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柯
【摘 要】代际支持是家庭养老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入了解和研究代际支持,对于理解子女在对父母提供代际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代际支持的概念界定、理论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等进行评述,旨在为家庭代际支持研究领域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代际支持;概念界定;理论研究;影响因素
一、代际支持的概念界定
代际支持,Morgan(1983)从狭义的代际角度理解,认为是在家庭内部子代与父代之间代际资源的双向流动,也就是金钱等经济资源和劳务等非经济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双向流动。而在中国的传统孝文化中,子女提供代际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上的支持,第二日常生活中的照料,第三情感上的慰藉。正如学者穆光宗(1998)在家庭代际支持中提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其中,经济支持主要指的是亲代和子代之间所提供的金钱等物质上的流动;日常生活照料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提供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以及老人帮助子女照料小孩等生活帮助;精神支持主要指的是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情感交流,老人与子女互相通过倾听、谈心等交流方式获得情感上的慰藉。
二、代际支持的理论研究
从理论的角度认识代际支持直接影响到家庭养老作为现实问题的认识。关于代际支持理论研究,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观点:第一种,反馈论。费孝通(1983)认为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亲子关系包含抚养和赡养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而成年子女对父母有着赡养的责任,用公式表示是F1←→F2←→F3←→FN(F代表世代,→代表抚育,←代表赡养)。即在中国是亲代抚育子代,成年后的子代又需要回过头来赡养亲代,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的模式,下一代对上一代都是要回馈的模式,被简称为“反馈模式”。第二种,交换论。杜亚军(1990)认为交换论是由经济交换论和社会交换论组成,其中经济交换论是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各自占有不同的资源,所能创造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不同,对社会产品及劳务服务的需求也不同,由此代与代之间就产生了交换的必要。社会交换论是由家庭对老年人的“照顾”行为,其实就是子女用经济、劳务或精神安慰等形式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第三种,孝道理论。张践(2000)认为孝道的主要内容是“事亲、敬亲、爱亲”,传统社会的孝道不仅强调子女在经济支持上要给予父母大力帮助,还强调在赡养父母时需有毕恭毕敬的态度,以及尽量要让父母在精神上也感到愉悦。第四种,责任内化论。张新梅(1999)认为该理论是对儒家文化对孝道的强调,认为赡养老人已经使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代际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中国家庭子女与父母的代际支持因素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
第一,子女个体特征因素。子女提供代际支持水平的高低会受到子女一些个体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女的性别、年龄、教育、职业、收入状况等。在中国父系家庭的影响下,女儿和儿子在对父亲和母亲的代际支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徐勤(1996)在研究中表明,在农村儿子为老年父母提供主要的代际支持,特别是在经济支持中有明顯的表现,儿子提供的经济支持要远远高于女儿对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但是女儿在父母的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支持方面却远远超过儿子。年龄也是影响代际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判断子女提供父母代际支持能力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提供给父母更多的代际支持。再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出发,发现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则提供给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最后从子女的经济能力出发,研究发现收入较高的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而对于收入较低的子女可能更多的给父母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上有更多的帮助,有更多时间为父母做家务,和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沟通交流。
第二,父母(公婆)个体特征因素。在西方代际支持的研究中发现,老年父母(公婆)的经济、社会、人口以及对代际支持的需求等特征因素都会代际之间的交流产生影响。父母(公婆)本身的人口特征对子女提供代际支持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张文娟(2005)在研究中发现,随着老年人的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变弱,导致老年人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下降,所以老年父母更加需要来自子女的帮助和支持,而且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代际支持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相对来说,年龄高的父母(公婆)更需要来自子女的帮助和支持。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外出务工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老年父母在经济支持上获得更多的帮助,但是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反而在不断的减少。
第三,家庭特征因素。在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是一种最为主要的、也是最常见的养老方式。家庭成员的多寡、父母(公婆)与子女(儿媳)居住的距离以及父母(公婆)与子女(儿媳)的亲密关系程度等因素也与代际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农村就有着“多子多福”的说法,子女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老年父母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为父母(公婆)提供更多的代际支持。但也有研究发现,子女数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子女为老年父母提供代际支持,因为在家庭内部出现竞争、攀比的心理,使得父母(公婆)获得代际支持并不随着子女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子女与父母(公婆)的居住方式和亲近关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父母(公婆)提供代际支持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居住在一起则有更多的机会照顾父母(公婆),为父母提供更多的日常生活帮助,与父母(公婆)关系亲近,则频繁的和父母(公婆)进行日常交流沟通,互相倾诉、谈心。
第四,社区特征因素。家庭是人口最小的单元,在农村家庭养老中,村级因素的变化对子女提供代际支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是嵌套在村级单元内的,村级因素的变动,对家庭代际支持也有着影响。例如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动,对代际支持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说明村经济发展提高,使得村级的养老体系有一定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
四、对已有研究评述
回顾已有研究不难发现:代际支持的概念、代际支持的测度以及代际支持理论都有着明确定义,但是在代际支持的影响因素中涉及到的因素并没有完全列入实证研究分析中,特别是社区因素这一特征因素,而且在诸多研究中都是从儿子女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子女对父母的代际支持的影响以及差异,很少研究涉及到儿媳与女儿角色和公婆特征因素。总之,代际支持理论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关于代际支持因素,特别是父母公婆特征因素很少提及,这也给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思考和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Mogan,P.S.&K.Hirosima.The persistence of extended family residence in Japan.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J].1983(48):269-281
[2]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中国的养老之路.中国劳动出版[M].1993
[3]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6-15
[4]杜亚军.代际交换—对老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0(3)24-29
[5]张践.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J].中国哲学史.2000(3):74-79
[6]张新梅.家庭养老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假设推导[J].人口学刊.1991(1):58-61
[7]徐勤.儿子与女儿对父母支持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1996(5):23-31
[8]张文娟,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05(5):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