田地,带动周边乡镇,大户种植共20万亩。在核心区棉花种植改粮食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亏损到现在亩产50公斤。重度盐碱地经过改造已经可以种植水稻,产量达到了500公斤以上。

下一步,汇邦农业将重点放在了种、养+销售、协同发展的目标。小麦、玉米到目前为止还大都是停留在低端市场,今后汇邦农业将通过有机种植,寻找专业的合作机构,将资金集中在农作物种子和肥料上面,扩大示范田面积,带动农民致富。

推动渤海粮仓,绝不松懈

企业是农业科技的落脚点,也是渤海粮仓工程项目中的实践者。三年来,渤海粮仓成绩不菲,但是今后的道路还长。参与其中的企业既是渤海粮仓项目的推动者,也是项目的受惠者。对参与渤海粮仓项目的企业,东营市科技局副局长由立红评价说:“ 企业解决了很多非常实际的问题,是推进渤海粮仓项目实施的一股重要力量。”

渤海粮仓作为一项巨大的农业科技工程,加强了产学研的结合。使专家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和农业产业紧密结合,使企业和科研单位磨合更加默契。很多企业对科技的需求增加,政府和科研单位应该继续加大对渤海粮仓工程的人才投入。欧阳竹说:“这些年来,农业技术企业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物联网时代开启之后,渤海粮仓中很多企业的品牌力量快速提升,但是在接下来,政府机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都不能松懈,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国家对渤海粮仓项目这么重视,一定要将品牌都做出知名度,争当典型企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否则就是枉费了国家这么大的支持力度。这是众多企业的共同心声和决心。

猜你喜欢
东营粮仓渤海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山东东营:电商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转场东营试飞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渤海大学剪纸作品选登
粮仓
The 18th century of America in the Auto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