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地和
《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明确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好朗读复述类习题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六篇要求复述的课文为例,谈谈朗读、复述类习题的教学策略。[1]
一、分散复述,化解复述之“难”
所谓分散复述,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复述训练,这样就可以化解集中复述的强记之难,更有益于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化理解。如《狼和鹿》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第一段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手。教学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结合插图,谈谈看着这样的森林,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然后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住“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鹿”“狼”指导朗读,体会狼鹿共存的森林是生机勃勃的,是祥和与危机并存的。在学生已经理解这一段文字内容并能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接着让学生抓住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凯巴伯森林。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理解故事起因之后的第一次穿插,重点是引导学生直接复述。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复述训练依然分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每教完一段,我就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数字来直接复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最后以“如果你是一个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多年以后,你会怎样给你的后代讲述这个故事,请先练一练”,然后全班展示模拟,将分散的复述串联起来。这样的分散复述,其实暗含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无形之中,化难为易。
二、情景复述,感受复述之“趣”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景教学理论研究指出:要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我想,复述课文教学也应该如此。因为情境的创设容易将学生引进特定的故事氛围当中,学生被赋予了特定的角色,更容易入境入情,从而说出跟人物想符合的话,使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如《蒲公英》二、三段的复述教学:
师:(动画出示蒲公英的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隨风飘荡,红红的太阳微笑着俯瞰大地的情景)热心的太阳公公看见这群初出茅庐的小降落伞,很不放心,他会亲切地嘱咐些什么?这些小降落伞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同桌之间先练一下,待会儿我们来演一演。(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练习得很认真,复述时能抓住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也没有随意更改人物说话的顺序。下面,我就给一次机会,让三个同学来演一演。
师:太阳公公看见了,他捋着胡须亲切地嘱咐这些小降落伞。(动画出现有黑黝黝的泥土、金光闪闪的沙漠、波光粼粼的湖面的大地)小降落伞听到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是怎么说的?
师:(扮演太阳公公走近两个不听话的种子)我给你们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你们两个怎么还不到泥土里去呀?
生一:孩子们记住——
师:(扮演太阳公公走近两个不听话的种子)我给你们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你们两个怎么还不到泥土里去呀?
生二:这黑黑的泥土有什么好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
师:你表现的很不错,抓住了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语言,而且没有更改原文的顺序和意思来复述。另一个种子呢?来演一演。
生三:(从讲台往下一跳,得意地说。)这波关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众笑)
这是一表演的方式进行的复述练习,用多媒体和老师的描述创设一个情景,演一演当时的情形。可以说,这个复述环节的教学是师生共同融入到一个情境中,使复述之趣得以彰显,进而达到训练语言表达的目的。
三、角色复述,学习复述之“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虽然只需说出大意即可,但是如果能把“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复述指导中珠联璧合的加以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复述出大意,还有语言的创新,将会使学生进入文本的角色当中,切身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宛如自己就是其中的某一个人物,那样复述出来的语言将会更加生动形象、情真意切、富有创意。如学完《大作家的小老师》,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萧伯纳,你会怎么给别人介绍自己拜小老师的经过呢?需要讲清哪些内容?
生:需要讲清小姑娘可爱的样子;与小姑娘的对话;自己的感受。
师:好,同桌之间依据要求练一练。(同桌练习)
师:现在你们就是萧伯纳了,我是访谈节目主持人,我现在要来采访你了。
师:您好,萧伯纳先生,我很好奇,一个苏联小姑娘竟然成了您的老师,她长什么样?
生用书上的词句介绍小姑娘外貌。
师:那这个小姑娘怎么就成了您的老师呢?您能谈谈当时的经过吗?
生介绍两人当时的对话。
师:小姑娘是挺有意思的,竟然学着您的口气说话,太出乎您的意料了,您当时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样让学生模拟萧伯纳的角色,进入角色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切身体会,自然产生一种讲自己故事的感觉,把略显枯燥的复述课文训练巧妙地融合在师生访谈中,既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又强化了人物形象的感染作用,更让学生把复述课文讲得有声有色。
四、依据板书,理清复述之“序”
板书,是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使学生不至于忘东丢西。如教完《恐龙》一课,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板书理清的思路:
恐龙生活的年代 : 两亿年前
恐龙的种类 :雷龙——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梁龙——二十多米像吊桥
剑龙——剑板、剑状尾刺
三角龙——脸上有三只角
恐龙的亲戚:鱼龙——像海豚潜水找食
翼龙——长翅膀如同飞机
恐龙的食物:以吃植物为主,也有食肉的
恐龙的繁殖:卵生的,恐龙蛋十分坚硬
恐龙的消失:突然消失,未解之谜
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板书提示,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说明方法,运用文中的优美句段进行复述练习,然后展示复述,使复述化难为易。
总之,课文中安排的朗读、复述类习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抓重点词句有效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自己融进课文的角色,理清课文的思路,就一定能使朗读、复述类习题在语文课堂中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