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下的荣耀

2017-04-29 09:34韩峰
山东画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储蓄工作

韩峰

一枚徽章、一份证件、一张合影、一本纪念册、一本书,糅合成一段久远的回忆。家中存有的几帧泛黄的老照片和几宗物件,已悄悄走过60年的光阴,它们静谧无语,轻轻地向我们诉说着主人的人生经历,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我的父亲韩其珍出生于1930年,四岁时父母双亡,他是被姑母一手抚养大的。幼时的父亲吃了不少苦,长大后成为了姑母家的壮劳力,也正是这段苦难的成长经历造就了父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良好秉性。1953年,银行偶然一次招收警卫,父亲自此成为银行系统的一名员工,开始担任警卫员,并兼做通讯和公务工作。父亲家境贫寒,没有余力供他上学。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没有文化带来的困难,因此非常羡慕有文化、有知识的同事,闲暇时就从零开始学习,经常向他们请教。记得我上初中时,在家里曾无意中看到父亲书写的几本笔记本,里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汉字,好多还用红笔做了标注,我看了不禁被父亲的这种毅力折服。也正是靠着这种认真、专注、刻苦的精神,他逐步脱离了目不识丁的状态。

父亲的谦虚、努力、上进也赢得了单位领导的好感,觉得他是棵好苗子,于是便安排他到业务部门,开始接触储蓄业务。1955年,他来到洪山矿务局储蓄所担任外勤工作。起初,父亲有点犯难,毕竟当时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经验,完全是一个外行,但是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增强了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的信心。他一方面边学边积累,向工作时间长的同事请教,掌握储蓄的有关知识,为开展工作打好基础;再者,遇到难题积极向组织汇报,树立依靠组织做好工作的思想意识。同时,深入各单位了解职工的基本情况和思想情况,掌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以此做出开展工作的具体计划。就这样,父亲逐步克服了困难,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大胆摸索,积累经验,慢慢地成长,担任了当时的储蓄股股长。

父亲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淄博矿务局托儿所单位小,职工工资低,从没有人主动去开展和宣传储蓄,父亲了解到这一情况,宁愿自己多辛苦、多跑腿,经常去那儿开展储蓄宣传和吸储工作,类似托儿所这样的储蓄空白点在他的努力下一一被填补。而对已经开展起来的大客户,他也想办法巩固和提高,如矿务局医院,原来参加储蓄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40%,在他的积极宣传下,增加到80%。通过密切联系群众,他还培养发展了协储员,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水平,把他们编成小组,建立协储员会议制度,使储蓄业务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说起来颇有意思,父亲在托儿所宣传和吸储期间,也结识了在那里当幼儿教师的母亲。一来二往的接触,父亲对母亲增进了了解,慢慢有了好感,曾主动向母亲表白过,但那时母亲觉得自己年龄尚小,就没有动心。后来母亲到了南定玻璃厂工作,两人之间就没有了见面的机会。但是,缘分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次母親陪同事去济南看病,恰巧路遇当时在那儿学习的父亲,就这样,两人的情缘又有了新的开始。父亲抓住这次相逢的机会,再一次发起猛烈攻势,母亲抵挡不了他的热情,相处时间久了又觉得父亲人挺好,便再也顾不得父亲大她7岁的年龄差距,两人得以结秦晋之好,成就了这段天作之合。

随着自己的不断努力,父亲已成为业务方面的能手。1955年,组织选派他去烟台财经学院进修学习,回来不久他就被提升为银行营业所主任,父亲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在父亲留下的这些老照片中,有一张大合影看似普通,实际上则极其珍贵,它代表了父亲在26岁时的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1956年4月,作为山东省淄博市银行系统唯一一位先进代表,父亲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之后,他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先进工作者会议,还荣幸地受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

除了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家里还有一枚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纪念章和一本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纪念册,也记载了父亲年轻时的这段光辉事迹。纪念章是椭圆形的,正面的图案是一男一女两个工人各举着一面红旗昂首阔步向前进,后面紧跟着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那个男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吊带工装,女工人则留着齐耳的短发,身穿连衣裙。人物的两侧用齿轮围绕,脚下是写着“劳动光荣”四个字的红色条幅,四周围绕着放射状的光芒。

紫红色布制封面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纪念册的封面下方有一个模压出的图案:一根长满绿叶的枝条上放着一把铁锤。里面的扉页中印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黑色单人照片,还有若干彩色的画作穿插其中。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父亲作了经验介绍,他所撰写的文章——《消灭空白点,抓紧时机,积极组织收储》,被收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的《储蓄工作先进经验介绍》一书中,这也是对父亲工作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父亲在银行工作多年,一直在基层银行担任主任一职。我们家跟随他工作的变动,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姊妹四个的出生地也各不相同。父亲从一个贫穷孤苦的孩子成为“吃公家饭”的银行干部,工作、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此也很是珍惜,工作自然是刻苦努力,务实肯干,职工有什么困难也总是竭尽全力地给予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更是率先垂范、一马当先。

这种自幼养成的勤奋,也成为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很少见父亲有轻闲的时候。60岁退休后本应享受安闲的生活,却正遇上城市信用社开始组建,父亲被聘为顾问,从此再也没停歇下来。多年的劳累加上父亲自己对身体的不在意,看似强壮的身体最终垮了下来,因一次意外摔倒,竟导致不能自理。父亲卧床治疗了一年多,却还是没有战胜病魔,脊髓炎转为癌症,于1992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几帧照片和几宗物件,向我们倾诉着父亲年轻时的点滴经历,记录着时光流过的痕迹,也轻声演绎着特殊时期的某段生命历程。“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看着它们,又重新唤起我对父亲的无比思念之情。因其久远,因其唯一,尤为珍贵,也成为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猜你喜欢
储蓄工作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对你的储蓄方式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人生是一种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