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籍英译的文化心理学研究

2017-04-27 16:29李金珠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翻译

李金珠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基于前人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对几部中华典籍译著的研究,运用翻译文化心理学理论对中西译者对于同一作品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译者的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进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揭示出中西著作理解与翻译、中西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困境。最后提出自己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 翻译 翻译心理学 中西文化

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被心理学界日益重视,因为心理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心理学在翻译上的应用,近年来也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基于前人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对几部译著的研究,运用翻译文化心理学理论对中西译者对同一作品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译者的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进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揭示出中西著作理解与翻译、中西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困境。最后提出自己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翻译是一个思维过程,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思维能力使得翻译行为成为可能。{1}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翻译是通过转换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来传递意义、移植文化的交流活动。这个定义可以用一个翻译三元素来概括:转换语言—传递意义—移植文化。转换语言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其初始目的是传递意义,其最终目的是移植文化。{2}翻译与心理也是相互构建的,换句话说,翻译也是文化负载的。心理指的是译者的心理规律,是翻译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译者的文化环境、思想感情、个性气质对翻译起着关键作用。

一、中西译者对同一文本翻译的差异表现

1.一些差异体现在译者对与内容或形式侧重的不同上。以《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美国著名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H. Mair)这样翻译“Generalship requires calmness and reserve,correctness and control.The general should stupefy the eyes and ears of his officers and troops,so that they will have no knowledge .Change your affairs,alter your plans,so that the people will have no recognition. Change your dwelling,make your path circuitous,so that people will not be concerned about them.If the commander has an agreement with his army,it is as though they climbed high up and he pulled the ladder out from under them.”

美国著名比较哲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教授则翻译为“As for the urgent business of the commander:He is calm and remote,correct and disciplined. He is able to blinker the ears and eyes of his officers and men,and to keep people ignorant .He makes changes in his arrangements and alters his plans,keeping people in the dark .He changes his camp,and takes circuitous routes,keeping people from anticipating him.On the day he leads his troops into battle,it is like climbing up high and throwing away the ladder.”

比较二人的翻译可以发现,梅氏为了使英语读者明白无误地欣赏到中国典籍文本的独特性,他在语言意义上几乎字字对译,甚至努力用英语复制原文一些语音和韵文的特征,尽力保持源語内容不变的同时再现源语语言形式。安译与梅译对比起来,虽无法像梅译做到形式对应,缺少了梅译中特别的节奏和韵律,但他更加忠实于原文内容,且更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兵学著作的文化意义。如这句中“使人不得虑”的翻译,梅译为“so that people will not be concerned about them”,确实是字字对译,形式结构上与原文完全符合。然而此译虽忠实于所处时代之目的语和译文读者,却没有忠实于原文(及原作者)。作为当代美国精通汉语言的著名汉学家,梅氏深知“虑”在此处取其训诂义“推测”,而他却为确保译文形式与原文在最大程度上对应翻译成“consider”,即“担忧,发愁”之意。安译“keeping people from anticipating him”,“anticipating”是以训诂义“推测”译出,虽忠实于原文内容,却无法做到形式上一一对应。

有一些差异还体现在译者在翻译中对部分内容的处理上。这里以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回目“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翻译为例。

中国译者杨宪益这样翻译“Baoyu sips Tea(品茶) in Green Lattice Nunnery(栊翠庵) Granny Liu(刘姥姥) succumbs to wine(醉卧) in Happy Red Court(怡红院)”。

英国翻译家霍克斯则这样翻译“Jia Baoyu tastes some superior tea(品尝一些上等的茶) at Green Bower Hermitage And Grannie Liu samples the sleeping accommodation at Green Delights(怡红院)”

这个回目蕴含着中国文人的意趣。表现在两个色彩词“翠”和“红”,色彩对比鲜明,雅俗对仗工整。亦表现在融合儒释道思想精华、深受文人名士青睐的举国之饮“茶”所代表的茶文化与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能解忧浇愁、雅俗共赏的“酒”所代表的酒文化。这两种翻译对句中个别词的处理有较大的差异。杨译在内容和结构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出了“红”与“翠”的对比,也准确而具体地译出了“饮酒”与“品茶”。其翻译尤其显示译者的内向和保守。霍译在内容上则与原文有出入。他将“怡红院”译为“Green Delights(绿色、快乐)”。

