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教学把舞蹈律动运用于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能够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舞蹈律动与音乐的联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提出几点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律动的具体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舞蹈律动 措施
唱歌、欣赏、器乐、唱游、视唱听音与识谱知识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模式。然而只是进行上述内容的音乐教育,显然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与音乐新体系的相关要求。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利用上述教育形式来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触力与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舞蹈律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满足大部分小学生的求知欲与需求,能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音体美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融入舞蹈律动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舞蹈律动与音乐的联系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模式、以音乐为重要背景的艺术形式,人们往往选择通过舞蹈来进行感情的抒发与各种形象的塑造。所谓舞蹈律动,指的是人们依照听到的音乐节奏来开展的一种肢体方面的运动,本身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运动。而当中的规律,不仅包含审美规律,同时也包含运动规律。音乐作品展示一般是选择延长的模式来进行表达,从“演唱”两个字的层面来看,主要包含演与唱两个层面,因为演与唱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均属于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2]。
舞蹈与音乐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人的描述进一步证明舞蹈与音乐之间的重要联系。对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来说,通过舞蹈律动的融入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情感与内容的表达,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使得音乐本身具有更为生动、鲜明、形象的形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除此之外,舞蹈律动还可以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融入舞蹈律动的措施与建议
1.利用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展现一副统一的画面,教师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讲授,而学生则进行相应的记录,教师进行歌曲领唱,学生则进行机械的跟唱。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本身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会逐渐消失殆尽,再加上低段小学生本身的特征,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极为常见。通过融入舞蹈律动,能够打破传统机械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过程中模仿律动,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当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兴趣高涨。在应用舞蹈律动的进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事物的模仿,能够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生动,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迅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进行《螃蟹歌》教学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视频的展示,让学生认真听并观察螃蟹的情况,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所听音乐的展示,比如“两只眼睛那么大的壳,两把夹夹尖又尖”,学生可以用手框住眼睛表示大眼睛,伸出两个小手指来模仿螃蟹的夹,亦或是模仿螃蟹走路的形态[3]。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一边唱一边表演,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律动,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表演的机会,兴趣高涨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2.利用舞蹈律动活跃教學氛围
低段小学生往往讨厌严谨的教学氛围,从幼儿到小学生所进行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慢慢的适应,活泼活动是他们的天性,注意力通常也容易分散,倘若直接开始课堂教学,小学生往往难以及时进入状态。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应当是在愉快、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开展,积极创造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行为的课堂分为,使得学生能够跟随音乐,在舞蹈律动的过程中进入课堂。比如,一年级上册中你的名字叫什么,这是教材当中的第一首歌,歌曲的旋律简单,并且较为短小,学生通常能够快速掌握歌曲,但是仅仅进行单调的重复演唱,学生往往很快就会丧失兴趣与积极性,而教师通过综合参考每一句歌词,分别设计一些简单、形象的动作,与小学生一边唱、一边律动,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采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对话。如此,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学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能够迅速学会这首歌曲,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交流中,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知识应用范围。
3.利用舞蹈律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观察力是进行知识学习的先决条件,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通过融入舞蹈律动,能够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来为学生提供观察模仿的良好环境,使得学生能够进行细致的观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青蛙找家”教学,教师可以示范青蛙跳,让学生观察并模仿青蛙的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学生留意在歌曲那一段乐句表达小青蛙回到家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记忆力与注意力,详细观察并记录整个教学的过程,并跟随节奏来进行动作、方向的变化。又比如,进行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教学中,当中涉及到青蛙、鸡、鸭几种动物,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用动作来表达具体的动物,这就需要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的事物,各种动物分别有怎样的特征,并充分参考歌曲对应的节奏,进行跺脚、点头、耸肩等相关律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歌曲节奏的同时,利用舞蹈律动来掌握歌词,更快的进行学习,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对低段小学生而言,是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青蛙与鸡的动作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鸭子动作的创作,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散,并且通过形象生动的律动能够进一步加深记忆,促使学生观察力、创造力以及记忆力的共同发展,真正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4]。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两者不分家,舞蹈本身是音乐的完美注解,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律动来辅助教学,能够在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舞蹈律动是进行音乐创新教学的重要模式,其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认知能力。小学低段是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通过舞蹈律动的应用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动性的同时,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且利用肢体运动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因此,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律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真正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值得音乐课堂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琼艳.小学音乐课改教学中律动因素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5,14:106+108.
[2]胥娟,李平平.小学音乐教学法中律动、舞蹈、游戏的的创新[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4:102.
[3]张雪.让学生“动”起来——谈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4,07:17-18.
[4]郝萍.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158.
作者简介
余玲妮(1974—)女 汉族 籍贯:浙江省瑞安市 工作单位:瑞安市万松实验学校音乐组 中学高级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