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必考项:议论文阅读篇(二)

2017-04-29 13:23郭瑞炜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7年10期
关键词:霍金论据论点

郭瑞炜

上一期,咱们一起学习了湖北黄冈市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文章以及试题,其中提到了“浅层次阅读理解”与“深层次阅读理解”。事实上,安徽省中考语文涉及到“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部分,也是这样设计的。

做好个性化备考

仔细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段“阅读”要求中直接关涉议论文文体的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1. 中考生要具备一定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

2. 中考生要有“语言分析”的基本能力。

第1点:议论文文体阅读考查主要是针对“论点、论据、论证,并延伸为文章思路与层次安排”,这些是文章本身呈现出来的,它客观存在,不会再因为你我的主观理解而转变,是静止的、不变的,是浮现在文章中的,是“浅显易懂”的,这样一来,针对该项阅读考查就没有太多变数了。

第2点:对“语言的分析与把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性极强,我们的词汇量、理解力、阅读积淀、分析角度、是非观、价值观,都会给我们对议论文语言的阅读理解带来差别。作为中考生,你怎么让自己对文章、对作者、对命题老师甚至评卷老师的“揣测”“理解”很好地聚焦在“标准答案的要点”上,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文章作者肯定是个成年人,命题老师、评卷老师也是成年人,可需要“揣摩作者这样写的含义、妙处”,并符合“回答的方向、格式、层次等”的却是十四五岁的少年。针对这种“入心”的理解考查,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分类做专题练习”,尽快形成自己“规律性认识与心得”!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考点归类,扎实备考

依据刚才的分析,我们对近年来安徽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涉及考查议论文的试题,做一个巡查与判断。

【2014年】[二](23分)《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

10.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第10、13题考文体常识;第11、12题考语言分析。

【2016年】[二](17分)《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1.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第11题考文体常识;第10、12、13题考语言分析。

归纳一下,我们可以把议论文阅读考点分类:

考点一:寻找论点、论据或补充论据。

考点二:辨识论证方法,理清议论结构。

考点三:把握文意、層意、段意。

考点四:重点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考点五: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考点六: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

考点七:读后感悟及探究。

归类的好处在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议论文阅读备考情况,然后进行分类专题练习——你就能排查出自己哪类试题基本OK,哪类试题没有感觉,哪类试题已经得心应手,哪类试题还有待提高。

怎么样,我说明白了吗?

如何展开强化专题训练

经过上述排查之后,在中考前需进行一些专项训练,以提升议论文阅读能力。一般地说,议论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体常识、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迁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训练时就要有针对性,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 针对论点、论据、词句考查的训练。

以论据为例,我们不仅要知道用了哪些论据,还要知道这些论据有什么作用。为了锻炼迁移能力,我们还要做一些变式练习,比如按要求补充适当的事实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或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一个道理等。

以论点为例,我们不仅要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规律(按特点找,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按位置找,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还要注意作者的分论点不能替代中心论点,作者阐述性的语句是对中心论点的演化,当然也不能替代中心论点。)

再如对词句含义的理解,有这样几个出题的角度:理解加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关键词句的细微差别,找出前后照应的语句,对某句话的品析等。

2. 一般来说,我们应学会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辨认(即全文的中心句,各段的总起句、总结句还有过渡句,对事例进行概括分析的句子等),对文章标题的分析,对文章所举的现象或事实的概括分析,来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为了锻炼概括能力,平时我们应做一些概括要点的训练。一般的做法是:摘录要点(摘录出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筛选主次,最后归纳(可以用“文章主要阐述了……同时还……”的句式来表达)。

为了锻炼分析理解能力,平时我们还应多做一些揣摩语言、划分层次的训练。如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分析语句中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分析语句中表示指代性的词语,根据上下文分析某些重点语句,这些都应作强化训练。

【真题1】

每人都有一个宝藏

邹扶澜

(1)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2)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3)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4)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地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5)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6)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閑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8)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孩子》2003年4月版 有删改)

1. 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 。

2. 第(7)段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 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如果将后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

4. 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篇课内文言文的观点,这篇课文是 。

5. 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 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 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 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2007·山西卷)

【详解】

第1题是一道理解性题目。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宝藏”喻指什么呢?只要读完全文,特别是最后一段,就能很准确地给出答案:人身上蕴藏的能量和威力。

第2题是一道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运用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本题最终要求是修改病句,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要找出病句。那么,哪句话有病呢?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排查一下病句的各种类型,就能看出“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这句中的“跨过”与“每一天、每一分钟”搭配不当,改为“度过”才对。

第3题是一道关于论据顺序的题目。论据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前后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中,并列式的论据一般可以调整,而层进式则不可以。研读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两个事例,不难看出,青蛙实验论证人身上具有能量和威力,美国戏剧论证要利用这种能力去工作,二者是递进关系,两个事例不能调换。

第4题是一道联想题。在“青蛙实验”中,当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根据这个故事前后对比,以及题干中“文言文”的提示,不难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

第5题其实是一道有关论点的题目。如何寻找或提炼论点呢?一般从题目、开头、结尾、中间依次寻找,自己归纳时要力求准确、简洁。像这篇文章的论点,就要自己概括。那本文的论点藏在什么地方呢?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仔细推敲一下,正确答案是B,其他三个都是分论点,不够完整。

另外,对于论证方法类题目,只要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相关特征,解答起来则非常容易。举例论证就是列举事例;道理论证就是引用名言、格言、俗语等;对比论证就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比喻论证就是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阐明观点。

对于补充论据类题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补充时要能够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要简洁而不失生动,引用要完整准确。

对于仿写类题目,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特点,结构要一致,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相近,语意要相关。

对于拓展类题目,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想答好这类题目,只要在平时多积累,多训练,自然能水到渠成。

【真题2】

做学问必須要坐得住

刘彦敏 王书生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斯蒂芬·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作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③“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他们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工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

④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的跟踪和钻研,对本土的科研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能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净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真心向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搞点儿研究,做点儿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选自2007年2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用原文语句填空。

霍金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有二,一是 ;更重要的是 。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一个共同之处就是 。

2. 第④段中列举现实中一些人热衷功利、心浮气躁的现象有什么作用?

3. 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如果去掉加点词语,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4. 像霍金这样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007·河南卷)

【详解】

第1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找出相应的原文语句进行填空。答题方法是:摘录文段中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并筛选主次,最后作归纳。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认真阅读,抓住有用信息,提取相关语句,就能顺利作答。答案为——天资聪颖;专注、安静下来、丢弃广泛兴趣;对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或者:身残志坚;“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淡泊名利,潜心治学)。

第2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所举现象或事实的概括分析能力。可根据本文的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及论证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即可得出列举现象的作用:从反面论证,与上文霍金专注、执著的科学精神形成对比,突出中心论点(言之有理即可)。

第3题考查的是文段中的重点词语。除了要对词语意思理解,还要联系作者的用意:两项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就科学精神而言”一语,限定了“境界”的范围,说明这里比较的是他们和霍金在科学精神方面的差距,而非其他方面的差距,表达准确严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第4题考查的是论据支撑论点的知识。但不是直接考查,而是变成补写补充论据的形式,变知识性考查为思维、能力的考查。回答时,一要紧密切合论点,事例必须与论点一致;二要紧紧地把握住“像霍金这样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进行举例。

示例:居里夫人穷四年之力专注研究,从30吨铀矿渣中提取出0.1克镭,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例应与论点一致,语句要通顺)。

猜你喜欢
霍金论据论点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霍金》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宇宙之王霍金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科学大咖霍金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