2.一些差异则体现为译者理解或翻译的失当。这是知识上的,无意的误翻。以《孙子兵法·计篇》“天”的英译为例,已故著名英国汉学家贾尔斯(Lionel Giles)、当代美国著名中国军事专家索耶尔(Ralph D.Sawyer)以及美国著名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H.Mair)均译为“Heaven”。读到“Heaven”这一言语表现时,我们自然联想到超越现世的上帝形象。“Heaven”的西方文化语境内涵是:上帝、天使和得到拯救的灵魂的居所;是与上帝交流的永恒状态与福气。孙子的“天”本意其实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是天时的意思。西方译者对它的理解与翻译显然欠妥。若是翻译为“time”“opportunity”等就合适了。

梅维恒提出“道 dao”是几乎所有早期中国思想流派中最重要的术语之一。出于显而易见、秘而不宣的目的,一些近现代译者把“道”译为“God”,严重扭曲了该术语的本意以至于使得理解该术语在原文中所表达的意义变得不可能。{3}

二、中西译者对同一文本翻译产生差异的原因

译者自己制定的翻译观本身就存在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就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心理而言,译者的认识与实践出现了背离的现象。即译者自己制定的用来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观并不能达到其预期的翻译效果,反而陷入文化简化主义的误区。{4}在对《红楼梦》的翻译中,杨宪益对书名及文中所有的“红”毫不避讳,而霍克斯却尽力规避,尽量换用。这是由于译者文化心理的不同在对原文的理解中会产生某种习惯性倾向,从而选择了或倾向于作者、原文或忠于读者的不同翻译观念,因而产生了这种翻译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也是中西译者翻译产生差异的原因。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心理的转化过程,译者文化心理必然影响和制约以语言为媒介的翻译活动。中国文化自古形成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以“顿悟”为特点的禅文化构成了中国人重直觉领悟、轻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农耕文明、皇权专制与儒释道并存使中国文化具有重人文伦理、重悟性直觉、重和谐统一、重内向含蓄等心理特点。而西方城邦民主的政治体制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法治意识和逻辑思辨能力。他们具有自由独立、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

三、汉译英翻译常见错误的文化心理学分析

文化简化主义与语义的欺骗性对等是西方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时常犯的错误之一,其特征是译文与原文表面上语言意义一致,但实质上文化意义却大相径庭。霍提出的“杂合策略”虽体现了跨文化意识,但还是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总结层面,缺乏有效的文化批评标准。一种把个体主义等同于西方文化而把集体主义等同于中华文化的观念就是陷入了文化简化主义的误区。陷入文化简化主义误区的原因是忽视了文化心理的作用。文化心理体现为文化行为、文化表现与文化价值。忽视文化心理体现在文化表现上,就是以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取代源语文化之惯约。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这正是以自己的心理框架取代实际语境的结果。这种取代违背了文化成员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对所处世界做出诠释时所依据的文化逻辑。心理框架是什么?它是现实语境在个体心理中的映射。进一步定义为经验之积累、社会文化知识之结构与译者或读者之个人经验。若想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须提炼出经验中共享的抽象基础,即“元”信息,“元”就是“初始”“第一”的意思,即交流双方共享的已知信息。而识别共享“元”信息的前提是譯者须具备理解和分析文化差异之能力。而译者如须具备理解和分析文化差异之能力,就必须以自我监控取代先前文化动因的非自律的监控,探究加强自我自反性(self-reflexivity)的方式。文化逻辑又是什么?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它是一种基于自然逻辑法则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它的核心是特定文化语境所提供的且为该文化语境所特有的逻辑前提。最高的逻辑层次就是“元”信息。它是最基础的逻辑前提。第二层逻辑层次意义解释就是以它为逻辑前提的。文化逻辑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批评标准。因此,欲避免文化简化主义的发生,译者须加强自反性,厘清蕴含在文化表现系统中的文化逻辑,通过自反的方法达到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之目的。

{1} 陈浩东:《翻译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周志培、陈运香:《文化学与翻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 MAIR V H.The Art of War: Sun Zi's Military Method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7.

{4} 黄海翔:《论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基于〈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心理分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翻译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分析《当幸福来敲门》中体现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