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竞
《虚堂录》中有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天上皎皎明月为实,水中之影为虚,虚虚实实之间皆为人间清美。
镜中花,水中月,明知是虚,却总有人在追寻。古人在一方天地中任思想遨游虚空,而现代人更甚,无形的网络与二次元的异世界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幻境。
从上古蒙昧的神话时代开始,真实与虚幻就不曾分离,总是如影随形。因而从古至今,我们也都在现实与幻境中穿梭。
千百年前有苏子瞻泛舟赤壁神游太虚,千百年后亦有人徘徊梦境止步不前。
不惹尘埃的先贤心灵空旷,总免不了虚无一时,慨叹一时,再放松神经来一次幻境之游;精神疲惫的当代人走过城市的喧嚣,身处机器的轰鸣之中心情茫然,心灵太沉重,也需要来一番精神的遨游,方能放松神经。尽管光阴相隔甚久,但我们却有着相同的诉求:世界的真实总是让人心惊,灵魂需要一处虚妄之地来稍作休憩,需要一捧水中月小作安慰。
所以,我们总是在现实中追求虚幻,亦在虚幻中探寻真实。
余秋雨认为人类文明史分为三大层次:假设层次、彷徨层次与真实层次。他说,假设层次占九成以上,且摇摆不定,这便是最原始、最不可控的虚空了;真实层次是摆脱了假设后的思维结晶,很少,却可看淡一切神圣,这便是史卷中那些“星星点点的智者”了。这样一来,处于虚假与真实之间的彷徨层次中便有许多人在苦恼,在决裂,在求索,在挣扎,在批判。“假设层次上的文化宣导痴迷色彩过重,等級不会太高;而真实层次上的文化过于透彻,往往笔墨疏落,月冷影单。”
因此,我们需守住心智,稍作放纵即可。一旦沉溺虚无,便是失了神智,乱了方寸,再回不去真实世界,在彷徨中堕入虚无了。
而人生不能永远活在虚幻中。毕竟,幻境是思想的游弋处,而非灵魂的逃避处,所以,那些缩在电脑屏幕后不敢面对真实世界的人也不必再自我安慰下去了。
林清玄说,寻找从前的眼泪到最后才觉知,一切的悲欢离合是为了此刻有更温柔的心,更充沛的爱,更清明的觉知。正如此言,我们在虚幻与真实之间的挣扎与求索,不正是为了在现实的世界中走得更稳更有底气吗?
在这浩瀚而渺远的时空中生活的人们,唯有踩在现实与虚拟的平衡点上,才能在“掬水月在手”时,亦能“有花香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