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专培试点:且行且完善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培养医界“精品”的专培路,路阻、难多,但趋势已定。
1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八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专培试点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医学院校毕业生经过5年本科,3年住培,长达8年的“打磨”后,如果想成为专科医师,还需要参加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政策一出,医学人才的培养再度成为热点。
对于其中两方重要利益牵涉者——医生群体和医院领导者,他们的考量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医生群体的吐槽在网上俯拾皆是,多数观点反映担心培训期间待遇“寒酸”,感慨学医成本大。事实上,不论是住培还是专培,文件出台后,待遇问题一直都是医生群体关注的焦点。
医院院长作为医院的掌舵者,在政策落地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医院领导层又有何考量呢?
“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长远来说,对医生个人专业水平以及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都有积极意义,这是继我国恢复住培后,再次对医学生继续教育的探索和规范。”在采访中,类似的观点从多位院长口中发出,并没有人质疑专培方向本身。
专科医师培训趋势已定,医院管理者和医生自身的考量是实施过程中的着眼点。
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曾幽默地表述着对医学生继续教育的看法。他认为,医学生从院校毕业,还只是“半成品”;经过若干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可以变为“成品”,可以处理一般的常见病;而进行专培,则是其走向“精品”的必经之路。
“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需要快速培养大量的医生,这种做法毋庸置疑,但随着大众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提升医生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同样应提上日程,无论是住院医师培训还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均是为满足百姓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彭义香如是说。
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体,是国内外公认的医学教育。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国际医学界有共识、有经验,更有实效。《意见》的公布,意味着在国际上做得风生水起的专培,将以“5+3+X模式”成为我国专科医师培养的常规模式。
按照《意见》安排,将于今年起遴选有条件的专科启动试点工作,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按要求完成培训并通过结业考核者将获得国家统一制式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作为从事专科医师工作的重要条件。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老百姓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就医,背后的问题正是因为医生不均质。住培和专培都是解决我国医生非均质化的必经之路。然而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在中国体制下,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档口,确实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高臻分析说,目前,我国多数三级医院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因此,专培的推行在三级医院内反对声音不大,同样基层机构因定位明确亦无这一担忧,仅二级医院院长面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态较为复杂。
他认为,在分级诊疗的推行下,政府应明确对二级医院的定位。若要激起二级医院专培的积极性,要么将二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要么进行转型。
其次,应明确专科医师应培训到什么程度。高臻认为,应对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不同程度的专培,应有不同的培训大纲、培训课件等,即设置好二级医院的医生培训应达到什么程度,三级医院的医生培训应达到什么程度。这样既可以满足分级诊疗的需求,又能增加医院对人才培养的安全感和积极性。
第三,在鼓励医生自由执业的大背景下,专培医生是否能如期回到所在医院是不少院长的顾虑。“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医院培养一个人,三年又三年的培训,很有可能医院付出很大代价,医生培训后却跳槽了,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顾虑是不少医院都有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院长李无阴坦言。
第四,在我国,尊严和待遇是医生的心结,这将直接影响医生参加专培的积极性。住培和专培医生的待遇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医院院长,高臻十分了解医生的心态,他分析说:其一,一部分原本在科室还处于优势地位的医生,可能担心离开2~4年后会失去这种优势;其二,培训后,待遇将有哪些改善,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医生心里没底儿,处于一种茫然状态。
第五,培训规范的细则、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也是不少院长观望的一个方向。
另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增加培训时间需把学医的积极性考虑在内。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不少学生对医学敬而远之;再加上,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教育、住培、专培,一路顺利的话也要十几年,30岁以后才开始正式工作,这样医学生在结婚、买房等大的社会环境中将压力山大。
“专培刚开始可能遇冷,但随着试点经验的成熟,国家的继续推进、投入增加后,更多的医院和医学人才会重新审视‘专科医生’这个职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参加专培会成为一种规定,医院和医生也会逐渐接受的。”彭义香如是说。
医生培养周期长,但同样其职业生涯也比较长,越老越吃香,他建议医学生应从长计议。
与住培的强制性方式不同,专培的自愿性给了医院和医生弹性的选择。《意见》明确提到,专培是“需要”并不是“强制”。
彭义香认为,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是对应的。全科医师须解决基本的问题,需求量较大;但专科医师定位为解决某一个专科的疾病,是高精尖的范畴,数量相对不需要像全科医师那么多。“医院可根据对科室的规划,选择在哪些方面进行专培;医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规划,选择是否参加规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1994年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骨伤的医师培训基地。院长李无阴认为,现在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中,并没有细化到二级学科,对于日后从事某个专科工作的医生则需要进行专科化的培训。
在肯定专培做法的同时,李无阴对专培的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住培后,专培时间不需这么久,只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即可。他分析说,专培并不需要培训所有专科领域的各项技术,应主要培训风险较大的准入技术;可针对某几项技术、目标明确地集中培训半年左右。
在郑州市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看来,医生住培后,可在临床工作几年,然后带着问题参加专培,效果会更好。
“专培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应根据中国的国情、体制、特色,设计出不同的专培体系的培训之路。”高臻从专培引申到医改。他认为,专培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他建议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思考问题多一些,在解决不同阶段问题的同时,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