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渝慧 GUO Yuhu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310018(Hangzhou Dianzi Electronic university ,310018 Hangzhou)
清末民初改良年画与中国现代海报关系初探
郭渝慧 GUO Yuhu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310018(Hangzhou Dianzi Electronic university ,310018 Hangzhou)
年画与海报看似毫不相关,其实两者有着十分相近的特征。中国海报是在中国传统年画的形式基础上悄然萌芽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运动中,年画发生了功能上、技术上的转变,体现这些转变的年画被称为改良年画。而后民国政府采用改良年画作为宣传利器,使得改良年画具备了海报的三方生产关系,并采用石版印刷大规模复制生产技术,用于广泛传播。至此,改良年画具备了政府公益海报的内涵。
年画;改良年画;海报;清末民初;启蒙运动
年画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记忆,特别是采用木版印刷方法制作的木版彩印年画,不仅与老百姓新年民俗联系紧密,而且对中国现代海报影响深刻。本文力图通过集中探究清末民初改良年画的转变因素,剖析在时代变迁作用下,功能与技术变革对中国现代海报发展的意义,归纳出改良年画与现代海报的关系及其发展脉络。
1.中国年画及其发展
中国年画历史悠久,源于殷商时代的原始宗教崇拜;发展于汉唐时代的宗教形象与世俗形象并存;形成和成熟于宋代年画题材的拓展、融民间绘画与文人画于一体,并且发生了产业化的转变;顶峰和转折于清代通过年画创作和年画作坊的雕版印刷批量生产。形成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山西临汾、河南开封、福建漳州、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年画产地。年画虽属年节周边商品,为乡民百姓服务,但其创作思想多立意崇高,题材选择秉持“指鉴贤愚、发明治乱”、“明劝戒,著生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成教化、助人伦”等古训。年画作品创作题材涵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风景名胜、时事新闻、讽喻劝诫、仕女娃娃以及花鸟虫鱼等教化意义,教化成为年画的重要功能之一,特别是清末民初改良年画中的时事新闻、讽喻劝诫题材的年画作品。
2.中国现代海报及其发展
现代海报源于欧美的平面设计,早期称为“平面艺术”,泛指各种通过印刷方式形成的平面艺术形式,比如木刻、石版画、腐蚀版画、丝网印刷版画等。从本质上看,早期的平面设计是木刻艺术作品与商业应用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工业革命给平面设计带来冲击的新形态,特别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影响和改变了平面设计的方法及其呈现状态。从设计学视野来看,海报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具有广泛、迅速、准确、简洁地向受众传播信息、以使人们识别信息、影响或左右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看法的功能。从产品视野来看,海报可大量复制,通过印刷、张贴的方式来传播商业或文化资讯,与年画一样都是一种大众喜爱的平面传播媒介,是具有传播信息功能的媒介产品。因此,基于年画和海报的功能属性和产品特征,结合可复制传播这一现代海报设计准则,特别是机械化、大规模印刷生产的特征,笔者认为,中国年画和中国现代海报有着十分相近的特征,只是在发展脉络和途径上各有千秋。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印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商业海报的兴起与繁荣,1866年朱尔斯·谢雷特印制的第一张彩色石版海报,标志着现代海报的诞生,是海报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开启了海报作为向民众传递信息重要传媒形式的征途。与此同时,依托中国传统年画的中国海报悄然萌芽,中国商业海报在时值封建社会壮年的大众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如南宋“眼药酸”广告,并在社会变迁中曲折地持续拓展。
1.功能变迁中改良年画与现代海报的关系
传统年画是一种时令节气新年之际的价廉物美消费品。其功能从最初镇宅避邪之用的“门神”功能,到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大众知识与信息传播、供赏品味的纸媒读物,既有普及历史知识的教育功能,又有传播天文历法知识,指导农业活动的使用功能,还有人伦教化、宗教信仰、避邪祈福等功能以及装饰与赏乐的美化功能。
随着清末民初启蒙运动的影响,传统年画的功能出现重要转变,正如王树村先生所述“彼时勃兴的‘新年画’,多与时事新闻、新生事物相关,内容似与新年风俗毫不相干,也不一定张贴于新春之际(如《国民捐》等年画作品) (见图1)”[1]11。
图1 《国民捐》①
推动了启蒙运动和改良运动中年画生产的改良以及海报应用的雏形。如《大公报》曾刊载有关上海天足会图说缠足弊害的招贴,表现出传统中国风俗画或年画绘制技法为海报传达功能所用,是年画与海报结合的映证。在改良年画的题材与功能的转变上,受西方文化、时事新闻以及西洋新物件的影响,年画题材逐步聚焦到新鲜事物、启蒙教化和时事政治之上,达到了与海报相同,满足民众喜好新奇事物以及大众消费猎新猎奇的需求。如1900年前后彭翼仲先生创办的《启蒙画报》和《京话日报》,就提出了年画“可以辅助教育,欲令其随时加以改良”的普及国民知识模式[1]163。而与此同期的美国,海报狂潮兴起,《哈珀》杂志首先采用艺术海报推广杂志,吸引潜在顾客购买[2],与《新京日报》为推广报纸的销售而附赠改良年画的行为相同。《新京日报》的这一举措客观上推动了海报的诞生,中国改良年画的兴起更是促进了社会底层的思想启蒙与社会改良。由此可见,启蒙教化的改良年画与西方海报宣传相比较,前者更注重社会变革、民族情绪和价值取向,后者更关注商业活动和产品价值表达,但其本质都是应用图说方式来向大众传播社会新变化、思想新观念、生活新需求,带动思想和产品对潜在消费者或需求者的影响。
2.技术变迁中中国年画与现代海报的关系
中国的年画生产技术从纯手绘、木版印刷的半印半画,到清末民初的木版套色印刷,木刻雕版印刷技术始终占据年画复制生产的统治地位[3],延绵千年,即使是19世纪中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的石版印刷技术也影响甚微。但是从20时期初期开始,西方工业化印刷原材料的纸张和颜料输入中国,更廉价的进口年画原材料逐步改变传统年画原材料应用的格局。19-20世纪之交,日本瞄准中国火爆的年画市场,采用彩色石版印刷技术生产仿制品,国外廉价仿制品的竞争推动了中国年画生产的技术革新,中国部分年画生产厂商于1910年开始引入了机械化的石版印刷技术,并衍生出“月份牌”等石版印刷商业海报。19世纪以古滕堡机械印刷发明后,机械化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诸如蒸汽滚筒印刷机、机械排版机、照相摄影制版、活字版、石版印刷、平版印刷的发明与应用,引发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形成与发展,改变了木刻这种古老传统的印刷技术垄断的技术格局,照相制版的出现取代木刻插图版制作,改变了木刻作为西方平面设计中插图印刷版主要创作手段的局面。正如王受之先生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中指出:“区分现代和传统的平面设计,基本在于机械化大批量印刷生产的这个手段上”[4],因此,年画与海报的发展关系可阐述为三个阶段:中国现代海报起源于分版套印年画,发展于机械化的大批量印刷复制技术,兴盛于引导与满足社会与大众需求。
