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车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新能源、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所有汽车企业绕不开的话题,甚至上升为品牌战略高度。
上汽继续加强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深化自己未来在新能源与智能科技、车联网方面的战略布局。奇瑞通过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积极展开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商业化。长安汽车则与英特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发展。
有媒体援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话表示,这是业务、能力、基因的重构。汽车企业的角色要从传统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出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汽车企业未来的业务模式将与过去显著不同。
汽车产业颠覆式变革
一般而言,企业的战略具有强大的惯性,特别是一家跨国公司,很难实施迥异不同的,甚至完全否定之前的战略。
丰田汽车本届车展推出的全新丰巢体系,被解释为“是一个涉及汽车研发、设计、生产、采购等全产业链价值在内的创新体系”,与之前丰田公司一直强调要对自己的产品实施混合动力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2009年前后,丰田公司在中国推行的是混合动力战略。然而,混合动力产品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大幅增长,反而是一些T动力为主导的传统燃油产品更受欢迎,同时,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开始爆发。尽管其中不乏政策的因素,但是市场本身的逻辑确实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混合动力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发展空间,与预期的市场增长有着不小的距离。这是丰田混合动力战略相对比较尴尬的事情。
可以说,丰田做出了自我否定、自我颠覆的決策,而这种自我颠覆的决策,让人感觉到整个汽车产业都正在发生颠覆式的变革。
中国汽车市场与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新能源汽车企业层出不穷,大量的资本开始投向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或者新的汽车企业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载体。不仅如此,这些新兴的汽车企业还更像一家IT公司,他们除了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外,还把眼光盯在了车联网、智能化。
同样,越来越多的IT公司也都涉入汽车领域,谷歌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早已不是秘密,而苹果、微软,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涉足汽车行业。
汽车产业的这种变化,从目前来看,仍然对传统的汽车企业巨头构不成威胁,但是,如果再过20年,又有谁说得准呢?
整车制造业希望主导一切
在4月中旬,有两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同时介入出行领域。一家是北汽集团成立了专门的华夏出行公司,一家是大众汽车中国投资了一家与出行领域紧密相关的出门问问。
无独有偶,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特别是世界前三大汽车企业都不约而同进入共享汽车领域,动向非同小可。
2016年5月24日,丰田宣布与Uber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金融租赁、汽车销售等方面合作;几乎在同时,大众宣布将投资3亿美元,支持打车软件公司Gett;2016年年初,通用汽车宣布向Lyft投资5亿美元,通用希望通过合作,将无人驾驶技术与Lyft结合。
还有,2016年5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获得苹果10亿美元投资,在车载平台上与苹果的CarPlay展开合作。
包括此前上海成立的共享汽车平台EVCARD,其背后的两大股东为上汽集团和上海国际汽车城。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为何集中转向出行领域?为何又如此步调一致?
据此,是否可以推测出一个可能的方向,即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产业链条从原来的只有制造到销售两个环节,扩大到制造、销售、使用三个环节。汽车物流与资金流的链条也延伸到了消费者领域。在这里,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希望主导未来的这一切。
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未来人们的出行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以及未来出行的汽车出现了巨大变化。共享正在成为未来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当下共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具体体现。而汽车产品也因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的成熟,逐渐成为一个移动工作生活平台,而不再只是一辆只为交通运输而生的工具。
未来的汽车,你可以说它是机器人,它可以帮助你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切便利,这里当然也包括交通出行的便利安排。
产业难题能否阻挡变革
对于汽车产业的一系列变化以及未来的影响,也有着巨大的争议。颠覆说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未来的汽车产品与汽车产业,以及处于其中的传统汽车企业,真的会被颠覆吗?
固然,在今天看来,有许多未来汽车产业的问题一直很难得到解决。
比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充电设施严重不足,续航里程即使达到了500公里也难以消除人们对于里程的焦虑,电池回收更是涉及安全问题。
政策支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一旦补贴中断,还能够得以维持吗?汽车企业能否获得相应的规模效应来抵消补贴政策退出带来的成本与市场价格升高的压力,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的回答。
再比如无人驾驶,一直被许多人以涉及交通伦理问题而质疑。最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无人驾驶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应该由谁来负责?
但是,这些质疑的观点忽视了需求与政策带来的巨大动力。
从新能源汽车角度而言,这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方向,所有的汽车产品新能源化是一个必然。特别是在中国政策的推动下,这种必然性已经不容置疑。
恰恰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普及,将是比传统燃油汽车乃至混合动力汽车,提供了智能化汽车更好的载体,因为只有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产品上,智能化才能更好地实现。
同样,今天无人驾驶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产业技术环境背景。AI智能技术正在走向成熟,而无人驾驶只是智能技术在汽车产品上的一种嫁接。
未来,汽车产品的这种变革不可能再有能够扭转趋势的障碍,而汽车产品的这种变化本身,就足以让今天的汽车企业巨头认真思考、认真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