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萍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决策层的教育理念,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取决于其知识创造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专业化 知识创造
一、引言
独立学院作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而随着知识资产逐渐发展成为个人和组织,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战略资产,从知识创造(KC)的角度研究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独立学院教师作为传播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主体,尤应充分利用知识创造来进行自身建设。独立学院数量在递增,教师队伍也在逐渐壮大,而目前对高等学校知识创造的研究,尤其是针对独立学院教师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探讨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对于提升和培育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知识创造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创造的现状
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转换困难
衡量个人或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数量和质量。
从目前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创造的现状来看,以S学院为例,该院教师普遍是青年教师,且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要群体。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第一类是显性知识的数量堆积,即是对多种显性知识的整合能力,这是当前教师进行知识创造的主要方式。第二类相对第一类转化程度不高,表现在未能及时归纳总结以将显性知识充分转化为隐性知识。第三类,隐性知识向新的显性知识转化较为困难,本校专职教师之间没有相互之间学习交流的氛围,同时与外校老师由于接触不多所以很难将隐性知识向新的显性知识转化。第四类是转换难度最高的,表现在校内和校外教师之间知识及经验共享的程度不高。
2.缺乏主动创造知识的意识
在S学院,教师普遍存在主动创造知识意识不强。教师进行知识创造的过程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也是教师能力保持持续提升的关键,否则会导致大量知识信息丢失,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角色定位模糊
独立学院教师存在定位模糊的现象,以S学院为例,表现为:①对教学与科研的定位模糊;②专业发展方向模糊。首先,学院存在人才考核标准与专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同步的现象,在绩效考核指标上侧重于课堂教学质量上,对于科研的考核比例极小。其次,学院师资力量数量和结构层次不够健全。
4.缺乏知识创造的外部条件
S学院缺乏知识共享的平台,没有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氛围。首先,学院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以硕士毕业生为主,职称多为助教,中高端人才比例偏低。其次,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及非教学工作量要求严格,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科研。理论上讲,教学和科研可以相辅相成,但实际并非如此:首先,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同时做好二者太难;其次,科研大多以学术研究为主而非教学性科研。
四、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化建设探讨
1.实时知识管理
独立学院教师应提高知识内化的质量和速度,需要不断注入新知识,实时对其管理以创造更多的新知识,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转换中:①组合: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分类、提炼、整合,努力实现隐、显性知识之间的转换;②内部化:通过学习培训、学术性研讨会、各项学科竞赛、项目申报立项等方式实现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③外部化:树立学习榜样,与他人交流与分享,参加各式讲座,吸取讲座内容的精华,也可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博客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新的显性知识;④社会化:可通过听课的形式加强知识的社会化,尤其是多听资深老教师的课堂。
2.培育危机意识
教师应保持适当的危机意识,学院主动营造危机的氛围,激发人们心理和意识上的危机感应。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对学生实行危机意识教育,对教师也更应重视培育危机意识,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太大,如果自身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长期持续的发展。同时,外部因素方面,教师的地位与公立院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教师成了学院知识产品的提供者,“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在独立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就是所谓的“上帝”。因此在内外部因素的威胁下,要培育教师的危机意识。
3.职业生涯规划
面对科研与教学的选择,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尤其是专业研究方向。在科研与教学的双重压力下,以教学为主,尽力做好科研工作,以科研来辅助教学。因为教学属于知识传递,而科研属于知识创造层面,理论上讲两者是可以相辅相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理想状态发挥到极致,可参照TAIDA模型来实现专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职业价值观,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
4.决策层的重视
独立学院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决策层应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和专业研究型团队的建设,在企业文化上打造知识主导型文化。同时,从长远来看,应在资金上给予适度的倾斜,一方面引进中高端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培育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柯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勇强,张卫莉.知识管理视域下的管理工作创新[J].人民论坛,2011(9):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