3.时代变迁中传统年画与现代海报的关系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国社会巨变,年画作坊中反映战事、重大历史事件等时事新闻题材的年画作品不胜枚举,迎来了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官方干预进一步推动年画变迁与改良。
民国成立之初,民国政府借鉴启蒙运动时期改良年画的宣传教化作用,十分重视改良年画的运用,并委派专人负责年画改良事业的管理,通过实施管制来干预年画创作,直接介入年画创作领域,使得年画不再是恣意生长的自由态势。如民国初年,民国教育部即颁发《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议决调查年画案》,民国六年《教育周报》发表了《改良年画办法》[5],此外,众多知识分子越来越重视与主张改良年画,在报刊上发表多篇言论,论述改良年画的重要性,呼吁运用改良年画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印刷技术上,政府在民国之初就责令年画作坊,采用并普及较为先进的石版印刷技术来印制改良年画,如民国二年(1912年)天津教育司绘印的《孟母择邻》 (见图2)。
图2 《孟母择邻》②
就采用石版印刷,虽是传统题材,但是官方介入进行择优劣汰的题材筛选,画上题有“改良社会画”的字样来表明官方改良年画的决心。同年天津教育司责令绘印了《文明娶亲》 (见图3)。
图3 《文明娶亲》③
采用石版印刷技术,宣扬革除旧婚俗,提倡简约的新式婚礼。此后,《破除迷信》、《程门立雪》、《恩加乡里》、《莫说谎话》、《信实》、《夫唱妇随》,《中华成立》、《民族自强》 (见图4)以及“四戒”(即《戒食鸦片》、《戒赌图》、《戒早婚》、《戒嫖娼》)等都由官方指定生产创作以及专人负责管理,并通过鉴别分类,过滤那些反映封建恶习的年画,发扬具有良好教育意义和吉庆题材的年画[1]234-236。
图4 《中华成立》、《民族自强》④
官方干预年画改良,对中国现代海报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一,让年画具备了海报必需的委托人、创作者和受众等三方生产关系;其二,采用石版印刷大规模复制生产技术,使之具有完备的海报生产模式;其三,官方指定生产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相当于中国近代的政府公益海报。这为后来战争时期的抗战年画、革命年画、新中国的新年画与海报的结合提供了借鉴基础,开启了年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海报形式为政要服务、为政府推动改革和宣传服务的中国海报新方式,进而使年画成为官方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利器,实现了年画内容重要性与海报广泛传播性的有机统一,推动了中国现代海报获得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与快速发展。
中国传统年画延绵中华大地数千年,映现出社会民生和社会精神。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年画逐步演变为人们熟悉与运用的现代海报形式,赋予了反映民意、重现历史、宣传政府意志、普及大众教育、倡导新风尚的更多功能,研究中国现代海报与传统年画的关系,对中华文化传承、宣传与传播,实现中国梦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注释
①图1来源:王树村.中国年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150.
②图2来源:http://yz.sssc.cn/item/view/994160.
③图3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501 7d0102dwvx.html.
④图4来源:http://www.51-arts.com/a/05/3664. html.
[1]王树村.中国年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2]黄宗池.美国1890年代的海报狂潮[J].世界美术,2014(3):101-106.
[3]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等.中华印刷通史[OL]. (2000) [2017-4-11]. http://www.cgan.net/book/books/ print/g-history/.
[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2.
[5]李万万. 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 团结报,2010-02-20(006).
(责任编辑 陆江艳)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Year paintings and Modern Chinese Posters in the early 1990s
New Year paintings and posters may seem unrelated; in fact, the two have very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posters are quietly sprout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painting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s enlightenment, the New Year’s painting has undergone a functional and technical change. Th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used the modif ed New Year paintings as a propaganda tool, which has improved New Year paintings 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mass production. By the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 Year paintings cont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welfare posters.
New Year painting;poster;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Enlightenment movement
J520.9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7.02.014(0080-04)
2017-04-04
郭渝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