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陈 宸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娄底417000;2.娄底市汇天阳光旅行社,湖南娄底417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晶晶1,陈 宸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娄底417000;2.娄底市汇天阳光旅行社,湖南娄底417000)
目前,我国旅游和酒店行业内呈现出严重的人才供需错位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也暴露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不足。“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岗位实践、资格认证和技能竞赛融为一体,实现“课中有岗、课中有赛,岗中有课、岗中有赛”。实施“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条件,开展并参与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为“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内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各高校旅游及酒店管理类专业随之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达583所,2015年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55611人,毕业46888人,在校209986人[1]。旅游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发展迅速,但国内旅游教育界及业界却一直被专业人才的“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一方面,各高校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尤其是各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设计未实现与行业的有效对接,学校所培养出的旅游及酒店管理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强、职业价值观不合理,致使学生毕业后在行业内的就业比例一直较低。旅游及酒店相关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但是由于行业内各企业更关注员工实践技能和企业自身成本节约,所以一般不会从学历角度考虑录用人才。因此,这一行业内人才的“供需错位”问题凸显了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在质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理应受到高校和业界的重视。
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2],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调整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优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校和学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是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本文提出“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岗位实践、资格认证和学科竞赛融为一体,将岗位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和学科竞赛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地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有计划、有重点、有保障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岗”“证”“赛”的四模块内容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岗位需求、资格证考试要求、竞赛标准导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下面将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图1 “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证一体
“课证一体”,即将旅游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将行业技能认证考试内容与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纳入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训中,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教学目标更加合理化。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要求保持一致,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岗一体
“课岗一体”,即将岗位技能、要求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以工作岗位的技能标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参照业内各企业对员工的知识及能力需求,确定教学项目和实训教学标准。坚持校企合作育人,由行业内专家兼职教师或不定期开展业内专题讲座。同时在学生课程考核时,聘请行业内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由岗位定课程、由岗位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岗位所需技能。
(三)课赛一体
“课赛一体”,即将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起点、高标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每年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旅游类技能大赛层出不穷,高校旅游类技能大赛主要有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和综合类技能大赛。通过课赛互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比赛前的选手选拔,以及在竞赛培训过程中的训练,均又会对常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以近两年湖南省旅游综合类技能大赛为例,由于竞赛内容主要以项目设计为主,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就可以将项目设计作为学习中的引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专业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提供了启示。
(四)岗证一体
“岗证一体”,即将岗位技能要求与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最终将步入行业中的企业,因此应强化其岗位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资格认证是学生步入企业的“敲门砖”,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时,强调资格认证考试的重要性,无形中也起到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增强岗位技能的作用。
(五)岗赛一体
“岗赛一体”,即将岗位技能、要求和旅游服务类技能大赛的内容进行融合,最终导入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与技能大赛考核标准基本一致,它们均考查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比如每年各种级别的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讲解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事实上也契合了行业中各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学生在竞赛培训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岗位技能。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学生岗位技能的训练也可为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奠定基础。另外,以竞赛的标准和要求指导岗位实训,让高标准促成高产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六)证赛一体
“证赛一体”,即将考证课程和旅游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来。通过证赛互补,可以弥补资格认证考试侧重理论性的不足。将竞赛标准引入到资格认证课程培训过程中,必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同时,考证课程内容也是技能竞赛的基础。以往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为例,比赛环节均涉及了基础知识考核和现场导游讲解,上述内容均是资格认证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将两大块内容整合起来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课岗证赛”四位一体模式可以解决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单一的问题,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旅游与酒店行业已形成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
旅游与酒店行业已形成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各岗位职责分明,岗位操作规程较成熟,各岗位绩效考核内容比较固定[3]。就旅行社业而言,大型旅行社已基本形成集财务部、网络营销部、商务旅游部、出入境旅游部、会展部、票务部等于一体的运营构架,企业内各部门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小型旅游社虽没有上述严格的企业构架,但其各工作岗位仍有明确的技能要求。就酒店而言,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公关营销部、财务部、人事中心等是其常设机构,各部门也有明确的分工和岗位要求。企业中明确的岗位分工为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可行性。
(二)旅游与酒店行业已形成规范的资格证书考试制度
旅游与酒店行业已逐步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的资格证书考试制度。2015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完善“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国家旅游局自2016年起对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实行统一管理,省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导游资格考试具体工作。导游资格证考试实现全国统一考试后,将进一步提高其规范性和严谨性。而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而言,也有如管理咨询师考试等资格认证考试,可为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三)旅游与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竞赛呈常态化趋势
全国范围内各种级别的服务技能竞赛层出不穷,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优越的平台资源。每一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都是各高校展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舞台,大赛一般分导游服务技能比赛和饭店服务技能比赛两部分。而就湖南省而言,自2014年起,湖南省教育厅正式牵头组织每年一届的全省高校旅游类综合技能大赛。同时,市一级的赛事每年都有,以娄底市为例,市旅游侨务局每年也会举行一次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以导游服务技能比拼为主要内容。另外,还有旅游企业赞助的大小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和平台。
(四)校企合作为培养模式的推行提供平台和保障
校企合作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可为培养模式的推行提供平台和保障[4]。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整合路径。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就已成功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单位宁波太平洋酒店申报为省级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实现共赢,为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访谈,剖析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据此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建立与工作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机制。同时,可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内各企业、往届毕业生等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程度及意见,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侧重点。在人才需求调研与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共同开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
图2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方案设计
