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正
以前,听过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省略语》,里面描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运用乱象:如,把“上海吊车厂”省略成“上吊”,把“怀化轮胎厂”省略成“怀胎”,都是生活中滥用省略现象的艺术提炼,听了叫人捧腹。可实际生活中,滥用省略闹出的笑话和造成的后果却令人忧思。
不仅如此,环顾周边,乱用成语、篡改成语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店铺的门牌,采用一些与大家熟悉的成语谐音的字。比如,咱们常见的广告,就有这样的现象——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发《通知》指出,一些节目和广告随意篡改、乱用成语,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
有同学说:“早该这样了,恶搞文字也是有底线的。成语都是有典故有来头的,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篡改后还算什么?”
有同学说古人能造成语,我们为什么不能?
有老师分析,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颠覆某些成语本意,会在观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心中形成负面导向。曲解成语,给社会给学生甚至给中国文化都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我觉得,古人造的词语、成语是经典,有理有意,言簡意赅。如今某些网络用语粗制滥造,胡拼乱凑,词不达意,甚至歌词都能微缩成词语。这不是造词,这是在毁坏汉语、糟蹋汉语!
我们都知道: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用词上往往有自身特性,每个成语都由一个相关人物故事或典故浓缩而成,是一种约定俗成,甚至其中每个字都有相应来历。这,也是汉语魅力所在——意思精辟,往往又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绝不是所含汉字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且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比如今天所举的广告语,破坏汉语言规范,破坏原有词的词形,破坏了其社会性,让人们产生混乱感。我想说——我们可以合理创造新的成语,但不能破坏原有的成语!
趣味尝试——
请你与家长用一周的闲暇时间关注一个电视台的节目,看“无独有偶、空穴来风、趋之若鹜”能遇到几次,再查查工具书,看看有没有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