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017-04-27 21:33章翠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实践能力数学教学

章翠群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贵州福泉,550508)

摘 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向着“考试机器”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 数学教学 应用意识 实践能力

数学是各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基础,是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并使之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它源于现实又运用于现实,所以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才是数学教育的本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自然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试题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是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点。新普通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着重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其中每一章节的前言都指出了该章节在现实中的应用,新知识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练习、思考等栏目也都联系实际。我们会发现联系现实热点的问题越来越多,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已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必备的工具,社会对数学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强烈。數学的应用已成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

二、导致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学的应用认识不足,往往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注重解题的技巧,忽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更不注重数学精神的培养和数学价值的研究。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题,这体现了对应用理论性的内容的重视。而很多教师重视理论的讲解,联系社会实践较少,学生自然就缺乏自觉、自愿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一)引入生活本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导入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认知冲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讲述一些贴切和生动的小故事,或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问题以导入新课,从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解“有理数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以计算一个家庭的使用面积和实用面积为例引入,也可以以计算一块种植田地的面积引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很快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可能成为他们放学回家后与家长探讨的话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产生充实感和成就感。总之,从学生熟悉的和经历过的生活情境引入,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其学习动机。

(二)让例题和练习回归实践本源

一方面,知识是对一般规律的总结、归纳和提炼,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在实践中运用规律。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伴随着现实生活。例如,在讲解“函数变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头发长度的变化情况,或者计算小商店某一商品的销售和收入情况。一般来说,它们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存在着函数关系。而且,这些实际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接触,如果把这些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切实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学生观念中的数学也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而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富有生命、富有活力的一门学科。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列举商品销售的例子,课后要让学生深入到商店,真实了解零售和批发两种不同的情况,归纳出商品零售和批发两种不同的函数关系。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其学习更深入,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考题发展方向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数学模型正是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座桥梁。目前,既有传统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还有充满新意的问题,如银行存贷问题、产品成本价和利润问题等。这些问题立意新颖、生活生产气息浓郁,其导向符合“用数学解决实践问题”的要求,对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观点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建模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注重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自编自拟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建模练习题。

结论

总之,将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回归实践本源,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并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蕴藏的巨大魅力和数学包含的无限智慧与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而只有把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杜彩荣.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J].求知导刊,2015,24:131.

[2]杨剑锐.浅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J].学周刊,2015,22:39.

[3]刘喜莲.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9:51-53.

[4]侯义昌.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233.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实践能力数学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