(二)构建“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对接,根据工作岗位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用技能竞赛的平台来检验和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在校院两级教学指导中心的支持下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与行业的高效对接,在此基础上完成需求调研和岗位技能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构建专业学习模块,并据此来设计学习情境,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结合工作任务和学习模块来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并拟定课程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
通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学习模块、实践学习模块和拓展学习模块(见图4)。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学习模块侧重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学习模块和拓展学习模块侧重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
图3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流程图
图4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体现岗位需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紧跟资格证考试大纲,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契合竞赛要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同层级目标如图5所示。
图5 “课岗证赛”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目标
(三)完善“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属本科院校范畴,而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仍放在理论学习这一块,这一现状也使得行业内人才“供需借位”问题严重[5],因此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服务,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一模式将课堂教学、岗位实践、资格认证考试和技能竞赛融为一体(如图6),将实现在课堂中实践、在考试中实践、在竞赛中实践,将岗位实际工作场景导入到课堂中、将资格认证考试标准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将技能竞赛要求引入到实训模拟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中练、考中练、赛中练,在练中学、考中学、赛中学,在练中赛、学中赛,可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图6 “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较单一,仍主要以期末笔试为主。虽有少数技能性强的课程采取实训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但评价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评价主体普遍较单一,评价结果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允性。“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将从考核方式和评价主体上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形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将打破传统的“8+2”制评价方式,即不再简单地采取期末考评成绩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和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的组合;而是采用“5+4+1”的考核方式,即期末成绩占总成绩50%,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这样的调整将进一步凸显实践的重要性。其中实训部分包括校内实训和课程见习两大块,而不另外将实训成绩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示,以减少教学管理工作量,同时可强化实训部分的重要性。如果将实训成绩单列,学生很容易及格,这样就降低了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另外,考评主体引入业内专家这一主体,以提高考评标准的客观公正性,同时也可提高考核成绩的公平性(见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培养出更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但这一培养模式较之传统模式,将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等来支撑,因此,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适应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能胜任职业技能指导工作。而当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多数老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因此,难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实践指导。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一,通过引入行业专家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比如,对部分专业课程中的实训部分教学,可引入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指导,或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定期开展讲座。第二,通过教师入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带队教师全程陪同,教师自身也需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第三,通过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比如,旅行社方向课程的任课老师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同时具备实践经验。借助上述途径可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师资保障。
(二)完善“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因此,各高校应强化完善校内实训条件,为学生实训提供齐备的实验设施。比如,建设酒店前厅与客房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餐饮与酒水实训室,规划与设计实训室等。同时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与业内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实训场所,学生可在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见习、顶岗实习和部分课程的调研与毕业设计。同时,在企业开展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技能竞赛等活动时,高校可组织学生前往观摩学习,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认证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开展并参与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
旅游管理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将技能竞赛作为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将竞赛内容、标准和要求引入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来,这有利于拓充理论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项目和实训环节均可参考竞赛标准设计,将竞赛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另外,高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比如酒店服务技能竞赛、导游服务技能竞赛等,让竞赛常态化,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培养学生,以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学生。另外,高校更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或观摩专业技能竞赛,比如每年各级各类旅游服务类技能竞赛,以展示人才培养成果,并汲取先进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王晓易.去年中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院校达到583所[EB/OL].[2016-06-11]http://news.163.com/16/0611/16/BP9U428100014JB6.html.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8.
[3]吴剑豪.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 13) : 25.
[4]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3):56.
[5]刘海鸿.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4(9):17.
(责任编校:杨丽英)
An Analysis of the Four-in-On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for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i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Jing-jing1,CHENChen2
(1.School of Business,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2. Loudi Huitian Sunshine Travel Agency, Loudi 417000, China)
Currently, there is a severe mismatch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alents in China′s tourism and hotel industries. And this mirrors the fact that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ies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hindered by many problems. A new cultivation mode that features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 position, certificate, and competition" combines four aspects, namely, classroom teaching, actual job training, certificate obtaining, and competition participation. To implement the four-in-on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we should put efforts to 1) 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 that the two parties can co-develop the plan to nurture talents, 2) construct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fits the four-in-one mode, 3) improve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4)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Meanwhile,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double-title teachers, improve the condition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arry out and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kinds of competitions. Only in doing so can we guarantee a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our-in-on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four-in-one of "class, position, certificate, and competi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2016-10-1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课岗证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RKJGY1625)。
王晶晶(1987—),女,湖南株洲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陈宸(1988—) ,男,湖南邵阳人,娄底市汇天阳光旅行社初级导游,硕士,研究方向:农村旅游规划。
G642
A
1673-0712(2017)01-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